[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 解题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06

经名: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

著译者:刘宋沮渠京声译. 西晋竺法护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弥勒上生经

《弥勒上生经》,全名為《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名《观弥勒上生经》、《弥勒上生经》、《上生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观弥勒经》、《弥勒菩萨般涅槃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册。為弥勒三部经之一、弥勒六部经之一(《观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大成佛经》)。是弥勒经典中最晚译出的作品,也是弥勒净土信仰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本经内容主要在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在兜率内院说法的情景、兜率天宫的殊胜、以及往生兜率天的修行十善念佛等方法,并以此念佛功德可超越九十六亿劫生死之罪。本经叙述方式及内容与《观无量寿经》相似。

本经分為序说、正说、结说,结构分明。

一、序说:為本经前言,可分為通序及别序。

一、通序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举身放光照遍十方,光中化佛。与会者有诸大弟子及其眷属、菩萨、天龙等,观佛光明,皆悉云集。世尊出广长舌相演说诸陀罗尼。

二、别序

弥勒菩萨於座中,优波离起疑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弥勒)次当作佛。但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虽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断烦恼。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佛告优波离,此人十二年后命终,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贰、正说:為本经的详细内容,可分為广明兜率天宫的殊胜,往生的方法,及劝眾发愿。

一、广明兜率天宫的殊胜

(一)依报

兜率陀天上,诸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罗蜜,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故,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及脱身上的旃檀摩尼宝冠供养弥勒,发愿於兜率陀天受记,若实,宝冠化成供具。发愿已宝冠即化成七宝而成的宝宫放大光明,光中有诸天宝女,执百亿宝无数瓔珞,出妙音乐演说不退转地*轮之行。亦有龙王雨五百亿七宝行树,风吹树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宫中有一大神,為弥勒造善法堂,宝珠,琉璃等无不具足,庄严国土中无不在演说妙法。并有宝幢、华德、香音、喜乐、正音声等五大神演说诸法。

(二)正报:

弥勒先於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生。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上至兜率陀天。时兜率陀天七宝臺内,师子床座,弥勒化生於莲华上,结跏趺坐。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於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往生的方法

(一)修善念佛发愿

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眾名香华供养,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繫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受八戒齌,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二)特劝弥勒净土殊胜

生於莲华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訶曼陀罗华,以散其上。汝当皈依,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菩萨随其宿缘,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於无上道心。如眾生等,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於兜率天上。

(三)成佛授记

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於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於诸佛前,受菩萨记。

(四)执持名号以立行

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訶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闇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恆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眾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懺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若闻名称,造立形像,香华衣服,繒盖幢旛,礼拜繫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於无上道,得不退转,於未来世,得值恆河沙等诸佛如来授记成佛。

三、劝眾发愿

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愿生弥勒前。

参、结说:為本经利益流通分。

一、诸眾发愿

天人八部,今於佛前,发诚实誓愿,於未来世,值遇弥勒,捨此身已,皆得上生兜率陀天。世尊受记。汝等及未来世修福持戒,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

二、明经名

经名《弥勒菩萨般涅槃》,亦名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劝发菩提心》。

三、信受奉持

佛说是语时,他方来会十万菩萨,得首楞严三昧。八万亿诸天,发菩提心。皆愿随从弥勒下生。佛说是语时,四部弟子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解题◆
弥勒下生经

《弥勒下生经》,全名《观弥勒菩萨下生经》,又名《观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是弥勒三部经之一、弥勒六部经之一。本经為四本异译中,為最受重视的一部经。本经内容主要描述弥勒下生时,人间五穀丰登,天下太平,弥勒佛在龙华三会中说法渡眾的盛况。

本经分為序说、正说、结说。

一、序说:為本经前言,可分為通序及别序。

一、通序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眾千五百人俱。

二、别序

阿难啟问,佛告阿难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善思念之,执在心怀。

贰、正说:介绍弥勒下生因缘

一、依报

将来久远於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鸡头。土地丰熟,人民织盛,街巷成行。并有龙王夜雨香泽。昼则清和。有罗剎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每伺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当时,阎浮提地极尽庄严。尔时有一法王出现,名曰儴佉,正法治化,七宝成就。镇此阎浮地内,不以刀仗,自然靡伏。并有四大藏。自然应现,彼王以此宝藏之物惠施贫穷。

彼王有一大臣,名曰修梵摩。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尔时弥勒菩萨於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

二、正报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五百岁然后出嫁。

三、成道

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坐道树名曰龙华,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大地震动,地神各各而相告曰,今弥勒已成佛道,其声转至闻四天王宫,转闻彻於三十三天等诸天。

四、说法

尔时魔王名曰大将。将欲界无数人天。至弥勒佛所恭敬礼拜。弥勒圣尊与诸人天渐渐说法微妙之论。

五、龙华三会大眾得利

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已发心欢喜,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集尽道。与诸天人广分别其义。尔时座上八万四千天子。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儴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时弥勒佛与王说法。义理深邃。尔时大王復於异时立太子為王。赐剃头师珍宝,復以杂宝与诸梵志。将八万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道果,得阿罗汉。是时修梵摩大长者、佛母梵摩越闻弥勒已成佛道,亦各领八万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沙门。时弥勒菩萨率领徒眾到摩竭国毘提村中见大迦叶禪窟时得度,共九十六亿人证阿罗汉,為初会。第二之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得阿罗汉。弥勒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

六、心得解脱

尔时弥勒為诸弟子说十想法,当思惟1.无常之想2.乐有苦想3.计我无我想4.实有空想5.色变之想6.青瘀之想7.逢胀之想8.食不消想9.脓血想10.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為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

七、得遇龙华三会因缘

若此眾中释迦文佛弟子,过去之时修於梵行、供养三宝、弹指之顷修於善本、行四等心、受持五戒三自归法、起立寺庙、补治故寺、八关齌法、香华供养、闻法悲泣堕泪、专心听法、復尽形寿善持禁戒、尽形寿善持梵行、书读讽诵、復承事供养,皆可参与龙华三会。

参、结说:為本经利益分

一、结劝往生

尔时彼眾中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垓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眾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弥勒佛,及三会声闻眾,欲食自然粳米者,并著自然衣裳,身坏命终生天上者。

二、信受奉行

彼善男子善女人。当勤加精进。无得懈怠。亦当供养承事诸法师。名华擣香。种种供养。无令有失。如是阿难。当作是学。尔时阿难及诸大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一、中国弥勒信仰於晋时道安法师(314~385)首倡以来,逐渐盛行。初唐时在天台宗和法相宗高僧的推动与宣扬下,民间「弥勒佛出世」观念的流传,和武则天的提倡,不少僧尼信士或期生兜率,或愿与「龙华三会」,或诵念弥勒佛名。隋唐造像记裡,也时常发现「龙华三会,愿登上道」的语句。这一切都说明了隋唐弥勒信仰流行的情况。后来由於《阿弥陀经》的译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者亦多,所以弥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不过十九、二十世纪的民间宗教社团犹深受弥勒信仰的影响。

二、歷代对於弥勒佛的信仰,可分成二大类。其一係依《弥勒上生兜率天经》所说,而追求死后往生兜率净土,以亲聆弥勒菩萨说法;另一係依《弥勒下生经》所说,致力於累积善根,以等待弥勒菩萨降生、成道,等在龙华三会之中,蒙受弥勒法益。

三、韩国、日本的弥勒信仰也颇為盛行。

四、弥勒净土变,展现弥勒净土相状之图画或雕刻,在中国佛教艺术上具有研究的价值。

五、由於弥勒信仰的普及,歷来关於弥勒的造像,多不胜数。

《弥勒上生经》的注疏有六种:

1.隋.沙门吉藏撰,《弥勒经游意》,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册。

2.新罗.释元晓撰,《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册。

3.唐.大慈恩寺窥基撰,《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二卷,大藏第三十八册。

4. 唐.景兴撰《弥勒三经疏》(上生、下生、成佛经),各一卷,大藏第三十八册。

5.宋.守千集,《弥勒上生经瑞应钞科》,科一卷,钞二卷,共三卷,卍续藏第三十五册。

6. 民国.太虚大师讲;苇舫、清虚合记,《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见太虚大师全书十四册。

《弥勒下生经》的传译四种:

1. 西晋.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册。据者研究,竺法护所译的《弥勒下生经》早已散佚。现存之本经实即僧伽提婆所译《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之别生经,而於唐代被误為竺法护译。

2. 失译人名,《佛说弥勒来时经》,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册。

3.姚秦.鳩摩罗什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册。

4.唐.义净三藏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大正藏第十四册。

然本经之对告眾為阿难,其他异译本则為舍利弗。本经自古以来颇為流行,梵本现存。另有西藏译、于闐语本,及以回鶻文字所书写之土耳其古语经等。其中,西藏本与义净译本相符。于闐语亦译成德文,土耳其古语本之跋语谓其乃自印度语译成都货罗语,復由都货罗语译成突厥语。

《弥勒下生经》的注疏有三种:

1. 新罗.憬兴撰,《弥勒下生经疏》,一卷,《卍续藏》第三十四册。

2. 日本.善珠述《弥勒下生经义疏》,一卷。 

3. 作者不详《弥勒下生经述赞》 一卷(不全),《卍续藏》第三十四册。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返回 佛书解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道地经 解题
下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解题
 现观庄严论 解题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解题
 杂阿含经 解题
 阿毗达磨俱舍论 解题
 无量义经 解题
 修行道地经 解题
 佛说大乘稻芉经 解题
 大般涅槃经 解题
 大毘婆沙论 解题
 摄大乘论 解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IV. From the Chinese Zen Masters[栏目:Manual of Zen Buddhism]
 正念与妄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东坡与禅——为东坡九百零五年生辰纪念作[栏目:巨赞法师]
 理性与感性[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佛教的数学[栏目:星云法师]
 现量观的变迁(刚晓)[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居士传四十一[栏目:居士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八卷(4/4)[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