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B 第923经先以叙述调马师的三种调马之法,即所谓柔软、粗涩和柔软粗涩三种,而佛亦以此三种法调御诸比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5

  第923经先以叙述调马师的三种调马之法,即所谓柔软、粗涩和柔软粗涩三种,而佛亦以此三种法调御诸比丘。此三种法分别为:

  1、柔软:“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报,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

  2、粗涩:“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

  3、柔软粗涩俱:“有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如是名天,是是名人,如是名善趣,如是名涅槃,如是名地狱……”。

  此三种实际上就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三种教法。对上等根机者,佛陀一般为他们演说善行有善报和善趣作为鼓励;对于根机差者,如来说恶行恶报和恶趣作为警戒;对于资质一般者,佛陀既鼓励他们多做三善行的善报善趣,同时也时而警告他们切勿三恶行,否则会遭到恶报恶趣的严重后果。这种说法方式有些像社会上的普法活动,法律虽然多少有些偏倚于“性恶论”,即人人皆有违法犯罪的可能,但从总体而言与佛教戒律的制订初衷十分接近,即“防非止恶”。自觉守法的结果肯定是身心自由(善报);而违法的后果肯定是身陷囹圄(恶报),身心遭受巨大煎熬。如果柔软、粗涩等三种方法尽是派不上用场,此处只能采取“不予教诫”,所谓“如来法中以三种教授不调伏者,不复与语、不教、不诫”,不教诫的后果便是“真为死也”,与让一个人死亡(或用刀杀了他),没有区别。(6.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A 第919经(良马经):本经叙述世间三种良马,即与918经所述基本相同。此三种良马形容世间三种善男子。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P 992经:本经叙述二种福田。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
 漫说《长阿含》(卷十)~B 二、不思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B 二、自观心经(上、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I 786~788经(向圣经)叙述若心向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G 1033经为佛陀于达摩提离长者的病演说..
 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A 第273经(手声喻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光明之旅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二、四出离心修法(一)暇满难得[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法见 4 善恶的根源[栏目:向智尊者]
 活在当下,活好当下[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八章﹕余力学文 Chapter Eigh..[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无量寿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共同发心承担[栏目:如瑞法师]
 法华特论 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见宝塔品(下)[栏目:冯达庵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