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宗三境
 
{返回 禅是一枝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60

禅宗三境

  禅师将参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是指苦苦寻求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形。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指已经破除法执我执,似悟道而尚未悟道的情形。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指在瞬间得到永恒,无拘无束。
  苏东坡有三首七绝可用来注明“参禅前”、“参禅时”与“参禅悟道后”的心得。
  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禅时的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参禅悟道以后的心境则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说得更直白,他说道:“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世俗外物的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对佛法的执著;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却是他彻底地了悟了佛法的空性,放下了对佛法的执著,即否定之否定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解脱,领悟了佛法的真义。

  禅思禅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几句话,与青原惟信禅师的三境界之说恰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字道尽了求索者的艰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对奋斗者的真实写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经过前两个境界,就不能达到第三境界的返璞归真


{返回 禅是一枝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论马
下一篇:割肉喂鹰
 老贼教子
 空也之泪
 法身无病
 性天真佛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诸恶莫作
 从心流出
 磨砖成镜
 佛陀也有苦恼
 生死涅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调气[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蔬菜上乘的保存法[栏目:一生要素]
 人有二十难之十五 不说是非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九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栏目:圣者言教]
 第三十二 牛角林大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见境 正好修行[栏目:传喜法师]
 失去并不可惜--索达吉堪布精彩问答[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密宗佛相具有什么特点?[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中观论颂讲记 正释 观苦品 第十二[栏目: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