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7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

  【是故,仅听闻甚深法之福德,亦超胜恒久修持三类福(施、戒、修)之所得。】

  仅仅听闻甚深佛法的福德,也超过长时布施、持戒和修行之所得,所以听闻佛法的功德非常了不起。在座弟子平常在众多导师前听闻各式各样的教言,是必不可缺少的。

  【《施无忧授记经》云:“阿难,持充满三千大千世界各类珍宝而行布施,若谁耳中闻听此法,说较前者所生福德多。”总之,佛陀亦难圆满宣说讲法闻法之功德,何况他人,则更难以企及。】

  在《施无忧授记经》中佛陀对阿难说,用世上所有的一切珍宝做布施,功德还不如稍微听闻一点佛法。仅听法的功德就如此巨大,何况真正听懂教理而如理修行呢?总之,佛陀也很难圆满宣说讲法、闻法的功德,何况凡夫仅凭思维,更难知道讲法、闻法的功德。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去闻法,并且多阅读各式各样的教言。

  【《慧无尽经》云:“圆菩提心持正法,修法悲悯他众生,此四福德无有量,边际佛亦无法说。”】

  在《慧无尽经》中说,圆满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为他人宣讲或自己听闻正法,把所了解的一切法运用到修行和行为当中,以及对众生生起慈悲心,这四种修行、行为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佛也不可说。

  以上都在讲解闻法的功德。可能有些弟子有疑问:“闻法功德如此广大,那以下还用得着思维和修行吗?”要知道,这只是讲解前行闻法的重要性,并非指后期的思考和修行不重要。我们先举个例子。比如你要去一个地方,在我们讲解去的过程和到达的功德之前,我们要先讲解去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要带上足够的路费和食物,否则到不了终点。但是讲解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代表后面不重要。如同这个比喻般,闻思修三种智慧中思慧和修慧的功德当然不可思议,但在没有达到这两者之前,闻慧更为重要。若没有闻法,该怎么思考呢?若没有思考,又该如何修行呢?因此一切都来源于闻。

  往昔我在汉地遇到很多居士,都说亚青寺是以实修为主的圣地,平常不重视闻思。当时我说:“可能你们没有去过亚青寺,也不理解亚青寺的真正修法。按照亚青寺的传统,修行先从五加行开始。第一次若没有得到导师的传讲,弟子知道什么叫共同外前行、不共同内前行吗?众所周知,亚青寺修行成熟口诀法有不共的殊胜之处,难道弟子不闻法、不在导师面前圆满得到传承,仅靠忙修瞎炼就能体现亚青寺修法的殊胜吗?比如在讲解成熟口诀法的时候,成熟口诀法的整个过程分为前行破除心房、正行直指觉性和后行护持修行之方便。如果没有在导师面前闻法,怎么知道这是什么法?每年秋天的时候,亚青寺都会开始修大圆胜慧。无论前行还是正行,不都需要在导师面前听闻吗?否则怎么知道该如何修行呢?所以亚青寺虽然以实修为主,但平常更着重于闻思,因为弟子必须依靠闻法而做思考,然后趋入修行。后期当禅定有所进展的时候,弟子还需要在上师面前印证自己的见解。由于我们不具备根机的缘故,所谓印证,也并非大家想象般仅凭心印传承就可以,还是要依靠口耳传承,也就是在导师面前闻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三)闻法是行持善法的基础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五)口耳传承不可或缺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四)内相顶礼与密相顶礼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八)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思维三相圆满之身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九)善恶取决于内心
 圣者言教 第一课(一)人身难得 当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六)修行者应尽可能吃素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三)信心与清净传承很重要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五)上下错谬而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五)前行乃一切修法之前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皈依戒[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佛法融入相续才能对治烦恼[栏目:达真堪布]
 般若摄颂释 第二十二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三恶道与三善道众生之苦[栏目:达真堪布]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责任[栏目:任杰居士]
 《安乐集》讲记 第六十三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栏目:谈锡永居士]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栏目:观辉居士]
 在市场或医院看到很多受苦的众生,应如何帮助他们?[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四[栏目:体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