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播下笑容,保持健康
 
{返回 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2

播下笑容,保持健康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心胸开阔,年过一百。”

凡是见过笑口弥勒塑像的人都知道,他笑容可掬,腰肢粗大,令人忍俊不禁。有些佛堂的弥勒佛像两侧还挂着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人们很容易便被弥勒佛那坦荡的笑容所感染,从中找到皆大欢喜的感觉,从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弥勒佛生性慈和安详,他最著名的功法就是“慈心三昧”。这使他在人世播道时,总能笑嘻嘻的,令人好不快乐。

笑是身心健康的法宝。从医学角度来看,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笑使人体的膈肌、胸腔、腹部、心脏、肺部,甚至肝脏都能得到短暂的锻炼;笑使肺脏扩张,胸肌的活动得到加强,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并能加快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搏动;大笑使面部、臂部和脚部的肌肉都能得到松弛,从而解除人们的厌烦、内疚、抑郁、紧张的心理状态;笑使胃部运动,促使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肠胃蠕动……

2.保持心理健康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样的人屡见不鲜:待人处事,总以为自己吃了亏,一心想要“捞回来”;总认为提工资、分房子、评职称只有自己优先才行,其他人不能超越自己;以自己的少许“奉献”去追求升官、名誉、利益……于是,他们心理产生诸多不平衡,患得患失,其结果不仅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且内心抑郁,工作消极,精神萎靡;有的甚至吵闹,争斗,严重者轻生自杀……

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大敌!

佛教慈悲观体现在利他、平等、博爱、布施、忍辱等方面。我们若能将佛教的慈悲观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胸襟自然会开朗,于人于己都不失为健康之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开阔的襟怀,敢于奉献,敢于吃苦,敢于忍辱;就得讲金钱、地位、名誉等都是身外之物,要将这些东西看轻一点。奉献就是快乐之本—奉献会使人心灵得到升华,从而使心理健康得到根本保证。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人生态度也会由消极变为积极。以下是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不妨试试:

(1)想一想:“我为别人做了什么?”;

(2)以自己的热情投入工作;

(3)为素不相识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4)坦诚地与朋友们交谈自己的心事;

(5)记住爱因斯坦的话:“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总之,微笑带来健康,而保持健康的心理也能带来健康。


{返回 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可求安心之法
下一篇:点亮心灯,成就好人缘
 坦然面对世事的无常
 饼上禅机
 用开悟和解脱赶走抑郁
 禅诗分类
 行禅的奥秘
 宽容别人的错误
 哭笑无常
 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作者简介 目录
 茶道中悟禅
 生命才是珍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灵的资粮 - 了解毗奈耶——律[栏目:阿姜查禅师]
 佛法清风扫阴霾——辽阳清风寺法会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0[栏目:果平法师]
 因果与因缘[栏目:圣严法师]
 上师是否对某些弟子关爱有加,对某些弟子又有些讨厌呢?[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娑婆世界[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法云灌顶 打开心中的结[栏目:果煜法师]
 用什么方法来驳斥,说你不是在梦中?[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第二章 道 第九节 上师、灌顶及象征[栏目: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具足信愿行的念佛人,临命终时迷迷糊糊,可以往生吗?[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