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云灌顶 打开心中的结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3
打开心中的结    
87.11.17 
 
打开心中的结
打开心内的窗
保与障的矛盾
为下一转语
拆除心中的墙
杀光心中的鬼
 
 消除心中的结
结如何消除?
生活中起观照
修定的作用
现代的心理治疗
布毛侍者
 
 
打开心中的结
在昨天的开示中,我们最后乃结论:必死心塌地的去用方法,这方法,才是你的善知识。但如仔细深思,这句话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是否任一种方法必皆如此呢?答:未必也。盖若如此,则正道与邪道、究竟与不究竟者,竟有何差别呢?
 
所以我们今天,乃需进一步来介绍方法。若死心塌地去用何种方法,这方法才是我们的真善知识?曰:唯消除心中之『结』尔─情结与见结。
 
打开心内的窗
然在正式讲「消除心中的结」前,我们且先来看一套书─林清玄所着之《打开心内的窗》。不可讳言:这套书非常畅销。所以作者本人及出版公司,皆因此赚了很多钱。然虽卖座很好,但读者、甚至作者本人,心中的窗,是否真打开了呢?
 
我看未必也。否则,又那里会有《生命中的龙卷风》呢?以若真打开了,便当内外合一;而在内外合一的体证中,当既无作者,也无受者。所以其不只将「八风吹不动」尔,更且乃「八风吹不到」也。于是乎,既有《生命中的龙卷风》;则乃「此地无银三百两」,正自招其未打开心内的窗也。
 
或曰:心内的窗,也非全未打开也,只是开得不够大而已!
 
答云:其实,每个人心中的窗,也本来都是打开的!问题只在「开得有多大」而已!
 
保与障的矛盾
此就如同人为了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故建有房舍。于是因房舍故,便可既避风雨、虫兽,又可防患他人的干扰。但是房舍虽建造,却不可将之完全封闭。否则人也将闷死、饿死、渴死也。于是又为与外界沟通故,必辟有门窗。
 
这也就说:因为有房舍,才有门窗也。所以房舍内的窗,乃一向都是打开也─只是开得有多大而已!同理,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是有墙、有窗的;窗不是不开,只是开得有多大而已!
 
由是,「有墙、有窗」的生命型态,其实还脱离不了「保」和「障」的矛盾中。墙之建,乃为保全故;然而既有墙者,必形成内外之界障。而窗之设,虽为消除界障;但若窗开得愈大,保全的效果也不得不降低矣!
 
所以只唱言:打开心内的窗。其实,仍消除不了生命中的矛盾。即使视野稍扩大些,也还智慧不能明了,也还烦恼不能绝了。简单讲,「打开心内的窗」,仍只是世间法,而非佛法与禅法。
 
而某人之所以不惜采用这样的书名,或正昭示着:其实,他不明真正的禅法。或者竟为顺乎世人的思考模式,而大赚其商业利益。
 
为下一转语
下面,我们且为「打开心内的窗」,而下一转语,使它更相应于禅法也!这转语,当怎么下呢?其一曰:拆除心中的墙。其二乃:杀光心中的鬼。
 
拆除心中的墙
现首先看:拆除心中的墙。前既说:人之所以筑墙,乃为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尔。于是乎,以不再汲汲营营于保护自我故,而不须筑墙也。
 
何以在六波罗密中,乃以「布施」为入门方便呢?余曰:乃为消除人我间的樊墙也。于是乎,既无樊墙,则能视他人的缺憾,如同我的缺憾;故在人我一体的觉受中,虽布施而不执着布施也。反之,若太强调:布施为「求福」的法门,则墙厚故也。同理,何以为「忍辱波罗密」呢?打开樊墙,而任风雨之飘摇也。而非有辱,再来忍!否则,如何能到彼岸呢?
 
所以筑墙,用世间法来看,乃是安全的屏障。然就佛法而言,却只是从「常乐我净」之颠倒所生也。因为有我,才需要保护。而任何的保护装置,却皆敌不过「无常之火」。故虽至心保护,不只免不了伤亡;且在过程中,还必造种种业,起种种烦恼。
 
所以有智慧者,既堪破樊墙的本质,为「惑业苦恼」,故不再筑墙也。或者,既有墙已,则唯用心去拆除也。
 
简单讲,墙是什么?人我心物间的种种界限,皆是墙也。而这墙,其实也就是佛法所谓之「我所」也。是我的,即非你的;故有界限也。比如既是我的财产,即非你的财产。故以财产为我所,既消极地保护我的安全,更积极地增益我的光彩。同理名份、地位、田园、眷属,甚至学问、经验、技术等亦然。我所愈多,即墙愈厚也。
 
杀光心中的鬼
其次,杀光心中的鬼者。以人一切的执着,乃不出我与我所也。而我与我所,其实更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光是拆墙,还非究竟也。因为既一切墙之造作,乃为我者;故若我执还在,则墙必不免尔。
 
所以更直接究竟者,乃是杀光心中的鬼。问:云何称为鬼呢?答:盖所谓「我」者,唯缘起性空尔!而众生以无始无明故,妄执有一个常住不变、永恒相续的我。故而随妄造业,自堕生死。故称其名为「鬼」也。
 
若尔,心中的鬼又有多少呢?答:心中的鬼,既可说一个,也可说一群。一个者,乃单执「我」尔。至于一群者,从我执而生我爱.我慢及贪瞋疑等附属烦恼。
 
消除心中的结
以上「拆除心中的墙」与「杀光心中的鬼」,乃合称为消除心中的结。众生被什么束缚了呢?乃被自心中的结所束缚。因此若能渐次解开心结,则渐得解脱也。
 
如原始佛教中谓:待解三结─身结、戒禁取结、疑结,则能证初果也。其次,若贪瞋之结渐薄,则证二果也。更者,若贪瞋之结全断尽,乃证三果矣!至于若能将「我慢」之结,全断无余;则证阿罗汉果,得全解脱也。
 
至于中国禅宗所谓的「疑情」,也是结也。故若参破疑情而开悟者,亦是解心结也。由是而言,欲开悟、欲证果,其皆必从消除心中之结去着手也。
 
或者我们常说:修学当除两种障─所知障与烦恼障。其实两种障,即是两类的结:所知障是「见结」,而烦恼障为「情结」。故从无始无明而有的俱生我见,乃「见结」者。其次,因我见而愆生的种种烦恼,则为「情结」也。
 
结如何消除?
既修行当消除心中的结,则结又从何去消除呢?答:欲消除心结,首先得返照「结是何状?」「结在何处?」,故才能对症用药而消除之。而欲返照「结是何状?」「结在何处?」,还得先有佛法的正知见才行。否则若邪正不分、清浊混淆;则即使用心返照,才将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正知见的获得,乃必从多闻熏习中,而渐次明了。故八正道,乃以正见为上首。因此闻思佛法,非为增长见闻,非为卖弄口舌。而是当用以省思返照,以确认自己的心结,是什么相状?是什么属性?故才能对治消除。
 
故传说:有某位禅师,乃问沙弥道:「你每天看多少经卷?」沙弥答曰:「十卷!」「好,很用功哩!」于是沙弥颇为得意,故而扬首询问曰:「那也请问和尚,你每天看多少经卷?」禅师答云:「我每天只看一个字。」沙弥竟瞠目结舌,不知所云。
 
为什么禅师却每天只看一个字?而这个字又是什么字呢?乃『心』也。故每天只看一个『心』字者,即谓用心于观照自己的动心起念也。所以真会用功者,乃将佛法当作「鉴镜」,而用以返照自心也。
 
如原始佛教的四圣谛:苦、集、灭、道。苦集,乃心结也。道则对治,灭乃消除。故四圣谛者,乃是从观照心结之起,而得对治消除之道也。由是,修得四圣谛者,即能证果解脱矣!
 
然今很多人学佛,却只如「填鸭」式地记诵了很多名相,而不曾用以返照对治心结之所在,故虽学佛多年,却只依然故我而已!其早在解脱道上迷失了方向,故怎可能有实效呢?
 
生活中起观照
这也就说:修行的重点,其实是在生活中。故我们当时时、念念而起观照。若既以得知心结之处,又得以对治消除;这才使我们的生命,能真安定落实。
 
否则,若只于讲堂中闻法,是修行;只于禅堂中禅坐,是修行。则你一天中、一年中、一生中,又有多少时间能修行呢?于是乎,既一曝十寒,也难怪只如老牛拖破车般地,使不上力。或者竟如逆水行舟,所进者少,所退者多,愈修反离道愈远!
 
其次,在生活中起观照,既宜于平常时,更得力于逆境时。因为何以成逆境呢?如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境界本无美丑、顺逆的差别,但是为众生有分别心故,才妄生差别。所以于逆境时,乃更方便起观照,以确知心结之所在。比如于生病时,知身见为障;于失败时,悟我慢为结。
 
所以会用功者,反将于逆境中,大有斩获也。故称逆境,为「逆增上缘」也。这也是何以八正道中,于「正见」、「正思惟」后,乃接着有「正语」、「正业」和「正命」;其唯透过生活中的观照,而将正见实践于生活中也。
 
修定的作用
于是乎,我们乃从打开心结的观点,来审视修定的作用:
 
首先,修定有助于闻思。虽多闻熏习、思惟经义,乃不需要太深的定力。但若杂念蔚起、妄想纷飞;便将于闻法时,或听不入耳,或转眼即忘。故状似听闻,其实不能有闻之效用。反之,若心安定;则既听得清楚,也必记得明白。
 
又佛法不只听闻就够了,还要慎思、明辨、抉择、统合。故也得有较深的定力。否则,虽思而乱无头绪,只空自于门外打圈。故「禅那」的定义,有曰「思惟修」也。
 
其次,前虽曰:当于生活中起观照。但若心太忙乱了,也将观照不起。尤其是情绪正发作时,更观不得也。于是乎,必待心安定了,返照能力才能提得起、用得上。此譬如混水,必待沉淀后,才能分辨清浊也!
 
第三, 既已明了心有什么结,则当用修观或参禅来对治。而修观或参禅者,则更得有较深的定力才行。
 
以上从闻思、返照到对治的过程。乃如摄影时,初用广角镜头的弘观视野,以搜寻对象。而待对象确定后,再调整焦矩;故成为长镜头的特写细腻。故定力得一层比一层加深。
 
因此必待心结消除了,才能称为「从定发慧」。否则若修定,只是专心地数息或守窍;则即使能修得「非想非非想定」,也还只是外道也。
 
简言之,修定能否与道相应,关键只在于是否用之来消除心结。而审视当今所教授的修定方法中,竟有多少与道相应的呢?
 
现代的心理治疗
西方的心理学,待二十世纪后─如佛洛伊德之学派者,也开始注重心结的发掘与治疗。然而从佛法观之,其能解了的心结,殆如九牛一毛尔。为既正见不足,更也定力缺缺。正见不足者,既以自我的理论为架构,怎比拟于无我的弘观视野?至于定力缺缺者,光用催眠技巧,还只道是海底捞针,竟能捞到多少呢?
 
不过,这总算进步了。而在未来中,其有待向佛法、向禅法学习者,乃正方长哩!
 
布毛侍者
以上打开心中的结,理论部份说到此。最后我们来看个公案:
 
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为什么「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呢?本来侍者求法,乃为向和尚索取砖块等,以方便去筑墙也。不料,和尚乃拈起布毛吹之;于是侍者的墙,竟一吹即倒。故顿证得「心物双泯、内外如一」之境界。
 
侍者的墙,能一吹即倒。那你呢?若不能一吹即倒者,也只好一块块慢慢去拆除了。好!今天说到此,拆墙去吧!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云灌顶 用心与卖力
下一篇: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破茧而出 修定调心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通调
 天心明月 11.轻松与放逸
 法云灌顶 弹性空间
 一苇过江 教理篇 简介缘起性空义
 《天台小止观》讲记 问答汇集
 涟珠甘露 从数息到内观
 一苇过江 附录:禅七心得
 禅林风雨 12.松与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家再谈孝顺父母[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摄大乘论讲记 第三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以自觉接受每一阶段的任务[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真正圆满的布施[栏目:放生心得]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杀行刨不开杀心[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二十五集[栏目:圣宇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