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0

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时值被气象专家称为暖冬的新年一月,寒流来袭的日子,气温仍不可预期地骤降到澈骨的程度,冰冷的街道铺满绵薄的阳光,在冷静与热情交错中,恰如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日渐黄昏,人车熙攘。下楼,过街,转角。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却都可能有新的感觉。这次和圣严法师聊天之前,曾以为自己很懂“爱”了,没想到回程路上,发现通往爱的阶梯,又更上一层楼。

  过去,我认为男女之间的情爱,必须是双方对等的付出,有回馈的互动。其实,除此之外,这世界上还有层次更高的另一种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个层次的爱,叫“慈悲”。即使是儿女情长、亲子相待,也该有这种爱的存在。

  回顾过去阅读不同宗教的经典,感觉佛教对于爱说得比较含蓄,不像基督教讲爱时来得直接,无论是处处可见的标语“神爱世人”,或教堂婚礼中常听见的“上帝使你活在世上,你当常常以温柔端庄来照顾你的妻子,敬爱她。”“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关于情爱的说法及指导原则,佛教彷佛含蓄内敛多了。

  曾以为是因为东方人比较含蓄,不愿意把“爱”挂在嘴边,所以用了一个语意近似、但解释宽广的“慈悲”来代替。经过圣严法师的引介,看到佛经讨论情爱的频率和深度其实都很足够,当红尘男女深入领悟之后,可能就不会再为情所困。

  《大藏经》是一部智慧浩瀚的经典,述及爱的不同面向。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层次的爱。如果,爱像洋葱那样可以一层一层剥开,毋须担心最后会流下泪来,因为,慈悲的心,有如浩瀚的清水,当我把洋葱浸入水中,再一层一层剥开,瓣瓣分明,清纯洁净,片片都是爱。

  圣严法师认为,爱,最常见的形式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夫妻或情侣的爱、朋友或师徒的爱。这种爱的形式,有个特点,就是双方都想付出关怀,不是为了自己想得到什么,其中也可能有某种程度的牺牲、甚至占有的渴望,但基本上都还算是正常的程度,不会严重地阻碍彼此的发展。

  比这个层级更次等的是“贪爱”,这种爱纯粹是以个人的私利出发,爱的是对方的财产、地位、名利、荣耀、权位,若没有得到这些好处就无从爱起。爱,全然是因为自私的占有而存在,这种爱经不起考验,是很薄弱的。

  在佛法上,以上的两种爱,都并不被鼓励。爱,原则上就是付出、关怀、照顾,没有条件、不分对象。不能只爱自己相关的人,只爱自己的民族,或只爱自己的国家,而是要爱众生。当我所爱的对象,一律平等,没有差别性的对待,从“关怀、付出、照顾”的爱,升华为“平等的、没有条件、也不指望对方回馈”的爱,就是爱的最高层级,叫做“慈悲”。只要是众生,都是可以付出爱与关怀的对象,这样广大的爱、无条件的爱、无限的爱,就是“慈悲”!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1课 善用危机感激发自我的力量,突破环境的障碍..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一、认识自我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祝福,永不止息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9课 婚姻中的伴侣关系,不是嫁鸡随鸡,而是要照顾..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二、爱与亲密关系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6课 以发展自我为目的,就能把“吃苦”当做“进补”..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课 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1课 要尽力和自己建立最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7课 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育良、培德学生开示 A Talk Given to the Students of Instill..[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生命的座标[栏目:普献法师]
 命由心造,大善铸心[栏目:雪漠]
 王骧陆居士全集 整理后记[栏目:王骧陆居士]
 五百罗汉 389、那罗达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 497、思萨埵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药师如来」与「药师佛」浅谈(释无畏)[栏目:药师佛·文集]
 受持戒律 实践佛法[栏目:传喜法师]
 相应1经 屋顶尖经[栏目:相应部 20.譬喻相应]
 从苏东坡的口头禅功夫说起[栏目:日常的佛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