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应54经 种子经
 
{返回 相应部 22.蕴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0
汉译经文相应部22相应54经/种子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有这五类种子,哪五类呢?根种子、茎种子、枝种子、节种子,以及第五:种子种子。
  比丘们!如果有不被毁坏、不腐烂、不被风吹日晒破坏、新成熟、安全地被播下了的这五类种子,没有地与水,那么,比丘们!这五类种子能来到成长、增长、扩展吗?」
  「不,大德!」
  「比丘们!如果有不被毁坏……(中略)安全地被播下了的这五类种子,有地与水,这五类种子能来到成长、增长、扩展吗?」
  「是的,大德!」
  「比丘们!四识住应该被看作如同地界;比丘们!喜贪应该被看作如同水界;比丘们!识连同其食物应该被看作如同五类种子。
  比丘们!当识住立时,会住立在攀住的色、所缘的色、所住立的色上,有喜的浇洒,就能来到成长、增长、扩展。
  比丘们!当识住立时,会住立在攀住的受……(中略)比丘们!当识住立时,会住立在攀住的想……(中略)比丘们!当识住立时,会住立在攀住的行、所缘的行、所住立的行上,有喜的浇洒,就能来到成长、增长、扩展。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这么说:『除了色,除了受,除了想,除了行外,我要安立识的或来或去,或没或生,或成长或增长或扩展。』这是不可能的。
  比丘们!如果比丘对色界的贪已舍断,以贪的舍断而所缘被切断了,识的立足处就没有了。
  比丘们!如果比丘对受界……比丘们!如果比丘对想界……比丘们!如果比丘对行界……比丘们!如果比丘对识界的贪已舍断,以贪的舍断而所缘被切断了,识的立足处就没有了。
  无安住处的那个识不增长、不造作而解脱;以解脱而稳固;以稳固而满足;以满足而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槃,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根种子」(mūlabīj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根-种子」(root-seeds),就是由根部繁衍新株者。
  「茎种子」(khandhabīj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茎-种子」(stem-seeds),就是由茎部繁衍新株者。
  「节种子」(phalubīj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茎节-种子」(joint-seeds),就是由茎节繁衍新株者。
  「自落种子(SA.39)」,南传作「枝种子」(aggabīj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切[枝]-种子」(cutting-seeds),就是落地生根繁衍新株或接枝繁殖者。
  「实种子(SA.39)」,南传作「种子种子」(bījabījaññeva,直译为「以种子为种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胚种-种子」(germ-seeds),就是由种子繁衍新株者。
  「不中风(SA.39)」,南传作「不被风吹日晒破坏」(avātātapahatāni,直译为「无风无热破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被风与阳光损害」(undamaged by wind and sun)。
  「四识住」(catasso viññāṇaṭṭhitiy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识的四个驻地」(the four stations of consciousness),依经义就是指「色、受、想、行」四蕴。
  「喜贪」(nandirāg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欢乐与欲望」(delight and lust)。
  「攀缘(SA.39)」,南传经文分作「攀住」(upaya,另译为「接近」、「牵引」,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engagement, attachment」)与「所缘」(ārammaṇa,另译为「缘境;对象」,英译有「basis, object」二层意思,前者是「根据地;基础」,后者则是「所缘」),另参看《杂阿含359经》。
  「非境界(SA.39)」,南传作「这是不可能的」(netaṃ ṭhānaṃ vijjati,直译为「彼处不被知;彼处不存在」),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是不可能的」(that is impossible)。
  「封滞意生缚断(SA.39);封滞意生触断(SA.39);意生缚断(SA.64)」。「意」通「识」,「封滞」即「攀住」(SA.40),所以可以理解为「因识的攀住其他四蕴而有的束缚断了」,南传作「贪已舍断」(rāgo pahīno hoti,直译为「贪已被舍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舍断了欲望」(has abandoned lust)。而「于行封滞意生触断」依前后经文研判,应为「于行封滞意生缚断」之误。
  「不作行(SA.39);无所为作(SA.64)」,南传作「不造作」(anabhisaṅkha,另译为「不现行、不为作」),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生产的」(nongenerative)。
  「住(SA.39)」,南传作「稳固」(ṭhita,另译为「住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坚固,不动摇」(steady)。
  「知足」,南传作「满足」(santusita,另译为「善知足」),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满足;心甘情愿」(content)。
  「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形容,类似《杂阿含962经》的「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
  「界」(dhātu),含有「不同特性的分类」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一律英译为「元素,成分」(element)。
  「无安住处的那个识」(Tadappatiṭṭhitaṃ viññāṇ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那个识不被建立」(When that consciousness is unestablished)。按:「无安住处」(appatiṭṭhitaṃ),另译为「无住立的;不住立的」,可以是过去分词,也可以作名词。
  「不战栗」(na paritassati,或aparitassaṃ)(SA.36作「不着」),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成为被扰动;不被扰动的」(not become agitated,或unagitated),但在其注解中说明「paritassati」这字的字根(verbal stem)「tasati」是害怕(to fear)、战栗(to tremble)。

{返回 相应部 22.蕴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应55经 优陀那经
下一篇:相应53经 攀住经
 相应117经 捕缚经
 相应57经 七处经
 相应21经 阿难经
 相应4经 诃梨迪迦尼经第二
 相应15经 凡无常者经
 相应147经 随观无常经
 相应116经 说法者经第二
 相应88经 阿说示经
 相应20经 有因的无我经
 相应65经 在欢喜中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筑堤 Dam[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第一章 律宗纲要 第一节 叙宗劝学[栏目:戒律与佛教命脉]
 金刚准提母修持简轨[栏目:准提菩萨·行法仪轨]
 性具与性起——天台、华严二宗佛性思想比较研究[栏目:赖永海教授]
 遭受痛苦的四种功德(达真堪布)[栏目:忍辱]
 精神修养和形象修养[栏目:仁焕法师]
 安世高(三世勘破 一生解怨)[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二盗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请师父慈悲开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它的意思为何?[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部派佛教与杂阿含(水野弘元)[栏目:阿含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