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六 《入中论》的“方法论”
 
{返回 法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5

  从纵向上看,本论不舍小乘法,不执小乘法,大小乘法相配释,圆满大乘道阶,开演十地而至佛果,初转与三转*轮互补成一味,以四谛法所辩析的暂时名言与善辩法界*轮所许的如来藏清净名言,令众生由安住人间性而现证真如光明。《阿含》中的四果、八地、三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法、一并成为攀登《华严》十地五道“正高楼”的“正世俗梯”。

  从横向上看,该论不舍人无我,不执人无我,法无我空人无我空相配释,使三乘法彻证成究竟一乘而开显一切法真实性,悟入二无我、四空、十六空、二十空,二转与初转*轮的精义互摄成一味,所说无因生起论者的现世美、数论、胜论等外道派,乃至于小乘有部、经部、大乘唯识、中观等见解逐步上进,令众生从狭如“砖缝”的空性见地逐步趋入中观“虚空”般广大的胜义空性中,平等消融烦恼障与所知障,平等证悟法无我空性和人无我空性,最终以无我智现证缘起性空。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入中论》全论结构图

  由上图可见,《入中论》所示的中观见“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藕益大师说净土宗法语)”,为了集结如上所述的思想构架,《入中论》精到地开显了二谛,并且善巧运用应成四理论,破除了四边生的邪见。由此分破诸宗,而将四宗之要义,下下者悉数作为上上之道级。

  在众多教派的思想体系中,顺世派仅许现量,胜论师许境识触合成量;有部、经部皆许先所成境,即依如是之境,而新起之心为量;唯识师则认为,由于境与有境者都是心识,是同时而起,故心非从境生,因为即此境亦无安立自性之因。如梦中识所现境,将阳焰见为水之识,幻觉之识等,皆与自境俱起,故无有先成之外境。

  唯识师与经部师见解之差别在于:经部师许安立外境,说色等实体与内心识不相观待,而色等实体皆可分为具体的粗尘,如此向下分析,最终必然要遇到无方分之微尘,因此须承认有“无方分之极微”;而唯识师则以“接触还是不接触”的质难,否定“无方分微尘”的实有。此外,经部所许,无色的心识亦必由众多时分的刹那而接续成为粗分刹那,至最基本单位的无时分的刹那亦不许安立,所以,唯识师由此而否定实有“无方分之微尘”及“无时分之刹那”,说诸法既有,必有方分时分。如是由否定外境(以无方分尘积集而成),证明无有外境可立(亦无刹那分别识安立)。结论是色等实有法皆须观待能持自性之心识才得建立。

  月称论师,虽亦许安立外境,但不同于经部师之恒常承许外境。这位阿阇黎与上述任何宗派都不随顺,而是立不观察时的(暂时)可随许外境,及观察后(究竟)的无自性本质外境,合称为缘起观待名言量,是接引众生的两种方便,建立唯名言量安立与无自性二不相违而相助显之二谛中观说。最后当名言与胜义这二种谛的分别消融到法界中去时,才许证悟中观正见。这无疑是不可挑剔的中观方法论。


{返回 法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七 《入中论》的“本体论”
下一篇:附录五 《入中论》的文字内容
 第十八讲 实修止观直趣二无我
 第二讲 闻法守法规,略释皈敬颂
 第三十九讲 不同种类的空性
 第二十七讲 中观所许的唯识法统
 第三十六讲 车的概念,不是零件
 第七讲 忍相谓不恚
 第十六讲 自远古而今天
 第十一讲 静虑摄诸魔
 附录二 顺世论观点
 附录八 《入中论》“方法”“本体”辩证转依而“体相用”同步趋证的“基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噶丹嘉措道歌[栏目:格鲁巴诸大德著述]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访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栏目: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心如太虚空[栏目:慧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