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要让孩子满足我相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2

要让孩子满足我相

梁乃崇教授

佛教界常讲的三毒「贪、瞋、痴」,有个地方我想要修正,那就是我始终不觉得「贪」是问题。——这一件事情《夏山学校》这本书的作者尼尔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尼尔认为没有一个小孩子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没有一个小孩子是不自私的。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要哥哥要把东西让给弟弟,这样的要求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孩子不会懂,因为他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大的孩子不会明白为什么他要把东西让给小的弟弟妹妹,小孩子对这样的要求只会理解成:爸爸妈妈不爱我,只爱弟弟妹妹。所以尼尔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大人对小孩子不了解所致!

他说通常小孩子的发展要到十六岁以后,才会去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十六岁以前都不会了解的。所以要求小孩子不自私、要学会帮助别人、要学会仁慈都是错的!那么早去要求小孩子做这些事情,他们是不会懂的;而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又要处罚他们,这样他们长大了以后更做不到了,甚至会一直停留在那种所谓自私的状态中。

我对他这一段话的了解是:十六岁以前都是在学习建立自我、「我相」的阶段,没有办法了解「我相」以外的事情;等这一段时间过了以后,才会进入到「人相」。所以在十六岁以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自我;而当他的自我满足了,那么十六岁以后自动会超越,那就会进入「人相」、进入「众生相」。如果在十六岁以前就先要求他要大公无私、要仁慈、要帮助弱小,如果他没有做到还要处罚他,那就糟糕了,他会永远停留在「我相」上,无法超越。

这些都是尼尔的经验观察,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高兴,因为非常符合我的四相理论,我的四相理论就是先要把「我相」健全,以后才能够超越「我相」,进入「人相」,尼尔等于是提出实验证明,证明我的说法是对的。

很多大人一直都停留在「我相」跨不出去,实际上的原因应该是在儿童期到青少年这一段期间,我相没有被满足。当「我相」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往后他就会一直停留在「我相」中,不管他的年龄变得多大,这个地方就是长不大。——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慧是什么
下一篇:看清楚交易的原貌
 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
 只要觉醒,就可以回到原点
 「愿性」本自具足
 修行让民主体制跃升
 欣赏就是「找好处」
 运用SOP让修行快又有效(上)
 愿性之22:团体如何形成共同的愿景
 对「杀」恶做弥补
 实修实证,无有定法
 无住生心的剖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孝份无量》尽孝之道开示 报父母恩之方法[栏目:祈竹仁波切]
 吹破肚皮的青蛙[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107. 扶疾燃指供佛 Despite his sickness, burning off his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漫说《中阿含》(卷十七)~B 有关长寿王的故事[栏目:界定法师]
 云栖别钞 非理募化[栏目:释门法戒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相应20经 三弥提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吸毒是犯佛教的重戒吗?[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印光大师说故事 46、佛留舍利 广度众生[栏目:灵岩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