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
我今天要讲的是「现代的佛法」,因为贵社上一任社长告诉我「慧钟社」虽有很多同学喜欢佛法,可是并不晓得在讲什么,他们是在不清楚的状况下接触佛法的。所以我订了今天这个题目,想把我所了解的比较适合现代社会的佛法介绍给大家。
佛法是在三千多年前(另外有一说是二千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的,它的内涵从那时候到现在始终都一样,可是所呈现出来的外貌则一直在改变。
平日我们接触到一个东西的时候,其实所看到的都是它的外相,而不是它真正的本体。正如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我们所看见的都是外相,而物质的本体——就是所谓的『物自体』——到底是什么,是没办法了解的。」我今天想说明的是佛法的内涵亘古以来都不曾改变,可是随着时空的迁流,它的外相却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印度,从三千多年前到二千年前那段时间,佛法所表现出来的是一般所谓的「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主要的特征是强调一个人要修行,要得到最彻底的解脱,要修到「涅槃」的深度,如果他完全做到了,那么他的果位可以到罗汉。一个人修成罗汉的时候,他会说某一类的话,例如:「所做已办,不受后有。」就是说所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他要走了,我们所谓的这个「有」的世界从此以后他不再接受、不再要了!也就是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那么像小乘这种修行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外貌,所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像只管自己,自己修好就走了,剩下还没有修好的人,他就不管了,因为他「不受后有」。像这种情形,我们就认为他是所谓的「小乘行人」,也就是他的重点是在自度,只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佛法最早期的情形。
小乘佛法一直延续了很久,即使到现在,很多佛法的内涵还是与小乘的想法非常相近。甚至有的人口头上非常的广大,认为自己是大乘,开口闭口都是大乘,不过他实际上的做法以及他的内心仍然停留在小乘的阶段。
差不多两千年前,佛法在印度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当然也不是突然改变,而是很缓慢地变化,最后就变成了大乘佛法,这和当时印度社会的变迁是有关系的。这些外相的变化并不完全是佛法本身在变,而是因为它所在地方的那些人的需要和想法都变了,所以自然就会有所改变。
这个时期大乘佛法是在什么地方起了不一样的变化呢?
主要是大乘行人不但要自己求得解脱,同时也希望帮助周围的人和其他有缘的人,一样达到佛法所谓解脱的境界。所以他们强调要六度万行,不但自度,同时也要度他,这是大乘佛法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这些人一旦修成,就不称他们是罗汉了,而都称之为「菩萨」。
所以大家常会听到「某某菩萨」这类称呼,这些都已经是在大乘这个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所度的人比较多了,他们心里面所想的也比较广一点,因此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演变到大乘以后,佛法在印度又再变。变成什么呢?又变成金刚乘,也就是现在大家所听到的密宗、密乘。
到了密乘这一个阶段,外相上又做了一些什么改变?在外相上密乘就比较强调禅定所修出来的所谓神通和气功这一类东西,就比较强调这一部分。那这一部分是什么?这一部份其实是属于禅定的运用。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方,就像物理学也好,或者数学、化学也好,都有纯物理或者纯数学、纯化学的阶段。这个阶段达到某一个程度以后,就会想要发展出应用物理、应用数学和应用化学,就会有这些名堂。
密宗到了这个层次,就是把以前纯粹的佛法演化成一些可以有效应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属于技术层面。它发展出很多很多的办法,譬如说能让虚弱的身体变得健康;贫穷的变成很有钱;寿命不够长的则把它延长;生病的就把病医好;东西被人家偷了、抢了,有办法找回来;或者是能预知未来,知道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问自己的婚姻怎么样;以后会不会读书等——包涵了相当多这一类的东西。它不但让人在纯粹的了解与理念上有所体会,同时也有相当多实际的运用,这就是密乘。
在大乘与密乘的中间,就是达摩祖师把禅宗带到中国的这个阶段。禅宗还是比较接近大乘,外表上不像密乘。禅宗到中国来没有多久,密宗也传到了中国,但是后来在中国失传了,反而流到了日本,最后又从日本传回中国,我们现在称之为「东密」;另一支密宗则从印度传到了西藏,一直保持到现在,就是所谓的「藏密」。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佛法几千年来不断在演变,而且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后,因各地民情风俗迥异,所呈显的面貌都不一样。因此即使是大乘佛法,流传到中国就变成了禅宗。禅宗在中国发展成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面貌与印度原本的佛教,就外相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
至于像密乘传到了西藏,在西藏流传了一千多年,长时间累积的结果,与原来在印度的密乘形象上又有很大的不同。就以东密和藏密来比较,两者之间也有差距。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佛教宗派从外相上来看,变化非常大,而且很复杂。
而在中国,目前禅宗在文字上大概还留下了一些东西,真实的本质是不是传下来了,并不能确定。但是中国的佛教自己慢慢又发展出所谓的净土宗,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宗派,而它的外貌又与禅宗截然不同。
我们学佛的人,在面对这么复杂的演变,和五花八门的宗派,想要从中学习,常常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这些宗派有些外表还互相矛盾。但是若从佛法的本体和内涵来看,从一开始到现在,无论怎么变化,仍然始终如一。之所以会认为不一样,其实都是因为外相不同而有误解。
一般人想要了解佛法,没有办法一下子进入它的内涵,还是要从外表下手。首先我们不必去管那些复杂的演变,只要看自己对于宗教、对于佛法有什么需要,有什么期望。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比较好下手。
现代人对宗教的需要:
一、崇信的对象
二、平等的对待
三、命运的寄托(祈福、保佑)
四、宇宙、生命奥秘的解答(求真)
五、生、老、病、死的解脱
六、关怀协助他人
七、禅定
现代人对宗教的需要非常多,首先就希望它是一个可以崇拜或者崇信的对象;当然附带地也希望在宗教里面能获得一些友情和关爱,同时也可以倾诉心里的话,而在倾诉当中就可以忏悔,感情上可有所寄托,这些全都依附在这个崇信的对象上面。
那么第二个需求是什么呢?那就是希望得到平等地对待,也就是希望得到尊重。这两个需要有一点矛盾,你去崇拜、崇信某个人,当然这个时候自己就像矮了一截;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需要——需要平等的对待关系,也就是要得到尊重、要得到重视。这一点也是宗教里面的需要。
第三个需求则是命运的寄托。讲得比较严重一点,就像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啊,这种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寄托;轻一点的话,就是未来的命运难卜,自己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后,不知会怎样。所以要祈福,要求保佑,这些需要也只有宗教可以满足。
第四是对宇宙、生命奥秘的解答。我们希望从宗教里面能够获得对宇宙还有生命奥秘的解答,当然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五、我们希望求得解脱。因为除了宗教外,世间的学问没有办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惟有宗教能帮助我们解脱。
此外,还有些人喜欢关怀、协助他人,同时也希望宗教能帮助他们去关怀、协助其他的人,这是某些人对宗教的另一种期望。再来是其他宗教比较少有的,就是希望从中得到禅定,希望宗教能够带给我们禅定。
以上是现代人希望宗教所能担负的七种功能。其中有一部分世间其他的学问也能够提供解答,比如说想要了解宇宙、人生的奥秘,想要求得真理,这在我们现在所了解的科学或者哲学里面,都能提供部分的答案;但是我们对宗教的要求,则是希望它能够提供最深、最完整的解答。
至于想追求解脱、追求平等,这也是现代政治追求的目标。因为民主就是在追求平等,自由则是解脱当中一小部分,很小的部分,在政治上就表现出有这种需要。但是宗教里所讲的平等就不只是政治上的需要,不仅是那一点点。
第五项想要求得解脱,这不是说希望获得政治权力,以得到更大的自由;也不只是希望在国家制度以及法律规范、社会规范里面求得大一点的自由度,不只是这样。宗教上要求的解脱是要把生命所给予我们的局限和束缚统统解除,然后求得自由,可以说两者求解脱的性质相同,但是程度却不太一样。
此外一般人还想要在这里得到一些友情和关爱,或者可以有倾诉的对象,这些都是我们想要在宗教里面求得的。像第三项这里,我们希望得到一些保佑,希望避凶趋吉,宗教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其实现在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如果办得好,也是想提供这些服务,但是其中并不会带有友情,也不会带有关爱,更不能提供一个倾诉的对象、一个崇信的对象,这些制度里面没办法给人这些东西。
现在我们再从其他的宗教来看,第一项「希望宗教是个可以崇信的对象」和第三项「希望宗教是命运的寄托」,这两项需求差不多每一种宗教都可以提供一些,只不过深浅程度不同而已。
而第六项「关怀协助他人」大部分的宗教差不多都具备了。那第二项对平等的需要呢?也有相当程度的一样。但是若要与佛法来比,这个地方还是差了一点。
我们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基督教、天主教或者是回教这类宗教与佛法做比较,差在哪里?差在他们没有办法和上帝平等,而佛法最后是要做到和佛平等,这一点就很不一样。
至于第四项解答宇宙、生命的奥秘的这一部分,是我觉得佛法最吸引人的部分,虽然其他的宗教也都说他们所讲的是真理,宇宙人生的奥秘他们都能够解答,不过一旦拿来对照比较以后,会发现惟有佛法才有如此深湛广大的内涵,是别的宗教所无法企及的!
像人类直到近代,科学才让我们知道宇宙是非常广大的,其中可能会有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上面也有智慧的生命居住,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像这种观念在任何其他的宗教也好,或是世间的学问也好,以前都没有提到。可是佛经里面早就提到这些事情:譬如西方有极乐世界,东方有琉璃世界,而很远很远的地方还有什么世界,这些很早以前在佛经里面就已经记载了。
此外像我们现在才知道所喝的水里面有细菌,但远在二、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老早就说过了,当然我们会想他那个时候怎么会知道。因为我们现代人必须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知道宇宙原来是这么浩瀚无边;也惟有利用显微镜,才能观测到生物原来可以细小到那种极微的程度。
这些对宇宙、生命进一步的认识都是靠近代科学的帮助,才使人有如此了解;可是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提出来了,这点是佛法非常特殊的地方。
再来谈第五项解脱这个问题。当然任何其他的宗教在解脱上面多少都提供了一点,都有某种程度的解脱。可是绝对不会像佛法里面所说的要超出三界这种彻底究竟的解脱。
当然若要超出三界,就要先了解「三界」指的是什么 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是宇宙的构造,也就是宇宙众生分成这三种层次。
像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在欲界,而很多所谓的天人也还在欲界,只不过是欲界天,比人类高一点。欲界里面的人和其他生命都具有形象,同时还有欲望;色界里面的众生虽有形象,但是已没有欲望;无色界里的生命就连形象也没有。
而佛法讲的解脱是要超出三界,所以连无色界天都要超越。但是其他的宗教求解脱有的是上生到忉利天玉皇大帝那里,有的则上到所谓的天堂那里,全都还是在欲界天,这就连色界天都还没有超出。不过就人的水准来讲,不管怎么样,还是有某种程度的解脱。
另外就第六项关怀这一部分来说,就是我们不只是帮助自己而已,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别人,这是很多宗教都有的特质,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不过佛教里面小乘这一方面的精神就非常贫乏,并不是完全没有,可是相当的贫乏。
第七项我们希望在宗教里面学到禅定。这一点就不是很多宗教能办到的,因为它们没有这个内涵。而大部分东方的宗教多多少少都能提供禅定的修习,只是程度不太一样。
如果就以上所列的人对宗教的这七种需要来说,面对佛教的时候,到底我们是要选小乘?还是要选大乘?或者是要选密乘?我们到底要选那一种?可以说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当然不要选小乘,那么是不是我们选大乘就好了?其实选大乘的话还不太够,原因何在?因为实用这一部分它比较不擅长。如果禅定也算做实用,它就比较不擅长。因此我们最好选密乘。
现在我们再看看,选密乘是不是就可以解答那些问题?事实上也不尽然,这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密乘」。如果选了密乘,它常常就只擅长第一项满足崇信的对象和第三项寄托命运这类事情,而在宇宙生命奥秘的解答、生老病死的解脱和禅定的修习上并不见得高明。
所以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从这里面抽离出来,也就是「大乘」加上「密乘」;若再从里面抽离出来,那就是所谓的「无上密」或者「无上乘」——这只不过是换个名词罢了,但惟有它才能够满足你的需要。
当然如果你的需要不是那么多,只不过是想要把问题解决就好了,其实小乘也是满好的;如果你只是想要学得一些法术、一些超能力,那么密乘也就够了;如果你内心的需要很多,以上所举的这七项全都是你的需要,那么也只有无上密乘或无上乘才能够满足你了。
我们处于当前佛教的环境里面,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是净土宗。净土宗教人在生命结束了以后,到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大家都是在大学里读书,会把学校所学的东西拿来做比较,也就会产生相当多的疑问,比如说:到底有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会问这样的问题,都是因为接受了科学验证真假的训练。
那么我们现在可不可以用科学的办法去验证西方有这么个极乐世界?科学没有办法来做这种验证。所以有人要求我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给他看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我告诉他我没有办法。但是我有另外的办法去验证,但这不是科学的方法。
我的办法是:那你就到极乐世界去玩一玩,不是就知道了吗?人家告诉你那边有一个美国,你说你不相信。可是你如果买一张机票到那边玩一下、观光一下回来,不就知道真的有一个美国!但是这不是科学的解决办法。
如果有这种问题,那最好不要去学净土宗,因为你已经怀疑了嘛;而且你又没有办法验证,所以就不要去学。你可以学什么呢?可以学密宗。
密宗里面有一个方法可以送你去——它教你灵魂出窍,然后就会到极乐世界。不是要你身体去看,只是让灵魂去一趟,而不是自己人跑去。在还未临终前,它还不准你的灵魂去而不返,那岂不糟糕?所以只是让你的灵魂去看看,立刻就要回来。
如果你自己真能看到,至少是一种验证,这是净土宗里面的问题。但是假如一个人对这件事情根本不怀疑,觉得西方一定有极乐世界,那么他去学净土宗就不会有问题。
还有一些学净土宗的人,会问我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碰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通常是:「应该可以。不过如果你觉得不可以,那也就去不了。」
此外还有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净土宗有一种说法,在命终的时候,你如果一心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会出现在你面前接引你去。
他问我是不是如经所说?我说:「是的。」接着他又问:「如果命终时佛来了,我实在搞不清楚他真的是佛,还是魔变的,那要怎么来分辨真假?」我说:「到这个时候还要去辨真假就太慢了,会来不及的。你最好不要在那个时候去辨真假,如果佛来了,你就跟着去算了。」他说不放心,还是希望能够分辨真假。我说:「如果你这样子不放心,实在不适合去学净土宗。」
像这类会问这些问题的人大部分都是受了科学的陶冶和训练,同时对佛学也是满向往的,但又无法会通二者,以致问题重重,不知如何解决。
事实上,科学是允许人怀疑的,而很多宗教是不允许人怀疑的——要怀疑的话,那就算了,不必来学。很多宗教都持这种态度,那佛教是否也是如此呢?佛教里面的净土宗就属于这一类,你怀疑的话,最好就不要学。
那么佛教里面有没有允许人怀疑的宗派?其实佛教里面最能够接受人家怀疑挑战的是禅宗。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而当所有的怀疑都粉碎了,自然也就不再有疑惑了,这时候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接受你一点也没怀疑的佛法,这是禅宗独有的特性。
那么密宗是不是可以怀疑?密宗有一部分可以像禅宗一样接受怀疑,但是另外一部分则不可以。也可以说密宗是要你先学禅宗,把禅宗学好了,所有的怀疑都已经拿掉,你再来学密宗,就非常契合。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来验证,比如说刚才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真有,你就去验证一下,亲自到那里去看一看。如果你看到了,那就是有极乐世界;没看到,就是没有,这是个很直截了当的办法,是密宗里的一个法门。
但是倘若你一开始学就满心怀疑,那就学不成。因为如果心里面对这个法很怀疑,根本就不相信,认为是假的,那又怎么能够把它学好?所以这个验证你就做不成;想要做成,就是要先接受。
因此,一个禅宗已经修好的人,他就是很好的学密乘的材料;如果连禅宗都还没有学好,并不是说不能学密乘,还是可以学,但如果他心里面疑问太多,就学不成。所以他最好先把心力放在体悟禅宗的内涵上,一旦了解了禅宗,这时候再来学密乘,那么就会非常得力。
我们去学禅宗,会学到什么?没有别的,就是学到真正的佛法,也就是学到佛法的本质。这个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从小乘开始,到后来的大乘,甚至刚才所提的无上乘都是一样的。你能体会这个本质,那么就没有疑问了,就晓得不同的是那些外相,是在变戏法。像法术也是在变戏法,都是在玩一些花样,或者拿来做一些运用而已。
所以当你体会到本质以后,再来做做验证的工作,或是变一些把戏、做一些应用的工作就轻而易举,不会有困难。但是如果本质还没有体悟到,就要去学密乘,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倘若先把禅宗学好,再去学密法,会驾轻就熟,水道渠成。
这正像什么呢?正像应用数学,或者应用物理,你如果把纯物理、纯数学都学得很好,然后再去做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就很轻松了。当然也许会有人说:我光把纯理论学好就已经受不了,如果还要去学应用,不是很累吗?是不是只学后面的应用就好了?当然也可以。事实上如此学不见得就比较轻松,可能还是觉得非常困难。
以上我把现代人学佛会遇到的一些状况,以及要用什么方式来选择,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的分析比较适合已经接受了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来学佛法。当然如果有些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或者对于很多事情不会疑东疑西的,来学净土宗就很合适。总之,佛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宗派也非常多,可以适合不同程度的人。
现在我就要再介绍一下所谓「无上乘」的理念是什么:第一步就是要像禅宗那样,修到「入解脱门」。
这个解脱门不是说有扇门,你一走进去,就可以解脱,并不是这个意思。这解脱门是要超出三界,包括我们所说的要超过所谓的天堂,以及它上面更高级的天堂——也就是先要超越有欲望的天堂(欲界),然后又要再超越有形象的天堂(色界),最后连形象都没有的这个天堂(无色界)也要超越——统统超越了以后才能够进入,那个门就在那里。
所以如果没有超越三界,根本到不了那里。入了「解脱门」,就到了什么地方呢?就到了佛所居住的地方——那里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地方,只好用「地方」这个词语来代表,没办法用我们现有的情况来比喻,反正是有这么一种情况。
到了那个地方,就是所谓的「妙觉」。佛有三种等第,一个是「等觉」,一个是「妙觉」,一个是「无上正等正觉」。「等觉」是十一地菩萨,十一地菩萨就是「等觉」;「妙觉」就是十二地菩萨,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佛」;再过来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十三地菩萨。
入了「解脱门」,这个地方是宇宙最高的境界,没有比它再高的了,也没有另外一个什么地方可以再去的了。「无上乘」的第一步就是希望修到这里。
那第二步是什么呢?就是「出菩提路」。
「菩提路」怎么出啊?是不是有一条路叫「菩提路」,我们就在上面走一走?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本来我们这样子修、修、修修进去,最后进到一扇门,这扇门就叫「解脱门」,一过去就是佛的世界,就是妙觉居住的地方。那么什么叫「出菩提路」呢?
就是倒回,又从那个「解脱门」出来,回到这个世界,这就是「出菩提路」,那回来做什么?就是回来度众生,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倒驾慈航」。
事实上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回得来,只有一个办法——要乘愿才能回来,也就是要有救度众生的愿,想要帮助其他还没有修成的众生最后也能成佛的这种愿望。这个愿望就像飞机一样,他要乘坐这种愿望的飞机回来,所以叫「乘愿再来」。
因为他以前曾经来过这里,现在又回来,当然就是「再来」。乘愿再来,回到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也就是进入三界——依无色界、色界、欲界这样的次第进入;如果进得比较彻底一点,就会到地球,变成我们人这样子。
那么「乘愿再来」预备做什么事情呢?就是建立报、化二土,这是无上乘最终极想要做的事。「报土」是什么?就是像净土宗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那种地方。《阿弥陀经》里法藏比丘发愿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他要建立的报土。
「化土」又是什么土呢?化土和报土不一样,化土就是我们这个地球。「建立化土」就是要让我们地球上的佛法很兴盛,让这个地球上的人能够安居乐业、逍遥自在。
所以并不只是救救几个人解脱,或者是帮助几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或者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让大家去那边享乐一番,这样都不够。现在有一种说法——建立人间净土——就是要把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变成一个非常祥和安乐、而且佛法兴盛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在佛法里面求得解脱。
所以它要救的、想要度的心量,不是只有一个地方、一个人,而是整个地球,这就是无上乘想要做的工作。一旦做成了,会有什么特征?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像报土这种世界,你把它建成之后,永远都不会消失;也就是一建立成功,就永远存在那里。
但是化土则不是,它建成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要消失,这是它的特征。那么在这个地球上,是不是曾经建立过化土?从释迦牟尼佛时期一直到印度阿育王那个时代,是佛的一个化土;后来印度大乘佛法兴起,那又是另一个化土;再后来西藏密宗十分兴盛,那段时间,也是一个化土。
但是这些化土建立了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因缘散尽,又会再消失。至于中国的禅宗依我的看法还不算是一个化土,还没达到化土的水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佛法又有机会再建立一个化土,当然它仍然具有化土的特征——一旦因缘散尽,最后还是会消失。
今天就讲解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者的话】
本期「圆觉之友」刊登本会首届董事长梁乃崇教授于七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应清华大学佛学社团「慧钟社」之邀请而作的专题演讲记录,其对人类追求宗教信仰的心理因素有独到的分析。而最后对无上乘圆觉宗世出世间的修行历程尤有清晰明确的开示,可为诸会友学佛之参考。
资料记录-江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