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隆印方丈语录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6
隆印方丈语录

  人的坎坷境遇,是由心不平引起的,心平一切都是平的,心境快乐、简单、安祥,自然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乃至家庭的命运。依报随着正报转,心境好得满足,不求自得。

长养慈悲心,悲怀愈广;显现智慧心,慧根愈深。

  学佛是智信,不是迷信。念佛让人安静下来,一人安定,全家安定,所带来的福报是大家共享。

  现代人沉溺于声色犬马,自甘沉沦为物欲的奴隶,心灵才空虚无托,找回失去的自我,认识真正的自我,还自家本来面目,这是社会和佛学所共同期盼的。

  智慧出于心,心不安宁,智慧何来?故修行者人心系于法,不昏不散,不急不缓,轻松自在,戒失戒得。如此,心中无风无浪,无云无雨,睛空万里,亦无日月了。

  真正的业障,来自于我的自身。不勤于修习,懒情是业障;对处境抱怨,嗔痴是业障;贪声色口腹,私欲是业障;吝以诚心待人,虚伪是业障。这些,就是佛经所言:“魔不在心外,魔就在自己心中”。所以金刚经要我们“降服其心”,“降服其心”就是放下。

  情缘惜福,懂得珍惜。人们能够同生在天地间,就是无上因缘,都是不知道经历了几多劫难修来,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缘份,特别是我们佛门弟子,这个缘份更深更厚,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缘、善缘、法缘、佛缘。

  百病之中,最难治疗的,就是自私、执着、妄想。古人说:心结难解,心欲难制。唯有放下,才可以解脱。如果放不下,得到的嫌少,并且又怕失去,没有得到的要追求,追求又怕追不到,像这样,老是在烦恼里,那就无法进入禅门了。

  有形的佛殿,巍然壮观,人人得见;无形的殿堂,建在众生心里,佛的殿堂与众生同在。

  世人往往只看得见别人,看不到自己;同时又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内里。这种现象都是因为“观照”不多,无法明白真相,使得烦恼丛生。如果懂得“观照”自己,时时自我反省,明白了我他的关系,才能健全自己。

  浇灭无明火,只有用感恩、知足、惭愧、反省、乐观、明理、感动、发心等来对治。只有透过正勤、正念、正道来做人做事,才能找到心灵的主宰。

  假相最能迷惑人,人如果只看到假相,就会有颠倒妄想,就产生愚痴苦恼,例如荣华富贵本来就是假相,你不能认识它的变化,当然会跟着它的起伏而苦乐不定。唯有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心中不存假相,才能提起佛法的正知正见。

  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默观静照,可领略人生哲理和生命真谛;而把这份静恬融入内心,即可形成己心与宇宙、自然之和谐。

  借助他人的权势,一味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的人,是小人,是最没有出息和最不懂做人的人。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都不懂“恶有恶报”的道理。一旦冰山倒,大厦倾,果报便在眼前。

  放下即明白,如果执着于某一点,永远不能悟道。

  “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此境从终日不离一切事中来。

  佛法不违科学,科学愈进步,愈能证明佛法的精微高深。

  福眷顾于我们,如果不珍惜它,一样会折福。福不言尽,满则溢,溢则损。正如人类所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果贪念不止,滥无节制,总有一天会枯竭一样。

  一味争强好胜,不择手段地要出人头地,永远不知足,就会铸成永远的烦恼。身口意行,不可不慎。

  懂得给予别人的,其心怀最宽广,精神最富有;只贪图别人给自己,其心地最阴暗,精神最贪穷。

  为善者乐,当你在帮助别人的一刹那间,所有的烦恼痛苦都已放下,你收获的是一种和谐美丽,因为受施者从你身上看到了关爱,同时也感受到天理。在他眼中,你便是佛的使者,事实上,你本身也得到升华。

  凡是名利心太强的人,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往往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而对自己年龄、官位以及关系网却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因为后者有助于他们在名利场中往上爬。前者却连“我是谁”都搞不清楚。最终只落得拿到一张到地狱的门票。

  一念萌生在隐微之间,祸福到来却如天渊之别。一事当前,愚者总道:“只有你知我知”,智者却知道除你知我知还有天知。

  修行的路,不仅是窄路,还是一条无头路和绝路。但只要你上了路,一直走,不停脚,就会走出路。所有禅宗祖师们走过的路,是他们的路,不是我们的路,我们的路要靠自己双脚走。

  难行必须行,难忍必须忍,以忍定修慧业,以愿力度众生,所以菩萨道也称为难行道。

  人生一世,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钱、名利、地位和荣耀,比这些更宝贵是健康、是欢喜、是满足、是和谐。

  不舍不得,能舍能得,有舍有得,舍就是放下来。

  以果推因,可引人警醒;寻因究果,可破人痴迷。

  心不自在,一切都不自在;心若自在,一切皆自在。

  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孝亲敬友,爱人惜物,皆为自己后来福基础;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皆为自己后来祸本。

  皈佛修行,断不能投机取巧,如果好高骛远,反而会弄巧成拙。这就是往往有很多聪明透顶的人,反而不如愚夫愚妇老实人念佛得益的由来。

  佛法圆通,如日月行天,水银泻地。不只对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醒世觉民,治国安邦大有稗益;对一般百姓、士农工商,老中青幼消除疾苦,发展事业都能随感而应,心想事成。

  时时检点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帮助他人的修行者是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众生才有成就,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才能培养出慈悲与智慧。帮助他人期望别人的回报甚至感激,都只是为已,与菩提心格格不入。身为修行者应该怀有感谢众生的心,因为众生提供了很多机会来助我修行菩提心和培养功德。

  常云,一人一世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一套经验来认识世界,所以,禅师们如是提醒弟子:开悟不能单纯以知性的方法,任何思想、语言、印象都具备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立志修行不在年纪大小,业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熟。如果一个人想修行。那么就应该立即认真修行。年长者更应该如此,因为他可修行的日子已经不多,但他们也不易被干扰,心境更为稳定,可以比较专下心来,一心一意修行。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由因果关系构成,前事的因构成今事的果,而今事的果又构成后事的因,相生相成,永无休止。因果有眼前的,但也有三世的。而三世的因果并不因为一时之间看不见而不存在。

  学道修行的人,心胸要广大,眼界要高远,千万不要小有所得,就妄说胜境界,妄说就犯了大妄语戒了。因为把未得说成得,未证说成证,其后果之严重胜于诲淫诲盗不知几许。足以坏乱佛法误导众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给企业家的开示(明乘长老)
下一篇:佛陀会不会骂人(星云法师)
 佛法不离世间学——五明
 自己为自己负责(证严法师)
 你幸福吗?(张春燕)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吴甘霖)
 漫话“吃茶去”(企愚)
 道在寻常日用中——《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成峰)
 佛教故事五则(佛蕊)
 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天王殿里的弥勒佛(安小悦)
 慧远禅师“无人赏,自家拍掌”(甸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经论和上师的窍诀哪个重要[栏目:达真堪布]
 上天竺观音大士殿重建碑[栏目:太虚法师]
 老二哲学 你重要,他重要,我不重要[栏目:往事百语]
 生命的机会是让我们进步[栏目:传喜法师]
 由青年路向问到佛教革兴[栏目:太虚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一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布施财物时贪其功德而布施,应如何做才不会覆蹈这个错误?[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哀悼与声援[栏目:觉世论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