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三)五根识与出世间禅定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2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三)五根识与出世间禅定

  对外境产生执著的时候就是意识。往昔在讲解禅定之时,对五根识与阿赖耶识的状态做过辨析。当五根已经遮止,完全进入一种无念的状态之中,此时从第六识角度当中无法感受第八识状态。就如同我们昏睡过去一般,一下子几个小时过去了,但这个过程是怎么过去的,内心并不明了,这样的无记状态称之为第八识。

  当我们醒来之时,眼睛可以看得见境,耳也可以听得见声音,开始缘广大情器之时,此时五根开始起作用了,但是它还没有形成意识,处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傻呆呆的状态。虽然看得见景象,听得见声音,但是具体是什么还不知道,这就叫做前五根识状态。

  若对两者的状态不甚了了,很容易将五根识与我们通常所讲解的出世间禅定混为一谈。例如当你心安住于平静状态之时,请问你的眼前是否有影像?若说完全看不见,又如何树立缘起性空之见解呢?因为根据缘起性空的见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色完全消尽,又怎么能称之为色即是空呢?即便说色已经逐渐进入空性,但空即是色又如何树立呢?因此见解应该是在没有遮止一切外境的前提之下树立的。当眼前的景象好像存在,内心有多少明了?这种明了与意识相比,可能还更糊涂一些。这就叫做前五根识。

  我们可不能把前五根识与出世间清明状态混杂一起。很多人修行当中会产生一种状态:即前面看得见景象,但不知道是什么,说很明了,又不知道是什么,说完全糊涂,也没有像闷厥和酣睡状态般。像这种既不是意识更不是智慧的状态,就叫做前五根识。我们将它树立为成办更高见解的台阶完全可以,但是若把它当做真正的禅定来对待,则完全失去了出世间禅定的特点。此时就应该通过持风和剖析调伏妄念、粗直视调伏妄念等进行调伏。

  当我们在“傻呆呆”的状态之中稍微有明了时,开始不明白明了什么,但是紧接着又逐步开始辨析出外境,并对外境产生执著,这时就是第六识意识。当开始对外境产生分析时,就产生了最粗大的烦恼,第七识分别。这就是意识从细到粗形成的整个过程。

  知道这些理趣之后,就要反观自己的禅定是否已经从逆缘之中超越。若要是超出了轮回一边,就说明你所成办的禅定是出世间见解。若还是与识交杂在一起,恐怕禅定的见解也不能称之为很高。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二)善念发心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四)真正的善法就是调伏自心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六)任何善行都应具备六度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五)上下错谬而持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十二)时时反观自己的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五)如何对治昏沉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三)信心不圆满时如何观想上师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五)求法不要高攀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八)修学本尊 切勿轻视懈怠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五)世出世间理解“善”之异同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九)龙萨娘波尊者开取囊青扎嘎伏藏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九)观修无常而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经典禅诗 第九章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栏目:吴言生教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八七)[栏目:杂阿含经]
 证得空有不二[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五百罗汉 303、声皈依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022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疏记会本(隋,智顗;宋,知礼)[栏目:02 疏论]
 念佛堂规约[栏目:丛林规约]
 如来藏之研究 第七章 瑜伽学派之如来藏说[栏目:印顺法师]
 静坐与喜悦之路 出离烦恼[栏目:护法法师]
 2 因缘所成[栏目:活得快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