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林象器之大磬(戒毓)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7

禅林象器之大磬

戒毓
 
“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由维那以棓 ( 木制之棒 ) 击鸣。凡住持或尊宿、仕宦等礼佛,皆鸣三下。

佛教的“磬”,大致有“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种。“圆磬”有如钵状,多用铜铁等金属所造,大者径约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径约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禅林象器笺》说:“小磬如桃大,底有窍,贯绪,连缚小竹枝为柄,以小铁桴(槌)击之,名为引磬。盖因导引众故名。”现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贯以铜线。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磬”是“法器”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维那管用“大磬”,“悦众”持用“引磬”。上殿时,“悦众”一人或数人,站在维那师身后,悦众是维那师的部属。维那起腔,悦众接腔;维那转腔,悦众跟腔。他们必须声声响朗、字正腔圆,以防大众高低失准,参差不齐。

佛教的“磬”有别于中国古代乐器的“磬”。乐器“磬”板样曲折,《考工记》所谓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钵形,《祗园图经》说:“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钵器矣。乐器之“磬”用玉石或石块磨成石片,形状如“矩”,中间折曲,两端低垂,又叫做“銈(金圭也)”。据说起源于虞舜时期,就开始成为很重要的乐器。当时的“磬”,是用玉料或石料琢磨而成的,基本出产於泗水(在今山东省境)两岸的深山之中;它的颜色类似漆树,夹杂少许细白的纹理,看上去好像是玉类一般。到了南齐时代才有铁造的“磬”,梁代才有铜造的“磬”。

佛教之“磬”,是禅林中最为神圣的一种法器。《禅林象器笺·呗器门》引《祗园图经》说:“佛衣服院,阿难所止,常护佛衣。执玉槌,用击磬,声闻三千世界。音中变亦说诸佛教诫弟子法。磬是梵王造之,及佛灭度,娑竭罗龙王收入海宫。”
 
禅刊 2011年度第四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次大结集与佛教文化的发展(李海峰)
下一篇:劝人读经(沈从文)
 祖师如何运用公案(李元松)
 《蜀中广记》里的僧传(国威)
 忏悔净心灵(陆忠培)
 种因得果
 求法与至诚心(边笛)
 心是菩提树的家(能仁)
 觉者的心情(佛海)
 吃清净食(林清玄)
 消气(乔叶)
 谈情缘与法缘(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道场念圣号就流泪是怎么回事?请师父开示。[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放生基础知识问答[栏目:戒杀放生问答]
 观照生死—谈佛教的生死观[栏目:慧门禅师]
 以信心听闻、修持柯日密咒洲网站公开的全部法义,皆得圆满清净之传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不愉快的念头[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模块三:集谛--在困境中放松心灵(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二部分:四圣谛-企业精神之所在]
 法显《佛国记》和谁最先发现新大陆(祝注先)[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王绍璠:日本企业精神的启示——禅文化如何成就经济强国[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佛教的社会价值[栏目:道坚法师]
 佛说造塔功德经[栏目:造塔经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