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界
 
{返回 吴汝钧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0

法界

法界的“法”,来自梵语动词词根,其意为护持,故法之意为对人间行为的护持。“界”则是梵语动词根演化而成的名词,要素之意。在佛教,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即诸法各有自体,分界不同之意。这本是就现象一面而总举诸法。不过,在另一面,界亦有“性”之意,法界即是法性,这是涉及本体方面的真如了。故此一概念通于现象与实相两方面。在大乘佛教,这概念更有宗教上的本源之意,直指法的根源。大乘佛教以这个宇宙全体都是法,都是真理、真如的显现。这仍不离现象与实相相通之意。华严宗以现象与实相相即不离,而提出四种法界的说法,而以后二者即理事无碍法界与事事无碍法界为归依,作为其观法的最高目标。在这种脉络下说的法界,则完全是价值义。即是,在这法界中的任何法或现象,都具有绝对的价值;而整个法界,是佛在其海印三昧中示现出现的,故可依其具足的圆满性德对诸法作无碍圆融的安排,这便成法界缘起。


{返回 吴汝钧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龙树之论空假中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清净心体与凡心即法性..
 法界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五、修心问题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三、四种心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二、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八、《小止观》的三观思想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 自序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四、妄心具足诸法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心三观的求赎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家[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当爱已经结束[栏目:成峰法师·天堂里的梦]
 心的食物 宁静[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百年来居士佛教的发展[栏目:于凌波居士]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二[栏目:隆莲法师]
 《心理》杂志2011年二月刊采访宗萨钦哲仁波切[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迷己逐物[栏目:圣严说禅]
 佛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若违犯了要做法忏悔,若所有的戒条都没有违犯,是不是可算是持戒清净的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宗教观[栏目:太虚法师]
 说沾光[栏目:如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