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界
 
{返回 吴汝钧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2

法界

法界的“法”,来自梵语动词词根,其意为护持,故法之意为对人间行为的护持。“界”则是梵语动词根演化而成的名词,要素之意。在佛教,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即诸法各有自体,分界不同之意。这本是就现象一面而总举诸法。不过,在另一面,界亦有“性”之意,法界即是法性,这是涉及本体方面的真如了。故此一概念通于现象与实相两方面。在大乘佛教,这概念更有宗教上的本源之意,直指法的根源。大乘佛教以这个宇宙全体都是法,都是真理、真如的显现。这仍不离现象与实相相通之意。华严宗以现象与实相相即不离,而提出四种法界的说法,而以后二者即理事无碍法界与事事无碍法界为归依,作为其观法的最高目标。在这种脉络下说的法界,则完全是价值义。即是,在这法界中的任何法或现象,都具有绝对的价值;而整个法界,是佛在其海印三昧中示现出现的,故可依其具足的圆满性德对诸法作无碍圆融的安排,这便成法界缘起。


{返回 吴汝钧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龙树之论空假中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清净心体与凡心即法性..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心的正面功能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心的幻化性格与造业问题..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三观与四教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一、智顗的前期著作与思想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心三观:以心为被观..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二、心的净妄问题与能造诸法义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七、关于三观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四、妄心具足诸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057、无作慧善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福利众生破憍慢心[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五百罗汉 033、阿[少/兔]楼驮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If the Buddha is not a god, then why do people wor..[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3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汇编后记[栏目:瑜伽师地论·白话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结语[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说话做事总是触恼人怎么办?[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法空恩师讲《广论》103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