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言过其行(法众)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6

言过其行

法众

  曾在蔡志忠居士的《禅说》中看到这样一组漫画,内容大概是:有位富有的老太经常到庙里烧香拜佛,每次在佛前顶礼时都说:“我年纪已经一大把了,您要什么时候来接我都行,南无阿弥陀佛!”

  这天,老太太又来了,一位小师父决定试她一下,然后躲到佛像后面,当老太太刚刚讲完,小师父就说:“老太太,那么今晚就请你来吧。”结果,老太庆竟然被吓死了。

  故事虽然夸张了些,但这恰恰说明了现在的一个普遍事实。就是嘴里每天呐喊着厌离娑婆秽土,求生极乐净土,其实心里还是想着娑婆世界所谓的“乐”。愚蠢之辈,颠倒迷惑,恩爱缠绵,流转堕落,只因心里贪恋五欲,执取六尘。只图眼前快活,真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不知眼前的乐是以后受苦的因。譬如小儿,刀刃舔蜜,但见有蜜,不见刀利,虽有割舌之患而不觉察。这都是因为众生的贪欲心太重,只顾眼前,愚痴众生畏果不畏因,视三界火宅为享乐之地。久而久之,麻木不仁,醉生梦死,无有醒时,纵然因其布施、持戒等功德,得生天上,但也不为生死究竟,天福享尽,还得堕落。

  祖辈所发生的故事,父辈重演。娶妻生子,还要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才能勉强操持,富有者并不是多数的。真是虎口寻欢,以苦为乐,茫然一生了无所得,空投人生一次,空空而来,照样空空而去。故必须努力学佛,了脱生死。不要身到宝山,取不到宝物回,及至子辈,亦复如是。人生来本多苦多难,痴人都道福乐满堂。故知荣华富贵,名利地位,酒色钱财,夫妻恩爱,无非过眼云烟,尽是迷幻境界。一切有为之事,皆是聚散无常,唯有圣贤道德,方能光耀万代。

  从本文开始的故事中,这位老太太就是因为家中富有而更加不舍此世,如果她真心念佛,心口一致的话,她老人家就必定能往生极乐,反之,被吓死的话,临死前的恐惧使她以前念佛的心念提不起来,而导致堕落哪一道还不知道,这样一来,她死得可不划算。

  所以学佛的人要发愿,要有坚定的信心,凭着不退的信心,乘自愿力,仗佛力,努力修行,就会如愿以偿,登於九品莲花中,花开见佛,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为伴侣,共证真常。

  因此,色彩动人的言辞,会失去质朴,招致散乱,唯有言行一致,才是一切修行的基础。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当代出家人的承担(常德)
下一篇:水陆法会简介(慧闻)
 永不变质的慈悲(诠慈)
 略说净土法门之殊胜——就最直捷、圆顿、简易、稳当说(隆如)
 无际大师《心药方》(姚展雄)
 希望的灯盏(安小悦)
 心——和平之根本(释观云)
 心安是福(邹相)
 念佛门善根发相(智者)
 学佛之八难
 愚痴的害处(邹相)
 去除心中的那根刺(通德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6经 遍清净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评《大正新修大藏经〉(二)[栏目:方广锠教授]
 The Woman At The Well[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大悲心是最好的“驱鼠药”[栏目:达真堪布]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三十四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再迎和谐世界[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圆持法师著:《佛教伦理》——序[栏目:一诚法师]
 不执著真好(侯秋东)[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12经 无边经[栏目:相应部 24.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