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来参赵州“吃茶去”
 
{返回 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1

来参赵州“吃茶去”

马明博

有二僧来参访赵州从谂禅师。

师问:“上座曾到此间否?”

僧云:“不曾到。”

师云:“吃茶去。”

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

僧云:“曾到。”

师云:“吃茶去。”

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

师云:“院主!”

院主应诺。

师云:‘吃茶去。”

颂曰:

临济斩截一顿痛棒,赵州慈悲三盏清茶。

现前三僧皆吃茶去,赵州兀坐自观自在。

禅门中以饮茶作为机锋、禅案而广泛流传、颇具影响的,首推这桩“赵州茶”或称“吃茶去”的公案。

曾有学者认为,从谂所说的“此间”并非指他自己所在的禅寺,而是指参禅了悟了的境界。

从谂对于“曾到”和“未曾到”的僧人,对了悟了的人和未悟之人,都给予了“吃茶去”这样一个同样的回答,表现了他“了悟如未悟”的更高一层禅学境界,即抛却了一切分别执着,达到平等如水平的境界。

从谂这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后来被禅门看成是“赵州禅关”,并成了禅林中的一大著名典故,经常在禅家的公案中为僧侣所喜闻乐道。据《五灯会元》记载,盛产茶叶的江西、福建和浙江的僧侣说法回答中,其机锋用语常常就用“吃茶去”。

在禅门中,许多禅师喜欢用“瞌睡汉”来责备未能“顿悟”的僧徒。尚未“醒悟”的是“瞌睡汉”,能使“瞌睡汉”“醒悟”的是“吃茶去”。“瞌睡汉”与“吃茶去”是对待同一类人事的两种说法。而相比之下,“吃茶去”显得意味更为深长,而且对照禅门公案中许多非常粗鲁、粗俗,甚至呵祖骂佛的用语,则更显得典雅、亲切、自然,富有品味。


{返回 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庵中茶苦
下一篇:阳光下的山门
 一头牛其实怎样
 我的母亲,我的佛
 玉泉寺随想
 以因缘因果为依据的佛教道德观
 隐身的钥匙——走进画僧慧禅心灵秘境
 庵中茶苦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及《阿弥陀经》对照阅读(上)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惠空法师访谈录
 从五祖寺走出两个夜行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字大明咒公案决疑[栏目:陈士东居士]
 顺其自然即是“修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世间法中觉悟于心[栏目: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十、标应读典籍 编者之言[栏目:印光法师]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问题讲解[栏目: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日中一食是断淫欲很重要的一条(慧律法师)[栏目:对治方法]
 福德日记1月4日─收养流浪动物[栏目:福德日记]
 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福慧功德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忍辱也是一种修行[栏目: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