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剃发出家者应具备的条件(心观)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5

剃发出家者应具备的条件 

心观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发,受十戒,乃至圆满具足戒,这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正如《多论》所说:“染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渐增,然后受具。得法味故,好乐坚固,难可退败,不破威仪。一时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仪。如游大海,渐渐深也。”

  按照律典的规定,度人出家的师父及欲剃发出家的弟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现在,仅就求度者,简单谈谈应具备的条件。在此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剃发与出家的关系,以明确这两者的差别。

  一、剃发与出家

  依律制,剃发是出家必备的条件之一。故《四分律藏》云:“应剃发,着袈裟。”即现出家相,与公认的沙门释子形象相同,以区别了俗人、外道。但是,如果只是剃发,受五戒,而没受十戒,仍然还是一个光头俗汉,律中称为“形同沙弥、形同沙弥尼”。因为最初在寺庙内度人出家,同寺内的其它僧人都不知道,其家人来问,回答有差,而招致讥嫌。所以,佛制:若度出家者,应和僧作法,告知大众。也就是必须寺庙内全体僧众集中十在一起作法,允许为此人剃发。依南山律祖道宣律师所说,此时大众僧作的法,就叫做“形同单白羯磨”。

  因此,出家,除了剃除须发,着袈裟,在外相上现出家相外,最重要的还是受十戒。因为只有受了十戒,才算真正出家,称为“法同沙弥、法同沙弥尼。”依南山律典,受十戒时所作的法,叫做“法同单白羯磨。”

  可见,剃发不等于出家,但出家必须剃发。

  二、求度者的条件

  作为度人之师,一定要依律,如法谨慎地考察求度者,不可盲目度人。

  依南山律《行事钞》,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查请求剃度出家的人。只有符合出家条件的人,才能被接纳。

  1、简老少。首先,要求年纪符合条件,不能太老、太小。依《僧祗律》,7岁以上,70岁以下,有智慧,堪能忍苦,才符合教限。彼律中说:“7岁解知好恶者,应与出家。80如太老,过70,卧起须人,不听度。”当然,如果过70岁,仍然能修习道业,最多是允许此人出家作沙弥(尼)。

  经中,央掘摩罗的老母求佛山家。佛说偈制止:“汝今年衰老,出家时已过。但当深信心,以法自苏息。”律中,净饭王即佛的父亲也求佛出家,佛说:但观无常诸行,足以得道,不须出家。由此说明,年纪太大的人是不适合出家的。

  2、简根具。其次,要求此人六根具足无缺,身心健康。如果是一身具男女二根的二形人,或者根本不具备男女根的黄门,虽然依大乘佛法可以受戒,但是,依小乘律制,是绝对不允许出家的。推其原因,正如南山律祖所说:“失男女相,其心不定,结使多,智慧浅薄故。”又说:“但以其心邪曲,难可拔济。如稠林曳曲木故,不得入佛法中。”另外,诸部律中列了很多六根缺限的情况,仅《四分律》中,就列有140多种。最后总结说:“一切污辱众僧的人,都不得受戒。”

  3、简听否。第三,要征求其父母的同意,不违国法,方可出家。就父母许可,方听出家这一点,诸部律中,都有缘起。如《四分律》中,因为佛的儿子罗喉罗出家,令佛陀父亲净饭王极度忧伤:于是,他悲泣来到僧伽蓝中,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对佛说:“世尊出家,我有少望心,难陀童子当为家业;而世尊复度令出家。难陀既出家己,我复有少望心,罗喉罗当为家业,绍嗣不绝;而今世尊复度出家。父母于子多所饶益,乳养瞻视。逮其成长,世人所观。而诸比丘,父母不听,辄便度之。唯愿世尊,自今已去,敕诸比丘,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世尊默然受王语。之后,就以此因缘集比丘僧,说:“父母于子多所饶益,养育乳哺,冀其长大,世人所观。自今已去,父母不听,不得度令出家,若度,当如法治。”

  另外,如果是在职的官员,或者是违法犯罪的人,或者是为了躲避债务而来求出家的,律中,都不允许度其出家。

  最后,再补充一点:就是必须信仰三宝,动机正确,因为“道由信立,德自信生”,这是求出家的根本要素。所以,只有确实信仰佛法僧三宝,为了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而求出家的人,才适合出家修道。故南山律祖在《行事钞》中说:“信为道原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未晓此,徒自剃着。内心无道,外仪无法;纵放愚情,还同秽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触事面墙者,良由自无奉信,圣智五因而生;们务养身,宁知出要胜业?”

  以上只是略为解释剃发出家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不过是概括地列示而已。其实,还有很多,如对男女众出家的条件,随性别的差异,律教也略有差别等等。

摘自《法音》2007年第5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家庭就是道场(净慧)
下一篇:留意自己的嘴巴(达亮)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显明法师)
 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道元法师)
 圆瑛大师和《楞严经》(妙年)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李卫疆)
 太虚与《佛教月报》(黄夏年)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圣严)
 当生命不再回头(慈玫)
 生命的意义(林清玄)
 如何回向效果好?(济群)
 风雪衡山(多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见性成佛 第三十六天[栏目:如本法师]
 每天坚持做早晚课,相续能否改变?[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348.云居自闲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慧明法师开示录·第十一座事与理[栏目:慧明法师]
 相应139经 无常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The Threefold Refuge[栏目:Nyanaponika Thera]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四[栏目:体光法师]
 学习就是实践力行[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说佛[栏目:方广锠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