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二 怎样叫做禅定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二 怎样叫做禅定

[经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星云大师译文]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什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沒有障,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內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补注]

什么叫坐禅?对心外各种境界,不起念头叫坐,自己心性不乱叫做禅。坐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手段,是达到身心轻安的手段。禅是功夫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能心专一境,就能做到自性不动。

[经文]

善知识!何名禅定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注】

⑴ 禅定 禅定是相当玄妙的法门,所以这一品标题“妙行”。不是修行达到较高层次的人,是难以理解其中奥妙的。有些人我像须弥山那么高的人,不做实践,却又对此横加议论,都不足为怪。最可怜有些修道之人,只因一念之差,误入歧途,空心死坐,不识自性,直至老死,还不知佛在何方。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什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內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內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內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內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內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经文]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星云大师译文]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內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內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补注]

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我不染,没有念头,也不着,这就叫禅定。修禅人要做到什么都染不着,都影响不着,内心就是一直清净。无事时莫让心空,有事时莫让心乱。没事时心一空,精神断灭了,是顽空啦!心里面有个灵明,灵明在躬,有事时,里面总有个主宰,也不会乱,这就是禅定。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如何能对境界不动心?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谓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

过去有一个总经理,老是发脾气,自己也知道脾气不好,后来为了改脾气,制作了一块木牌子挂在身上,上面写着“戒嗔怒”。

有一天,无意中听到部属私下在谈论他:“我们总经理什么都好,可惜就是脾气不好。”

他一听,忍耐不住,随手拿起了身上的牌子,就往那个干部头上砸去,边砸边说:“你胡说!我脾气已经在改了,怎么还要说我的脾气不好呢?”

禅宗所谓“八风吹不动”,就是说,我们遭遇利、衰、苦、乐、称、讥、毀、誉八种境界时,都能不为所动,都能如如不动。

有时候,在生活里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別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偈云:“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事情过去了,心里面也不必再留有痕跡。

著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博士,平生喜爱游泳。有一次在游泳时,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拼命的挣扎。但是愈挣扎,愈是往下沉,眼看着即将遭到灭顶。这时他平静一想:我是个哲学家,对于生死应该看开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样子太难看了,一个哲学家,死也要死得洒脫一点啊!

如此一想,心情轻松许多,四肢也自然放轻松,结果反倒浮出水面而生还。所以,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呢?

不要把烦恼帶到床上,不要把仇恨帶到明天,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別人。

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印光大师在他的房间到处张貼「死」字,观「死」就是警惕自己,生死当前,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所以,一个死字,我们记在心上,就会离欲。

有一位昙照禅师,平日向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啊!快乐啊!人生好快乐啊!”有一天,他生病了,展转病塌时,却不停地喊:“痛苦呀!痛苦呀!人生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就问:“当初你天天快乐、快乐,现在有病了,怎么就痛苦啊!痛苦啊!怎么自己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禁不住了呢?

昙照禅师回答:“住持和尚!请问你,我喊快乐对呢?还是喊痛苦对呢?”

一般人把痛苦和快乐分开来讲,生是一回事,死是一回事,所以生可喜,死可悲。昙照禅师不是真的嗟病叹死,不是真痛苦,他只是提供自己人生的观照,直下承担,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一般样,面临生老病死,禅师们永远有洒脫的声音。

什么是外禅內定?

在《六祖坛经·坐禅品》里,惠能大师对“禅定”作了如下的诠释:“外离相为禅,內不乱为定,外禅內定,是为禅定。”

所以,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內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內,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

外禅內定,就是內外一如,就是禅定双修;能够禅定双修,则外禅可以影响內定,有了內定,自然就有外禅。

禅是光明,可以照耀自己;禅是般若智慧,可以光大自己。禅是一个朋友,在禅的里面,天下都是有缘人,一切诸佛菩萨、大地众生,都是我们的眷属。禅是我们的行为,是我们的活用。禅,是随缘而住,随缘生活;禅,是逍遙,是无碍,是自在。

参禅,主要的要把禅活用起来。在我们的生活里,如果能把禅活用的话,那就是我们的灵巧,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能有禅、有智慧,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人生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今日禅者的毛病在那里?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慧,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脫的自由世界;但是如果参禅不得法,也会成为禅病。

参禅,并非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参禅。历史上,如裴休宰相、庞蕴居士、王阳明、苏东坡等,都是在家的大禅匠。

参禅,也不一定要在寺庙、禅堂或佛殿里才可以参禅。虽然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百丈怀海禅师建立清规,为禅宗立下了千秋万代的规範;但是真正的禅者,不一定要在丛林里,也不拘于什么法定规章,只要在山林树下,就可以参禅,乃至河川水边,也可以参禅。在家信徒在自己家中的客厅里、地板上、床舖上、沙发上,只要有一个位置能坐下来,就可以参禅。平时出门在外,利用搭机、行船、乘车时,也可以参禅。禅,不是从外在的坐相来看;禅,主要的是从心里来净化,来升华,来参透,来悟道。

现在一般禅者的毛病究竟在那里呢?举例说,大家墨守公案禅,讲来讲去,搬来搬去,就是过去禅师们留下来的公案。所以,过去在江苏扬州高旻寺的禅堂里,有一个规矩,不准许讲公案,就是怕禅者被公案左右,被公案迷惑了,找不到禅的真正意义。

公案禅是一种禅病,口头禅也是禅病。口头禅是禅学,是禅的学问,不是禅宗,不是禅行。口头禅只是学了一些禅门的术语、禅门的掌故,搬来弄去,是沒有用的。

还有一种禅病,就是鹦鹉禅。看到过去的师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依样画葫芦,鹦鹉学话,不知其义,那也是一种禅病。

禅是什么?禅不是随便的胡言乱语;我们不要以为禅师们讲话颠三倒四,在颠倒里面有他的順序。也不要以为禅师们的话自相矛盾,在矛盾的里面,有他的统一性。


{返回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一 自性五分法身香
下一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之一 何名坐禅(二)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八 香烟指处是师归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一 定慧一体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七 圆满报身佛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之四 无相颂(一)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十二 答某僧 破卧轮妄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六 禅宗传承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五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八之四 普告来者 无二之性是为实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第十之二 辟“不立文字”妄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一 诸佛妙理 不关文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现代人量身定制的常规宗教生活[栏目:济群法师]
 相应4经 为了什么目的经[栏目:相应部 38.阎浮车相应]
 男女双修可不可以?(智空法师)[栏目:其它善知识]
 植物也有生命,为何不在六道轮回之中?[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敢於担当,救灾利民[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方兴未艾的台湾僧教育--台湾解严后佛学院所崛起原因初探(何锦山)[栏目:佛教与教育]
 恋人一双成高僧——道育救度尼总持的故事[栏目:少林故事]
 将我们的生命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这便是修行?[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寻香城[栏目:上师讲故事]
 通向极乐之路 行持方法[栏目:林克智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