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得淡放得下,往生才有把握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9

看得淡放得下,往生才有把握

无论什么事情,看淡一点好,不要太认真,心地愈清净愈好,心量愈大愈好,为什么?与自性相应。

我们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诲,念念不忘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把这些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个叫学佛。学佛之人平常起心动念,要多替别人着想,多替社会想,多替佛法想,不要想自己。念念为众生,这个就是作善,为道作善。你这样学佛,世间人对你敬仰,社会大众对你另眼相看——学佛人确确实实跟一般人不一样。

一般人起心动念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这十六个字,是六道众生的烦恼习气,是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你只要沾染上一、两个,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地修学,你都不能成就。

你可以成就佛学,在佛门里面做一个专家学者,在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你可以做个教授,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的贪嗔痴慢还有,不但有,还很严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你要跟一个乡下念佛的老太婆比,你不如她,为什么?她将来能往生,能到极乐世界;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不能往生!

所以我在这么多年,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对这十六个字要能看得淡、放得下,这样你往生才有把握。日常生活当中要看得淡,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愈淡愈好,将来往生的时候,没有牵挂,没有累赘,这才能得自在。

叫你看得淡,不是叫你不负责任。不负责任,那又错了,世间人会说“不能学佛,你看学佛了,连家都不要了,儿女都不要了,父母也不养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这把佛教形象破坏了,这是不可以的。

释迦牟尼佛要是放下工作,他就不讲经、不说法了;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到处奔波,热心教诲,可见事没有放下。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不是放下工作,是放下烦恼、放下欲望,回归到自性——这是佛的意思,我们要懂。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清净才是真福
下一篇:让大家种善根
 净空法师的六句话
 理智与感情
 妄想一直起来怎么办
 众生的苦难在哪里
 改风水相貌,从心地里面改
 恶念太多相貌就不好看
 放下就是功夫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修五戒十善而得人身
 六道轮回是欲望变现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部31经 牛角小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F 戒清净[栏目:界定法师]
 佛法原典 佛法原典研习─绪言之二[栏目:果煜法师]
 行善积德10个方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于普巴金刚火供法会上的开示[栏目:其它善知识]
 道,就在你心中[栏目:慧律法师]
 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1725 法华宗要(新罗.元晓撰)[栏目:02 经注论疏]
 随机施教除心垢[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2[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