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8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人间有善恶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人格中,这两种力量同样存在。传统儒教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议,既有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又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之见,孰是孰非?

  从佛法角度来看,人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在我们生命中,善恶是同时存在的。学佛就是要开发生命中善的力量,使我们的起心动念和善法相应,使我们的慈悲念念增长。

  《华严经》中有一著名偈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年,白居易向鸟巢大师问法时,大师正是以此偈作答,可见其重要意义。佛法固然博大精深,但在具体行持中,又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声闻乘强调以止息恶行来持戒,即“诸恶莫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持戒本身就是一种行善方式。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杀生,我们就不必担心受到他人伤害;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偷盗,我们就可以夜不闭户;如果每个人都能不邪淫,就少了许多情感纠纷和家庭悲剧;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妄语,我们就不必担心上当受骗;如果每个人都不饮酒,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而菩萨乘更强调“众善奉行”,不仅要以持戒来止息恶行,还要积极行善。善事不论大小,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随分、随力、随时去做。只要众生有困苦,就积极主动地为人分忧解难。并且对所有众生都视如己出,无有分别。像观音菩萨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求回报,不论得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德才能让社会进入良性循环
下一篇: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学做好人,学做菩萨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一篇旧文:汉传佛教的反思
 这个人身,用它来做什么
 净信为本的净
 从改变观念到改变心态
 佛教的民主管理
 《道次第》修学的目标和重点
 建立合理性的世界道德规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弃留学[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浅谈非时食戒(释亲仁)[栏目:戒律学研究]
 走进寺庙 觉悟人生[栏目:传喜法师]
 圣赞智泉法师会议报告系列之五 长治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四次会议讲话[栏目:智泉法师]
 对治欲爱之法及夫妻相处之道(惟觉法师)[栏目:佛化家庭文集]
 上玄上要[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赞叹供养[栏目:贺继墉居士]
 只是为了更坚固轮回[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