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像缘何开光明(张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35

佛像缘何开光明

张辉

  开光功德殊胜行 正知正觉在其中
  今缘得此开慧眼 明心见性正果成
  作为佛之弟子,我有幸参加了几次规模盛大的佛像开光大典活动,其荣幸之至不可言表,所得到的有关佛教知识及佛法更是浩如烟海。
  开光是佛教中量为隆重的一种庆典活动仪式,一个寺院当庙宇殿堂佛像建成之后,必须选一良辰吉日,请诸山长老、众多高僧大德各界人士,通过诵经及持咒语,奉请诸佛菩萨安坐,然后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禅林像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神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教语,作笔点式,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则为成就佛一切功德,此为开眼也。”所以它是为佛像举行的一种说法仪式。在佛教中,只有经过开光后的佛像才不是原来的木雕泥塑,而是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才受到佛教信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愿力不同,主法者所说的赞法方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彝通、舌通、身通,意通,这是让佛像也像佛菩萨一样具有六种神通。即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仪式一般是主法者先拿起新毛巾,在佛像前做擦拭佛像的动作,演说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讲述寺院佛像落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来砂笔,宣说偈语,将朱砂笔向佛像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整个仪式就完成了。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大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so年)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
  身着庄严如法的阿阇黎(受戒师)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切圆满之相,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水香花等献于佛像前,入定心安,口中默念诵咒三遍,恭请一切佛菩萨安住于此,受此香花、月果饮食等供养。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阿阇黎作想佛菩萨如—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唵”“阿”“吽”三字安于佛身。“唵”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吽”字安于心。若是金银铜石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以歌舞伎乐赞颂,僧人复诵香赞、真言,再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藻浴佛像,再令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伎乐。若是画像或绣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碎水涂于镜上,沐浴镜中影像,再依次含诵“著衣真言”、“安手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髭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和“安庄严真言”等,然后依灌顶仪轨将佛像置于曼荼罗坠(曼荼罗即供奉像的殿堂),诵所供奉本尊真言三遍,当一切供养仪式具足之后,开眼师用笔作点的姿式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至此佛像即开光。
  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本来面日;用朱砂笔点向佛象眼,因为眼睛代表智慧,是心灵的窗口,开佛像眼就是开发众生内具的智慧,如果众生没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同眼睛有病一柞,见到空华,还执为实有,所以要发掘原有的般若智慧,使之早成正果,与其说是给佛像开光,倒不如说是给自己的佛性开光为恰当。
  一般地说,大德高僧在开光之际,都要给僧人或在家居土授戒、传戒、开示等活动。如授五戒、菩萨戒等,同时还超度亡魂、祈祷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等。有的寺庙作几天,甚至十几天,故开光大典在佛教界乃至社会影响非常大,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祝愿有缘人能够参加此圣会。

 摘自《北方佛教》2005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中医(邓来送)
下一篇:在家奉佛的李煜(许程明)
 学禅随感(袁泽)
 四位妻子(梁国雄居士编译)
 心地法门之佛魔一心(慧明法师)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印光法师)
 学会成熟(达摩难陀)
 三归、五戒、剃度仪轨
 念佛的微妙道理
 佛像缘何开光明(张辉)
 发菩提心(弘一)
 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香巴噶举传承简介[栏目:噶举]
 鼓喻[栏目:修持]
 同类相聚[栏目:永海法师]
 12 继承密付[栏目:大机大用]
 科学与迷信[栏目:仁焕法师]
 观色如聚沫 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 大堂开示[栏目:性广法师]
 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栏目:法藏法师]
 逆境当中成长[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入菩萨行讲义 第四讲 不放逸品[栏目:卓格多杰仁波切]
 对「杀」恶做弥补[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