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辩疑(大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7

念佛辩疑

大运

  念佛法门,佛陀数数宣说为难信之法。而就末法众生而言,其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即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实有。虽为久修,也不乏刹那生起疑惑。信根不稳,难得一心。尤其依《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行人会问:“西方净土,即是有相,当属虚妄,即非实有,如何往生?”为此更增疑惑,遂碍修持。
  《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从般若上着眼,显发法性光明,圆融无碍,不着于色。而《佛说阿弥陀经》所言西方极乐世界,是从相上,从福德因缘上着眼,显发阿弥陀佛报身圆满,所建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二者一为真空,一为妙有。譬如明镜,《金刚经》说其镜体,光明通彻;而《佛说阿弥陀经》说其显像,黄金为地,万种庄严。真空与妙有两不相碍,从来一体,并不矛盾。
  西方极乐世界为释迦世尊金口所宣,池流花树,楼台乐音,处处庄严;弥陀金身,光明悦意,普照大千,并非虚言。此极乐界,系由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所成就,也是因缘所生之法。正由于是因缘愿力所生,所以从相上说为有。此妙有本性亦为真空,虽真空而不碍妙有。因弥陀彻证真空,方显妙有之净土。
  如仍有疑惑,进而言之,即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系由多生累劫业力所感,因缘和合所成。娑婆极乐的区别不过是一为、比力所感之堪忍秽土,苦不堪言;一为愿力所感之报身净土,胜妙难表。因此,应深信佛陀所宣,坚固信心,发愿行持,转业力为愿力,亲证西方,得不退转。
  以上所说之西方极乐世界实有,即是从相上宣说。如从性上说,所显之相,有亦幻有,性体本空。娑婆世界以及众生身相,也同样如此。恰如镜中之像,影来而现,影去像无,均为因缘所生。也正因为是因缘所生,不得视为空无、没有。只要我们老老实实,按照佛陀所指授的方法直心念下去,念至一心不乱,契人佛心,因缘成熟,既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生净土,因阿弥陀佛的愿力宏深故,胜缘具足,不退修持,则必会彻见自心,了悟无我无生之理。至此方知,真空妙有,本来不二,娑婆极乐,原在一心。
  不论娑婆或是极乐,皆为因缘所生,有亦幻有。更进一步的,不论娑婆或是极乐,均从心生,不出自性。谓万法唯一心,故心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心内之净土。因此,如了达自性,即见弥陀,彻见本心,当下净土。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为何还指方立相,定须往生西方呢?
  如上根利智之人,可达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心佛不二,心土一如的见地。真正确立此见地者,方可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诚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能如是明了,则当下即是西方,生与不生,不一不异;念与无念,无有差别。
  但我们身处五浊恶世,业障深重,如果高标胜境,直接令众生现见法性,当下成佛,而众生根器陋劣,狐疑难信,无法承当,反而不能受益。世尊悲愍,立相而说阿弥陀佛,指方而明西方极乐.以渐人易行之法,令众生摄繁杂之乱心而成一心,令众生执持名号,久而久之,烦恼业识,渐渐消融,生死无明,泯灭殆尽。直至昼夜六时,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历历分明,自心融入佛心,佛心即是自心。到此地步,方可见弥陀之外,别无自性,西方净土,不出寸心。可见,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其理透彻,并无错误;但佛陀指授往生西方,恰恰是应众生之根器,以渐行法接引众生,念佛修行,最终可明了自性即弥陀、唯心即净土的见地。如果众生以此为借口,妄言生西徒劳,谬说往生无益,执理而废事,放逸散乱,废弃修持,则成妄见,一无可取。
  以上仅涉及净土宗巨海之一滴,挂一而漏万,且简述的观点、引证等,因笔者自身的修行所限,不一定透彻,有失当之处,诚心忏悔,愿聆教诲。

摘自《临济棒喝》2006年第1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密源大定(何建明)
下一篇:精通五明(如本)
 命大的女人(贾永秀)
 妙月和尚(陈全忠)
 明师难遇(圣严)
 觉知者(彭贤)
 平等心的禅修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洪应明)
 真如不守自性——析《注华严法界覌门》(孙业成)
 学者力挺明贤法师 向“娱乐无底线”说“不”(金易明)
 知足常乐的人生(惟觉法师)
 有感于“粒粒皆辛苦”(源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51.失败的原因[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Suffering Should be Welcome[栏目:Ajahn Sumedho]
 玄奘精神与民族精神(王哲一)[栏目:玄奘研究]
 第四章 雏鸟品 三一 雏鸟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元代禅宗与高峰元妙的禅思想(魏道儒)[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供养与发心[栏目:修行笔记]
 安忍波罗蜜[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中部62经 教诫罗侯罗大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大圆满隆钦心髓前行(观想修诵仪轨)[栏目:修法仪轨]
 安住心性[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