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的特色(陈国灿)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8

中国佛教的特色 

陈国灿 

  玄学思想,就影响著对佛经经义的理解和翻译。使佛经中的一些义理得到玄学社会观的诠释,如作为大乘佛教的般若学说,本来是一种用否定的思辨方法去论证现实世界是虚幻不实的理论,而魏晋时的译经则将此种理论,用玄学的二“贵无”论来加以闸释,协助竺法护译经的聂承远等人即具这种思想顷向,後来释道安更是用“本无”的原理去阐明般若思想。
  当佛教义理不易被国人所接受时,译经师们往往借助中国现实生活中通行的义埋来加以解释。概括地说,就是古代中国深深植根於文化生活各个层面的儒家的天命观、天人合一学说;老庄的虚无观,甚个被广大群众作为生活常规的纲常伦敦,再加上东方专制主义的皇权思想等等。
  如此一来,印度佛教经典的许多义理传到中国後,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受到了改造,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因为如此,佛教才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认同、信仰,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布。
  洎至隋唐,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高度的发展,中国的高僧们围绕著对佛经教义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作了许多新的发挥,产生了不同的宗派,这种新发展趋势又进一步使佛教更趋中国本土化,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内涵。
  佛经传入中国呈现出的中国化的特点,也必然影响到接踵而出现的中国佛教艺术,无论是佛寺的构建、佛窟的开凿,还是佛像的塑造,也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敦煌莫高窟、张掖马蹄寺、永靖炳灵寺的佛像浮雕、壁画绘像、满铺的彩绘极乐世界,天王菩萨们的造型、服饰等,也无不受到当世中国社会生活的感染。
  因此,今天研究敦煌的佛教及佛教艺术,除了研究其与印度佛教的共性外,还应研究它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性方面。如同对佛经的研究一样,应著意於佛教艺术的中国化特色,以及它中国化进程中特殊的中国意识形态文化背景。

摘自《普门学报》2002年第7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客观的真义(尤智表)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与藏经洞的发现(陈国灿)
 如何对待杂念(陈音如)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黄胜常)
 说克服习气(陈音如)
 慈心内蕴 学修平重(任杰)
 谭嗣同的“度社会”(陈坚)
 老舍忆宗月大师
 三学与八正道(子实)
 略说佛教的“空”(信诚)
 灭却心头火自凉(陈荃)
 论布施(释永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三三 小鹅本生谭[栏目:第二十一篇]
 业果法则(缅甸 喜戒禅师)[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How Chan meditation can halt the process of birth ..[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感恩法语[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方外童谣[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福德日记6月28日─供灯的意义与功德(下)[栏目:福德日记]
 自封[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上 五 佛法的大纲[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