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的特色(陈国灿)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1

中国佛教的特色 

陈国灿 

  玄学思想,就影响著对佛经经义的理解和翻译。使佛经中的一些义理得到玄学社会观的诠释,如作为大乘佛教的般若学说,本来是一种用否定的思辨方法去论证现实世界是虚幻不实的理论,而魏晋时的译经则将此种理论,用玄学的二“贵无”论来加以闸释,协助竺法护译经的聂承远等人即具这种思想顷向,後来释道安更是用“本无”的原理去阐明般若思想。
  当佛教义理不易被国人所接受时,译经师们往往借助中国现实生活中通行的义埋来加以解释。概括地说,就是古代中国深深植根於文化生活各个层面的儒家的天命观、天人合一学说;老庄的虚无观,甚个被广大群众作为生活常规的纲常伦敦,再加上东方专制主义的皇权思想等等。
  如此一来,印度佛教经典的许多义理传到中国後,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受到了改造,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因为如此,佛教才受到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认同、信仰,才得以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布。
  洎至隋唐,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高度的发展,中国的高僧们围绕著对佛经教义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作了许多新的发挥,产生了不同的宗派,这种新发展趋势又进一步使佛教更趋中国本土化,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内涵。
  佛经传入中国呈现出的中国化的特点,也必然影响到接踵而出现的中国佛教艺术,无论是佛寺的构建、佛窟的开凿,还是佛像的塑造,也都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敦煌莫高窟、张掖马蹄寺、永靖炳灵寺的佛像浮雕、壁画绘像、满铺的彩绘极乐世界,天王菩萨们的造型、服饰等,也无不受到当世中国社会生活的感染。
  因此,今天研究敦煌的佛教及佛教艺术,除了研究其与印度佛教的共性外,还应研究它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性方面。如同对佛经的研究一样,应著意於佛教艺术的中国化特色,以及它中国化进程中特殊的中国意识形态文化背景。

摘自《普门学报》2002年第7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客观的真义(尤智表)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与藏经洞的发现(陈国灿)
 幸福的宝藏(智愿)
 教外别传即教内真传(陈明晖)
 我们需要的土地有多大(唐汶)
 消业(明见)
 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佛门的拜佛与敬师(安小悦)
 康僧会解说禅教(正果)
 印顺人间佛教思想在台湾造成的冲击与回应(孙玲)
 中道观
 简单心过生活(游乾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栏目:宽运法师]
 孩子引领你走进生命[栏目:传喜法师]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二节 加行位[栏目:成观法师]
 佛法治病的真理 5 走到世界边缘亦解脱不了苦[栏目:法增法师]
 二〇〇九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无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罗侯罗(密行第一) 赠送精舍的制度[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菩提分法[栏目:日慧法师]
 舍弃嗔、恨、嫉、怒,换来善、缘、喜、乐[栏目:心似莲花开]
 初入佛门时很懵懂,如何能更深入地修行呢?[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僧宝论47、守培法师《<大学解释>自序》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之六)[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