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
 
{返回 任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1

佛性

任杰

佛性、如来藏、如、法性、实际,皆同一性,只是就能知与所知诸法的不同分位,立不同的名称。在众生数上称佛性、如来藏,在非众生数上称法性、如、实际,但此通内外。《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解释如、法性、实际时说“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又指内外诸法自性本空皆同一性,故《涅槃经》中说佛性有种种异名。性有不断、不改、不变之义,如麦因果麦性不改变,如矿中金银与出矿时的金银体无增减,所以佛性、法性虽无增减,但有隐显净染之分,隐、染即生死,显、净则涅槃,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法性,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槃。

大乘经中说佛性,《阿含经》亦明佛性,但不甚分明。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如《佛性论》云:“若依分别部(论者假定,非二十部计)说:一切凡圣众生,皆以空为其体,所以凡圣众生,皆以空出故,空是佛性,佛性者则大涅槃;若依毗昙萨婆多等诸部说者,则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该论举此立三种种姓,一、定无佛性,如一阐提,二、不定无有,修时得,不修不得,三、定有佛性,如三乘人。并自立三因佛性,一、应得因,即二空所显真如,二、加行因,由发菩提心,修道品等,三、圆满因,即修加行得果圆满,并以三性三无性摄此三佛性。若依《宝性论》,则以清净无为法身为佛体。龙树中观学派多分是谈法性,以中道实相为体。《涅槃经》卷二十七云:“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即是涅槃。”可见,佛性、法性都是指的诸法真性,众生若断无明,则见佛性,获得涅槃。

佛教传入中国,修行成佛之原因,在佛徒中久久未能正确解决,当晋末法显译出《大般泥洹经》六卷,经中说除一阐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生则认为经义未尽,遂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并立“顿悟成佛说”,受到旧学僧的抨击和摈斥。后来昙无谶译出《大涅槃经》四十卷,经中明说“一阐提定当成佛”。因而对佛性的探讨风起云涌,各宗无不盛谈佛性。到隋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列举了十一家异说,一一加以评判,而他自己则赞成以中道为佛性。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证涅槃,佛说佛性是为教化有卑劣慢众生,了知众生究竟,定当成佛以为要旨。《涅槃经》中说一阐提无佛性,是指在犯四重、五逆和谤方等的一阐提位,无善根性,暂无成佛的可能性,若舍一阐提发菩提心修圣道,即非一阐提,定能成佛,这就是《大智度论》中说的“恶可为善,善可为恶”,“法无定性”之义。这不仅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成佛不相违背,同时正显示诸法本空,染净两重缘起的正理。


{返回 任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日用逆顺境界中用功夫
下一篇:三藏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佛教问题
 关于藏传《中论》八不颂的意义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在日用逆顺境界中用功夫
 四谛
 初衷如故 译作斐然——记任杰老师生平事迹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任杰 藏译汉)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责任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台十四祖 螺溪净光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哥哥搜狐当老总,弟弟出家当和尚[栏目:佛网文摘]
 有些佛友将佛像供在柜子里面,平时关上门,请问是否如法?[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一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趣入大乘之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水月镜花[栏目:一个出家人的随笔日记]
 新裙子[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