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经~200经(罗睺罗经):
此三经名称相同,因此一并概述。关于罗睺罗的一些情况,在此不作多述。
此三经主要是罗睺罗向佛陀请教三个问题。但是所问地点并不一样,198经在灵鹫山,199经在迦兰陀竹园,200经在祇树给孤独园。
198经:
罗睺罗问:“云何知、云何见我内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
罗睺罗尊者所提的这个问题很深刻: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离开对一切相的贪系呢?这里的“一切相”,指内、外两种,即内外六入,它包括我们心里所自然生起的,以及通过对外界的感知而生起的各种表相(三业反应)。
佛陀回答:“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罗睺罗!作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罗睺罗!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紧著不生者,罗睺罗!是名断爱浊见,正无间等(证悟),究竟苦边。”
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此六根又分为过去、未来、现在三种(以现在为根本)。六根本来无所谓善恶之分,但是它一旦与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相接触了,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分别心。因此我们将六根又称作六入,将六境又称作六尘。之所以有这种称法,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六根与六境相对应时,我们所感知的东西就变得杂染不净了。这种杂染不净的表征,就是“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我们这有种分别心以后,就自然而然地在“我见”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种种分别染污意识,便产生了诸如“我”、“我所”、“我慢”等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断除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呢?就是必须要树立“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观念,且对这些根本要义如实知、如实解、如实修,如实证,从而使“我、我所、我慢使系著不生”。当我们身处五浊恶世之中,却能够做到使各种烦恼“系著不生”,这就很不简单了。
199经:
罗睺罗问:“云何知、云何见于此识身及外一切相,无有我、我所、我慢使系著?”
佛陀回答:“诸所有眼(六入),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正观。……罗睺罗!如是比丘越于二,离诸相,寂灭解脱。罗睺罗!如是比丘断诸爱欲,转去诸结,究竟苦边。”
佛陀的这番回答,从内容上讲与198经大体相近。
经中的“如实正观”,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对于我、我所、不相在做到如实观察,如实而知。而经中的“越于二”,似乎有点费解。但是联系上下经文的意思,应该理解为六根对六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于此识身及一切一切相”。“越于二”的意思,即指“在六根识知六境时,能够超越欲贪、我执、执取各种烦恼的系缚”。
关于200经,需要多讲几句,明天再写。(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