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爱而不教 反害其子(司马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27

爱而不教 反害其子

司马光

  【原文】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少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语言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然则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传》称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至于人,或不能然。《记》曰:父之于子也,亲贤而下无能。使其所亲果贤也,所下果无能也,则善矣。其溺于私爱者,往往亲其无能,而下其贤,则祸乱由此而兴矣。
  【译述】
  《颜氏家训》又说:“梁元帝时有一个士人,从小聪明有才能,很受父亲宠爱,但家里没有很好地教育他。他只要有一句话说得有点理,他父亲就不断地夸奖他,一年到头到处与人谈论;一件事做错了,他父亲就百般为他掩饰,替他找各种借口,希望他自己慢慢能改正。后来这人长大成人之后,不好的品质越发展越严重,待人粗暴傲慢,最后终于因为讲话随便,触犯了有权势的周逖,而被周逖抽肠衅鼓,惨杀而死。”这样看来,家长对子女如果一味溺爱而不懂得去教诲,恰恰是害了孩子。《左传》说:鸤鸠鸟在喂养孩子的时候,早晨从上到下轮流,晚上从下到上轮流,始终能平等对待,没有偏向。人反倒不能这样。《礼记》说:父亲对于子女,一般都是偏亲聪明有才干的,而对于才能差一些的就不太喜欢。如果为父亲的所偏亲的果真有才有德,不喜欢的果真是品行才能很差的,那还算是不错的;然而,有些做父亲的因溺于私爱,往往是偏亲那些无品行无才能的,而疏远品行端正有才能的。那么,家里的不和与祸乱就从此而生发了。

摘自《家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虚空虽广 不出一念(道证)
下一篇:欲识佛住处(圣一)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多吉)
 慈悲观的实践方式(汪祖民)
 随业(林清玄)
 智者大师论成佛与做人(高新民)
 我练功夫(释永信)
 论布施(释永信)
 光明藏(陈海量)
 佛法的教学艺术——四天王殿(净空法师)
 庐山慧远的三教关系思想(张敬川)
 大千世界怎么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传法句经 第二:不放逸品[栏目:南传法句经[白话版]]
 修睦[栏目:僧诗句集]
 有世间的经历之后出家和从小就出家,这两种人在开悟方面有区别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胡晓光)[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答关于“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一文中相关问题之质疑[栏目:胡晓光教授]
 三脑一体[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如何达到请法灵感[栏目:仁焕法师]
 自心的幻化不可思议[栏目:达真堪布]
 百喻经 41 毘舍闍鬼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口和无诤[栏目:工作好修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