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教“子”(达诚)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1

佛陀教“子”

达诚

     世风日下,各种媒体竞向披露的不乏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堕落。其中,儿童的失足犯罪率也与日俱增。
     儿童过早的心理叛逆和性格夭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他们的教育的失败。说到此处,我想到了佛陀教“子”:
     罗睺罗是佛陀没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拜舍利弗尊者为师,出家做了沙弥。年幼的罗睺罗在僧团中非常顽皮,总爱捉弄人。当有人来拜望佛陀时,佛陀在竹林精舍,他就说在灵鹫山;佛陀在灵鹫山,他就讲在竹林精舍。看到来人上当,来回奔跑,罗睺罗就哈哈大笑。佛知道后很不欢喜。
     有一天,佛陀经行回到净室。罗睺罗准备了一盆清水,请佛陀洗脚。佛陀洗完脚,说:“罗睺罗,把这盆水喝下去。”
     罗睺罗急忙回道:“佛陀,洗脚水很脏不能喝。”
     佛陀又说:“那你用这个盆盛饭来吃。”
     罗睺罗说:“佛陀,水盆太脏也不能用来盛饭。”
     佛陀望着罗睺罗,严肃地说:“你的话也象盆里的水一样不中听,你的心如同这个盆子一样不干净。”罗睺罗听了很害怕。
     接着,佛陀一脚踢开盆子,说:“破烂的盆子,谁也不会珍惜。你出家做沙弥,不重威仪,戏弄妄言,就如同破烂的盆子,结果谁都不会爱护你,珍视你。”
  佛陀恳切、严肃的教诫,使罗睺罗改过自新,后来成为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为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关键是要讲究爱的方式。溺爱不是真爱。让孩子拥有太多的爱,享受太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往往会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性格,并不懂得珍惜这份厚爱,而且对成功的欲望也不强。严格的管理和生活贫困,也并非坏事。一般而言,生活在比较贫困或者比较坎坷的环境下的孩子,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
  安逸可以令人堕落,忧患能够令人生存和发展,确有一定的道理。
     据报载,有只野生的老虎,有一次从动物园逃走。惊慌失措的管理员惴惴不安,几天后突然发现走失的老虎仆倒在动物园门口,饿得奄奄一息。是福?是祸?号称“山大王”的老虎,在优裕的环境里,野生的本能已退化到不会捕猎,不会厮杀,不会争霸。若干年后,老虎还会和“野生”联系在一块吗?
     由此可知,爱孩子,就让他们适度地经历一番风雨,遭受一些挫折和磨难;爱孩子,就教给他生活的艺术哲学;爱孩子,就培养他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所以,教育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态度和方式的问题。

摘自《人海灯》2000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做人不难(王崇良)
下一篇:培养无著心(游乾桂)
 初探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因缘(曲槐)
 心宗医心病(慧明)
 快乐的秘方(柯佑)
 宽容是性情的空间(孟宪铭)
 工作上的忏悔
 安详与快乐(心宗)
 义鹊怜孤
 性善论考辩(达亮)
 清净慈悲 以戒为师——对宗教迷信及现代佛教传播的思考(徐瑾)
 人生本来就会有高低起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栏目:佛学基础]
 佛门乃第一福田[栏目:大安法师]
 进德修业[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内心生起出离之心才是真出家[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请问如何才能尽快见到实相?见到实相是否就可以了生脱死?[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