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的开放性浅说
 
{返回 董群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8

中国佛教的开放性浅说

董群

  中国佛教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佛教文化必须与各种文化资源进行交流,唯有开放,才能发展。
  由佛教历史资源,可以观照今天的中国佛教如何发展。太虚大师面对民国佛教的颓势,提出过重建中国佛学的设想,使中国佛学“成为适应现在世界的佛学”,“成为世界性的佛学”。(《中国佛学·中国佛学之重建》)所谓适应现在世界,所指的是佛教的现代化问题,使佛教适应现代社会。所谓世界性的佛学,是指使佛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走出国门,不只成为中国的佛教,也要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性的佛教,成为全世界人的精神资源。这种佛教的重建思路,涉及到的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佛教的开放性问题,是对历史经验的运用。要成为现代化的宗教,必须和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进行沟通、交流和对话;要成为全球性的佛教,则要和世界诸种思想文化进行对话。这个思路,现在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我们现在讨论问题的基点是针对当代大陆汉地佛教而言的,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是如何建设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国佛教,二是如何使中国佛教走向世界。
  建设适应当代社会的中国佛教,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人生,也就是说,不能断绝和现代社会的沟通。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是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的工程,佛教是大有贡献之处的,但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对于佛教的误解,把佛教等同于算命、气功,甚至把佛教和社会上流行的某些新兴宗教或邪教等同起来。这说明佛教和社会的沟通还不够,当然,责任不全在佛教,有些人恶意地利用佛教,损害佛教的形象。
  当代中国佛教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佛教最擅长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在道德上使人成其为人,把人从物欲、钱欲、权欲、色欲等等恶的沉迷中解救出来,使人了知人生有比金钱、美女、权势更为重要的追求,这就是觉悟、道德的完善。可以说,佛教是以精神文明为理想境界的,因此,佛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适应的,这种适应,突出地体现在佛教的伦理道德的社会作用方面。这一点,如果被世法所理解、所认同,当代佛教发展的基点就可以确定下来了。但从另一方面讲,佛教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资源,向当代社会展示的就非常之少,这一作用急需加强。
  建设世界性或全球性的佛教,这是东亚佛教共同的目标,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佛教团体,某一个佛教宗派,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佛教所能垄断或独立完成的。到目前为止,有些人、有些地区、有些宗派,向全球宣传佛教,和世界文化沟通的工作先走了一步,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从网络中的佛教网站之众多就可以看到这一点。21世纪是佛教继续世界化的世纪,大陆汉地佛教不能坐失此良机,沟通和对话只能加强,汉地佛教之“教界”和“学界”之间,应该继续加强对话;内学和外学之间加强对话;地区之间的佛教,藏汉佛教之间、汉地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之间、大陆佛教和台港佛教之间都有加强沟通的必要;东亚之间的佛教,中国和韩、日佛教之间继续加强交流;中国佛教和世界文化之间,与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之间,都应加强对话。国际间有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傅伟勋、杜维明分别代表佛教和儒教参加过这种对话,中国大陆佛教,特别是汉地佛教应该关注并重视这种对话。这种沟通是建设全球性佛教的基本前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必要召开专门性的东亚佛教会议,讨论21世纪佛教的全球化发展议题,这也就是对话的议题。

摘自《正法研究》1999年创刊号


{返回 董群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下一篇: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一悟而永恒
 融合的佛教 第五章 禅教合一论
 宗密年谱简编
 宗密对马祖道一的研究
 佛教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融合的佛教 主要参考资料
 净土三经的伦理思想特色
 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的考察
 融合的佛教 第六章 顿渐合一论——兼论宗密的修行观
 华严宗十重唯识观略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财产之处理[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无门关说例[栏目:陈士强教授]
 廿一、活佛遗留下的神秘草扇[栏目:金山活佛神异录]
 我所认识的印公导师(下)[栏目:仁俊法师]
 增支部1集302经[栏目:增支部1集]
 《修心八颂》第二颂[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瑜伽菩萨戒讲记(惟贤法师)[栏目:瑜伽菩萨戒]
 狮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栏目:祈竹仁波切]
 简述中国佛教的涅槃思想(方立天)[栏目:其它]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栏目:纯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