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0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1.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心情不舒畅、内心有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去责怪别人,去责怪外在的环境,觉得今天事情做不成功、做不好是别人的原因,是因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原因,是因为外在环境条件的原因,非常容易觉得我们做不好、做失败,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其他的原因。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成功了,是自己的原因。
  实际上,我们做一件事情成功、失败的根本原因在自己,外在的境界、外在的人事物都是一种缘而已,是第二位的。外在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境界、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管有无形相都是短暂的。当你的心去缘它的时候,只是那个时候存在的一个特点,事实上,它在第二个念头、第三个念头、一天、两天的时候,外在的境界,外在的人事物又在发生变化,不断在变化,无量无边的变化。
  这些都是因果的一些现象。虽然在变化,但能够说明因果。为什么变化呢?因为有生灭,心心念念都是在生生灭灭。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样一个境界,了解到这样一个道理——外在的事情是无常的,我们的心就不会被外在的境界束缚住,心就不会太在意外在的得失、是非、成败。唯有如此,我们的心才能够用在佛法的观念上,才能够用到佛法的学和修上。也就是真正能够知道,解脱是在自己的心上下手,在自己的心上来突破,在自己的心上来努力。
  2.解脱束缚靠智慧
  为什么要解脱呢?因为你被束缚,就跟一个人被捆绑起来一样。一个人手脚被绑起来很难过,把这个捆手脚的绳子解除,就自由了。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的。你被烦恼、无明、业障捆绑起来,障碍住,心就不自由、不自在、不快乐、不健康了。我们只有把内心当中的那些烦恼、束缚,那些捆绑的绳子,一层又一层、一条又一条、一根又一根地拔除掉,把它剪断,那我们才会解脱,这些束缚才会去掉。
  解脱束缚及障碍要靠智慧。我们外在的身体被捆绑住是有具体的东西 ——具体的绳子把我们捆住,而我们内心是被自己的观念锁住。我们认识方面的片面、错误、执著把自己束缚住、卡住,心被卡死了,被关死了,就想不开,心量就打不开。
  3.超越情绪
  一个人一生在社会中生活几十年、工作几十年,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说是自己和自己在踢球,自己和自己在赌球。如果从无限生命来看待,自己在世间种种的成功与失败,就犹如我们在看一场戏一样,在看一场电影、看一部片子一样,这个戏里、电影里所上演的得与失、是与非、恩与怨,所有的曲折、伤害,自然而然也就无足挂齿。我们知道这个电影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它是幻化的 ——如梦如幻,不是实在的,只是在演戏,在看电影。
  当我们在看戏、看电影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心也会被电影里边演员的喜怒哀乐牵动,自己也会跟着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电影里面高兴的时候我们也会高兴,里面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会痛苦,里面悲哀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悲哀。通常人的情绪跟剧情比较容易相应,所以看喜剧影片就容易看得很高兴,看悲剧就容易悲哀。
  这样一种看法,跟我们用佛法的观点来看是不一样的。如果通过佛法的业果来分析,他为什么会高兴,为什么会悲哀呢?高兴是有原因的,悲哀也是有原因的。从更高的一个层次来讲,悲哀、快乐、欢喜都是世间的情绪, “苦、乐、忧、喜、舍”都是五受里面的一种感受,都是需要我们去面对、解决、超越的对象。欢喜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也是短暂的,也是一种内心的起伏,它和悲哀的情绪本身是一体两面的,都是内心当中的缺陷。我们如果能够这样去认识自己在世间的价值、意义,自然而然就不会太在意一些境界了。反过来说,内心就不会被这些境界所左右了。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四、分享佛法这束阳光
下一篇: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二、智慧对治烦恼心
 皈依佛法僧 开发戒定慧
 广结善缘
 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一、融入团队 利人利己..
 十方丛林精进开示
 大德已去风范长存(接受台湾法鼓山张光斗居士一行采访录)
 发心与务实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三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九
 人活着为什么会苦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一、佛陀开创了生命教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发菩提心?[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慈心、日常食物及生活方式[栏目:四无量心]
 如何看透身体的虚幻无常?[栏目:雪漠]
 天台宗音声修行法门初探(赖静涵)[栏目:天台宗文集]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栏目:李利安教授]
 建设精神家园[栏目:太阳我的心]
 今生最可宝贵的[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九、破数论师[栏目:韩镜清教授]
 从“和谐世界”看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续)[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