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4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解难得有此因缘,修成四念处的观法。
  但是,在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中,也不是无缘修习四念处的观法。事实上,我在指导禅修时,常常劝勉禅众,要时时照顾好各人自己的身心,应当:“身在那里,心在那里。”“手在做什么,心在做什么。”“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如能做到,则行住坐卧的四大威仪,无一项、无一时、无一处不是修行。凡是一举手、一投足,举心动念处,全部生命的动静运作,也都是用功办道的场合,这就是中国禅宗祖师们所提倡“禅在平常日用中”的大道理所在。此即是将次第禅观的四念处观法,用于中国禅宗的微妙之处。
  四念处的目的在于用观照身受心法而发无漏智慧,也就是禅宗六祖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实则重于慧解脱,所以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都是无漏慧的功能。大悟彻底,便得五分法身,名为涅槃妙心,又名正法眼藏。由此可知中国禅宗的禅修特色,无异就是四念处观的日用化与普遍化,把高难度的修行方法,转化成或动或静、任何时地都可灵活使用的修行方法。
  我在指导禅修方法时,所用的身受心法四种观行,是比较容易练习的:
     观身法
  不必观察身体的净与不净,但求时时明察身体的动作。从粗大的肢体动作,至关节、皮肤、头部的五官、脑部、胸腹的五脏、腰部、臀部、四肢等的活动,从粗而细,从外而内,从大而小,从点而面,从局部而全身,逐层观照,乃至明察秋毫,随时随地,都能清清楚楚。若能观照成功,动中即是禅定,便会持平稳定、头脑宁静、身体康泰。
     观受法
  受是觉受、触受。身体的五根与外境的五尘接触而得的心理反应:或苦或乐,或是不苦不乐,是谓触受。身体本身的生理机能互动互用,例如消化系统的运作、循环系统的运作、禅坐中气脉功能的动作等,均会使你产生心理的反应:或苦或乐,或是不苦不乐,是谓觉受。此法若能观照成功,便不会有逆境不顺的烦恼心出现;因为观察受苦受乐,苦乐本身仅仅是受,观受是受而非苦乐,心即能够明净安静,不为苦乐的触受与觉受而影响情绪。
     观心法
  心念的活动,与身受相连,一切烦恼,均以身体的五根为媒介,均以触受与觉受为取舍,逢苦则优、遇乐即喜、喜则生贪、优则生瞋。平常心境不苦不乐,亦无贪瞋,似非烦恼,实则因其无记,即是愚痴。故“心”的内容,包含了苦乐优喜舍的五受,也具足了贪瞋痴三毒的全部。如何观心?即是向起心动念处用功,观照每一个念起念灭处,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心相如何?心情如何?每一念的相应处,究竟是跟五受的哪几受有关?又跟三毒的哪几毒相连?观心之时,不是不许心念活动,而是明察心念在做什么。此观若能修成,性格必可稳定,智慧也会出现。观心之时,觉察念念生灭,生灭之中,没有永恒的心相可见,即能亲见无常的真理,也就能够从厌离烦恼而转化为享受无常即无我的生活了。
     观法法
  法的内容,是指色法及心法。色法的物质现象,主要是指生理的肉体事实;心法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一切语言文字形象等符号印象,在心中留下的种种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常人均将自己的价值观,视为生命的重心,若用此方法,加以观照,便是在群魔乱舞的场面,遇到了照妖镜,即原形毕露,无处逃遁。一切的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均是从心相、身相、物相产生的印象及符号,既然已用观身、观受、观心等方法,照见那些现象均非永恒的实法,当然也就没有实我、常我、真我可求了,故将此法观成,当下即证无我的实相无相。 
  如以上所说,似乎还是不易修学。其实初学的人,宜从某一个特定的动作或触受开始观照。例如拜佛时,观照拜的动作是观身,观照拜的肢体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是观法。又如经行时,观照脚步的动作是观身,观照经行时肢体的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有执著无执著等是观法。以此类推,在日常生活的随时随处,只要有举手投足的动作处,有身心的任何反应时,均可练习四念处的禅观法门了。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实践指南
下一篇:四念处
 四念处
 宗通与说通(禅与教)
 惭愧心
 法鼓全集第七辑第二册之一金刚经讲记
 智慧是诸佛之母
 明末佛教研究 第二章 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
 中国禅宗的禅
 感化、感动、感谢、感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律制生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概论 第十九章 菩萨众的德行[栏目:佛法概论]
 相应11经 大丈夫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一[栏目:智海法师]
 07-126慈心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我的新生从《入菩萨行论》开始[栏目:入行论学习]
 学习坐禅[栏目:明海法师]
 你从那里来[栏目:禅话禅画]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二)[栏目: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传喜法师名字的由来——为何取名传喜?[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