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月到中秋(净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3

月到中秋

净慧

    今天是中秋节,古语说:“月到中秋分外圆”,所以这是一个象征圆满和团聚的节日。今天是阴雨天,看不见月亮,正如宋代诗人苏拭《水调歌头》中写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天上的月亮,一月圆一次。我们的人生,在一个月中还未必能有一次感到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因此,人生应该说是不圆满的,欢乐时少,团圆时少,自己感到满足时少,一年365天往往是在苦苦恼恼、不顺心、不如意中度过的。人生的痛苦与不幸伴随着我们现有的生命一起诞生。这种痛苦在襁袍中已有感受,但无从记忆,从出生到记事这段时间的苦已回忆不起来了。但人生的苦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任何人面对苦都是平等的。
    人生既然是这样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呢?觉悟的关键在于明白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都是缘生缘灭的。能这样观察问题,就可以看得淡一点、空一点,于是痛苦就会少一点,也就会多一点满足感。“满足感”是人的一种修养,在利益面前,不贪得无厌,时刻想到还有别人,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感到满足。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思想。在别人利益上,要感到满足;但在工作之中,在为大众奉献时,不但不能满足,还要积极进取。只有时时刻刻想到别人的存在,想到别人对于我们的奉献,才能真正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而更激励我们努力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佛教是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生活、思想、生命的种种苦恼,使人们活得潇洒、自在、安祥,这对现实社会人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信仰佛教或爱好佛教,都会从中得到受用;若是对佛教有反感,认为佛教是迷信的、消极的,则不会有受用。在我们这个很不圆满世界,只有佛陀是最圆满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皈依佛,就是要皈依佛的这种圆满的境界。佛在哪里?在我们心中。我们只有从心中觉悟:才能美满自在。现在电影、电视上把佛陀描述成法力无边的神,事实上很多人也将佛当作神来膜拜。佛是具备无边的法力,我们每个人心中也同样具备这种能量,只要真正觉醒,息灭烦恼,打开枷锁,心灵彻底解放。能量也能释放出来,自然也就神通广大,搞电影、电视艺术创造的人,不能真正明白佛教的意义是什么,也就不可能从正面表现佛教的面目,于是引导人们误解佛教。看到我们的人民精神食粮是这么匮乏,民族意思是这么消沉,古老文明无人问津,我心里很沉重。我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佛教存在的积极意义。

摘自《柏林禅话》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珠长短的意义
下一篇:不受第二支箭的苦(郭惠珍)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张云江)
 尘缘可断 亲恩难报(果严)
 受戒、学戒与持戒(释圣严)
 在家信徒的处世原则(圣严法师)
 修学大悲法,善入喜舍门(印顺)
 解脱后的心境(慧律)
 人生是苦 人身难得(莫攻)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圣严法师)
 原始经典说涅槃(罗无虚)
 关于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浮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九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五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世间一切法都是生灭法,都是虚妄不可得的,念佛也是虚妄不可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三期 第一天 修戒定慧得解脱味[栏目:智谕法师]
 佛陀有什么特别的教导?What did he teach in particular?[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怎样阅读《安士全书》?[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依止 第三章:请求依止[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37 金刚般若经略谈(明.观衡)[栏目:04 经注]
 3 空色本来同[栏目:没时间老]
 出离心与菩提心[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