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士用果、离系果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58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士用果、离系果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士用果、离系果

    第四种果叫做“士用果”(Puruṣakāra-phala)。

    士用果与人有关。《俱舍论》云:“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

    士,这里指人,有能力创造下面因缘的这种人。由这种人的创造,获得了农业、工业、贸易方面的新收成、新产品,这些新的产品、收成比他的种植翻出很多倍,让他获得很多新收益,这些果实都称为“士用果”。

    士用果是俱有因和相应因产生的果,是人发挥个人所能、个人能量获得的现前效益。农、工、商、贾都可获得士用果,他们都可依自己的劳动,获得满意的收成。现前获得的收成、效益,都称为士用果。比如,农民种出了瓜,这叫士用果,不能说是异熟果。若说成异熟果:“农民种出了瓜,是因为农民变成了瓜。”这就是一个愚蠢说法了。农民种出了瓜,瓜是农民种的,是农民的士用果。

    “若法因彼势力所生,即说此法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无漏定生。及因清净静虑,心力变化心生。如是等类择灭,应言由道力得。”

    如果一个法,由于人的力量活动而产生,那么,这个法就是士用果。这里涉及的是有为法。例如,初禅的定,是欲界中加行努力所获得的结果,二禅的定,是初禅中,心力作用,所获得的结果。

    一种清净无漏的法,可以是有漏法的士用果。

    择灭或涅槃被认为是士用果。但前面的定义不适用于涅槃,因为涅槃无生灭。因此,应当说,由于人的活动的力量,获得涅槃,涅槃是士用果。

    第五种果叫做“离系果”(Visaṃyoga-phala)。

    五种果中,前四种果几乎都是庸俗的、谈世间现象的,第五种果是谈不庸俗的、是谈一个人转凡成圣的。

    《俱舍论》云“离系由慧尽”。

    “由慧尽法,名离系果。灭故名尽。择故名慧。即说择灭,名离系果。”

    离系,是通过智慧而获得的灭尽。

    离开系缚,因为他的智慧达到了最顶点。离系果的本体不是有为法,是无为法。虽然,所有的世间果报都要由因缘所生,但离系果是例外:由着世间的因缘,它可以忽然产生一个出世间的成果。为什么可以这样?因为离系果是让你离开了系缚、障碍,一旦离开了障碍,那么就脱离了世间因缘的轨迹,得到了出世间的成果,得到了无为法的果实。

     现在看来,他生十五种因、缘、果,这个表格其实很简单。平时看到的经论,其中我们不能理解的知识、词汇,基本就这些了。其实没多少东西,对不对?比如,阅读中碰到一句“因为前世造了x x 因,现在得到x x 异熟果”,可能就读不通了。但若明白“异熟果”是异处成熟之果,且是无记之果,记住这个,就知道了:“哦,这个异熟果是这样理解的,很简单。”

     掌握好了这十五种因、缘、果法,我们就知道,原来所谓“他生”指的就是:除外道数论派的神我、中观所讲无自性的因缘法外,所有因因果果的名相,都要包含在其中。只要不是圣人、也不是数论派神我的外道,我们所理解的佛学概念都在这了。所以,应该说,也没什么难的。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增上果、等流果
下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破他生颂词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有部的二谛标准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觉受才是理解的终极保障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三:生起的过程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类成段食,社会成封建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破四生而小心简别如来藏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实践的中观第五种:直接了当的中国禅宗..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加行淡茶饭,乞丐最相宜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本论大意与受众群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四念处的修行及原理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夫禅宗者、真唯识量;但入信心、便登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若智慧”就是卖豆子[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1.本文的说法上师与文字来源[栏目:贺继墉居士]
 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1 下[栏目:梦参法师]
 有人讲在滚滚红尘中修行更快?请师父明示。[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