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愿性之16:发愿大小要依自己能力而定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1

愿性之16:发愿大小要依自己能力而定

梁乃崇教授

  大家会想:我们是不是要发大一点的愿?是不是要发得很彻底?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像发誓一样,一定要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就誓不成佛。我们是不是也要发像阿弥陀佛那样的愿?

  对我而言,我觉得发愿事小,实践事大,一时兴起发一发大愿,很多人都会,但是发了以后会不会做?有没有做到?那才是问题。像阿弥陀佛发这么大的愿,我觉得对我们一般修行人并不合适,阿弥陀佛可以发这么大的愿,因为祂具有的背景、条件不同,因为当时,祂是已经准备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祂已经是十一地、十二地的水准,接着要修十三地了。

  阿弥陀佛发的这个愿,对众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如果你看到他发一个这么大的愿,所以你也要像祂一样发那么大的愿,我想还是该先秤秤自己的斤两,了解自己现在在什么阶段,才不会不得体。如果自己的斤两根本不够,即使发了也只不过在吹牛而已,这就没什么意义了。

  我们发出来的愿,就是要自己做得到的才合适。所以我也曾说过:「发愿就是希望好一点」。在不同的程度、背景之下就有不同的好一点,你在不同的水准,就有不同的好一点的愿望,所以我提出来的这一个说法,适合各种不同的程度,即使到了阿弥陀佛要发这么大的四十八愿,对祂那个程度来讲,也不过是更好一点。

  在各种状况之下,都可以希望自己更好一点,只要这样我们就可以进步了。有了求好之心,那我们就把求好的心具体化,就会变成发愿。所以发愿只不过是把我们内心求好的心具体化。

  像这样的事,甚至在企业里也可以用到,这个企业要进步,领导人就一定会定出愿景,然后才会凝聚大家的心力。这个愿景都是要求好,他只是把这个求好的心更具体化。我们佛教修行的发愿,跟企业在运作时需要有愿景是类似的,其基本运作的动作是一致的。(摘录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愿性之15:回向让我们修行更进步
下一篇: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生死大事之14:如何实质帮助亡者(二)
 分别与无分别
 愿力是无为法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连结之7:超越连结离四相
 惯性质量
 真爱在哪里?(如何庄严佛土)
 选择真实,不作「戏论」
 投资报酬率最高的修行
 管理学就是在经营「众生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答陈真如书(二则)[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第三节 气本原说的认同与扬弃[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