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患身不苦患心(向舍)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1

苦患身不苦患心

向舍

  许多外道都说佛教只修“性”(心灵、形而上的)而不修命(练身体、强健身体),言下有不以为然之意,尤以晚近最流行的气功门派为最。殊不知这正是正见与邪见之分野,依《杂阿含经一零七经》有关经文可以看出,佛教解脱生死的法门是以“无我”正见直破生死轮回的根源——我执、我见。其具体的表现乃为“身见”即对色身的强烈执著。外道不明所以,为无明所遮盖或随顺众生之身见,希望借由身体、气脉之锻炼强身祛病,甚至可以成仙、成佛。依佛法来看,色身本来就是因绿所生,自然会经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即使是佛陀、阿罗汉亦无法避免色身的老病苦。而真正的根本解决之道,则须透过八正道的修学成就,进一步证得圣果,如此才能解脱生死的系缚。
  在圣者的境界,对五阴是完全没有执取、支配的意志,因而面对色身的病、苦、死,均能做到“苦患身,不苦患心”而得究竟的自在解脱乃至断生死轮回而至“究竟苦边”(彻底地解脱生死烦恼)。
  时下有一些为求色身键康的人,多方重视饮食,期望能永保健康而免除病苦,这亦是颠倒妄想,无法究竟离苦的。更有一类现代人相信所谓“新时代”的理论,执以为生命只是一场心灵锻炼的过程,自认有能力看破生死,或执以为“心想事成”,凡事都正面思考自能得善果而免除灾祸,此亦是不得正见之钥,仍无法超脱生死之苦。有部份的佛教徒对佛菩萨的感应特别有信心,认为无病求菩萨保平安,病时则祈求菩萨消灾免难,病好了,可以增长对佛法的信心。但如果不具正信、正见的观念,误以为学佛就是得佛菩萨的庇护,而未在道业上精进,如此的信仰型态是与迷信外道的神没有两样。这些外道、凡夫的邪见无不建立在“身见”的错误基础上,正信的佛教徒应该引以为戒。对病苦的正见依据佛陀在《阿含经》等有关病苦的开示,将原始佛教中对病苦的正见整理如下:
  一、不求身心无病,但求病时心身无恼:无常的世间实相是佛陀教导我们必须认清的智慧,人的生、老、病既无法避免,就必须正确的理解与接纳。佛法并不是止于消极的接纳,而是要我们真正地建立无常、无我的正见,然后积极地努力去修习八正道来破除身见,如此不独于染病时身心无恼,也能究竟解脱生死的烦恼。
  二、染病时,应庆幸有机会深观五阴的无常、苦、非我:病中苦正是法的事实教导,我们应学习差摩比丘在病中说法,不独自己于说法中现证阿罗汉果,病亦得痊愈,复有诸多上座比丘,因他的启发而得法眼净(证初果)(此段故事详见《杂阿含经一○三经》)
  三、于无病时深知老、病、死苦患,而常精进修行:要能做到病时“身苦心不苦”,不是光凭想象或信心就可以做到,平时应建立在闻思中体认老病死的可怖,策励自己精进修行,力行八正道,勤修戒定慧,常观五阴非我,如刺、如病、如杀而不染著,如此才能真实成就离身心苦患。
  四、要能真实少病、少苦仍必须从佛法中修行:如对出世间的解脱尚无强烈的祈愿,但求世间福报,盼能少病、少苦者仍必须修学世间八正道,严持五戒,少贪、嗔、痴自能少病、少苦。
  世间疾病成因殊多,除了意外及环境因素(食物、水中毒)外,大半源于众生的贪、嗔、痴。若少贪即不贪口腹之欲、不酗酒、节制情欲,生活正常;少嗔即少发脾气、不计较、不斗争,和气无诤;少痴即不随习气转,多修学智慧行,如此再加上修习止观平衡身心,虽未能此身证果,但至少能少病、少苦又植下菩提、解脱之善根种子!
  五、世间法或能暂时解除身苦,但究竟的解脱之道惟有佛法:解脱病苦的方法应在信仰正法的前提下,接受世间合理的治疗(如就医)。信仰的型态(如祈愿、求消业障),只能做为辅助的方式,不能沉溺其中,否则容易流于迷信。染病时,若幸运色身恢复正常,应更珍惜而精进于自利利他,倘不幸药石无效时,也要坦然面对,利用有限之生命于佛法的大精进。
  印顺导师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中提到:“如信佛而依人间正常的方法求健康,求财富,求知识,求眷属和乐,求事业成就,对这些身苦的相对解决,当然是有用的。佛法的光明引导我们;佛法的信心支持我们实现现生的福乐。但决不是说,信了佛就不会穷、不会病、不会受到挫折。要知世间身苦的解除是相对的,也是有限度的。经上说:‘积聚(财物)皆销散,崇高(权位)必堕落,合会(眷属)要当离,有生无不死。’这是终于到来的,不是意外,而是世间事物的必然。所以正信佛法的人如患病而福寿未尽,那么求医药、求三宝,病苦会早日健康。如福寿已尽,那么在三宝的光明中去世,会因自己的善业、净业而自然地增进。不病是这样,病了也这样,病而不能痊愈还是这样,信心坚定,不因病而动摇,才是于佛法有信心的人。”
  导师这段嘉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经上说:正见增上者,虽经百千劫,终不堕恶趣。能真正做到“苦患身不苦患心”而得究竟解脱,固然很令人向往,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生现证的,但基于正见而生起对佛法永不动摇的信心却是可以在我们每个人不断地闻思修过程中建立。

摘自《普门》1997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有两端(净空法师)
下一篇:出家(莲池大师)
 缘(尹进强)
 你从哪里来(星云法师)
 无际大师《心药方》(姚展雄)
 推进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道安(洪丕谟)
 放下身心如敝帚(外一篇)
 中国佛教音乐漫谈(田青)
 浅谈佛教的财富观(刁梦洲)
 领悟人生的纯美(田运良)
 从佛教实际出发
 几位现代文学巨匠的佛教因缘(索吉达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梦中梦因果问答 66 为什么人能预先梦见,从来没见过的结婚对像?[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