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三节 相对种与同类种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9
  第三节 相对种与同类种
  智顗还把佛性(佛种)分为两类:相对的和同类的,他说:
  种者,三道是三德种。净名云:「一切烦恼之俦为如来种」,此明由烦恼道即有般若也。又云:「五无间皆生解脱相」,此由不善即有善法解脱也。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可覆灭,此即生死为法身也。此就相对论种,若就类论种,一切低头举手悉是解脱种,一切世智三乘解心即般若种。夫有心者皆当作佛,即法身种。〔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7上,《大正藏》第34卷,94页中、下。〕
  「种」,因,成佛的因,也称「佛种」或「佛性」。「三道」,如前所述,指苦道、惑道、业道。「三德」,指法身、般若、解脱。「五无间」,最苦的阿鼻地狱。意思是说,佛性有两类,一类是相对种,对立的因,相即转化为佛果,如一切烦恼(惑道)即般若,一切苦即解脱,一切众生即涅槃(或法身)。一类是同类种,指成就佛果的佛种。如低头举手的日常动作是种下解脱的因,世间智慧因与般若智慧相应不离,是般若的因,众生有心开显觉性是成就法身的因。智顗所说的同类因是指众生善性开发显现,种种善因终将得到善果的报应,也就是说这种佛性与佛果是同类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智顗在这段话中,明确提出了「相对种」的概念。把苦、惑、业三道确定为佛种即成佛的原因。在智顗看来,一切烦恼虽会使众生趋于向下轮回,但也可使众生向上超升。烦恼是轮回或超升的契机,若能当下排除,即显般若之光。对于五无间苦,若能了悟它的空性,当下即获得解脱。众生处于生灭相中,若能从中体悟不生不灭,是为生死即是涅槃。相对种大体上是指恶性,而恶不离善,善不离恶,恶可转化为善;没有恶,没有恶的转化,就没有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善恶是相即的。这是以相对种为成佛必要条件,在善恶两极的开展中实现转化、统一。
  后来,宋代知礼进一步把相对种改称为「敌对种」,他这样说:
  夫言种者,凡有二义:一敌对论种,如三道是三德种:二类例论种,如缘、了是智断种,性德法身为修德法身种,此二皆取绝生之义也。若以二空为种即类例义,若以二执为种即敌对义。〔注释:《观音玄义记》卷1,《大正藏》第34卷,898页中。〕
  观人、法二空为「缘、了种」,「二执」指人执、法执。知礼认为,作为三德种的三道是敌对种。敌对种与同类种的区别在于,一者是以二执为种,一者是以二空为种。知礼批评那种「偏指清净真如为佛性」的观点,是「只知类种,全不识敌对种」〔注释:《四明十义书》卷上,《大正藏》第46卷,835页中。〕在知礼看来,这不仅是片面的,也不可能真正了解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涵义。天台宗人强调除了由善因生善果之外,还应从染法恶性角度论佛性,阐发了恶与善、染与净、因与果相对(敌对)相即,相互转化,相反相成的原理,这就突破了以往只从净法善性角度论佛性的传统模式,具有重要的辩证思维意义,并且也使本宗的性具善恶说增添了现实性的品格。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四节 性具善恶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二节 三因佛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二节 性、自性..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三章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二节 宇宙时间观..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一章 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五节 心性修养方..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章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二节 「性」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三节 大乘佛教瑜伽..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七章 中国佛教的伦理观 第三节 中国佛教伦理与..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五节 有情无佛性与..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七章 中国佛教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原则与伦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三节 即心即佛与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十九[栏目:本源法师]
 你愿意成为神像还是木鱼[栏目:看开]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解[栏目:黄国达居士]
 《速得成就上师瑜伽》导修[栏目:上师瑜伽·如何修持]
 二十亿耳沙门的修行[栏目:法增法师]
 现在的人没有诚敬[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我的选择[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玄奘精神 第49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6)[栏目:玄奘精神]
 07-092修行语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二章 苏东坡与黄山谷的寓禅词[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