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 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655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 
 
讲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第六册)  
 

  仅仅破除了对身体和财物的悭吝,还不是布施度,因为:悭吝属于贪,而阿罗汉不但贪欲的现行就连贪欲的种子都无余断尽了,如此应成阿罗汉也圆满了布施度。所以,成就布施波罗蜜多,不只是遣除了布施障碍的悭执,还必须从内心深处发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惠施有情。

  《大智度论》中有这样一段问答:

  有人问:阿罗汉、辟支佛也能到彼岸,为何不叫波罗蜜?

  答:阿罗汉、辟支佛的度彼岸和佛的度彼岸,名同实异。他们以生死为此岸,以涅槃为彼岸,但不能度布施的彼岸,因其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时、一切种而布施,纵能布施也无大心,或以无记心,或以有漏善心,或以无漏心布施,并无大悲心,不能为了一切众生而布施。

  此中说到:若无大悲心,不能为一切众生而布施一切,则不名布施波罗蜜多。

  因此,布施度必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

  而要趣入“一切不悭、一切施他”的布施度,就必须数数思惟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

  因为:一方面,修习摄持的过患,能引生对摄持的厌离,厌离一旦增强,自然就能放下对身体和受用的悭执,从而遣除布施的障碍;另一方面,修习惠施的胜利,能引起对布施的欢喜,欢喜心增强了,自然会将身、财、善根施舍有情。因此,趣入布施的方便,即是数数思惟摄持的过患和惠施的胜利。

 


{返回 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布施的四种障碍及其对治法
下一篇:圆满布施度唯一以心为主(益西彭措堪布)
 菩萨应当舍离的加行布施(益西彭措堪布)
 将布施修福作为修法的助道胜缘(妙祥法师)
 职场佛学“六度”之“布施”(周文)
 布施与回报(常静)
 如何修布施?
 悭与舍(佛教故事)
 布施的真义
 论布施(释永信)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益西彭措堪布)..
 布施、智慧与解脱(流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观世间音——佛教弘法的现代模式(衍阳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四)[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朋友之间有哪些应该尽的义务?[栏目:蔡礼旭老师]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成就[栏目:舍利弗的一生]
 共修的利益[栏目:禅林衲子心]
 孔雀明王介绍(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栏目:文集]
 佛法基本原理 第二章 因果报应是必然的吗[栏目:郑颂英居士]
 有无等持差十万[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逆境」与「顺境」(梁国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