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佛教中国化思路
董群
本土文化向中国佛教提出的问题
印度佛教从传人中国开始,就面临如何处理与中国本土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儒教和道教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对佛教有反对和批评者,也有宽容和会通者。持前一类态度者,从批评佛教的角度,实际上向中国佛教的发展提出了在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对待这些问题,关系到佛教中国化的程度,影响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生长空间。
1、经济方面对佛教徒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不耕不蚕),却占有这种劳动成果。佛教发展过程中,修建华丽的宙宇、雕凿佛像等,都是对资财的大量消耗。这一层问题里实际上也反映出寺院经济和世俗经济之间的冲突。
2、政治方面大量的信徒出家,影响到国家的基本秩序,比如会导致物质生产人员,甚至服兵役人员一定程度的减少。佛教徒以方外之人自居,不敬王者,有一些僧人参预叛乱,佛教甚至会影响到朝代的长短及皇帝的寿命。
3、伦理方面是所有问题中最核心的,可以说,三教之间的冲突,最根本的是这一层冲突。主要有佛教徒的出家生活有碍于传统的孝道,削发、僧衣、不事嫁娶生养子嗣,都是受抨击的内容。一些信徒不守清规的现象也受到批评。
4、佛教本身的一些特点,也有到批评,比如,佛教大量的经典,被道教认为是不合适的。
佛教中国化的努力
1,开展各种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译经,全面介绍佛教经典。
2、开展对佛经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佛教的学派。
3、根据对中国文化和佛教经典的全面理解,创立中国佛教宗派,形成中国佛学流派。
4、确立政治上对国家权力的依赖,依国主而兴佛法。
5、确立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完善寺院经济。
6、有组织的传教活动,强化佛教僧团的建设。
禅宗的中国化思路
这里讨论的禅宗的思路,是特指慧能南派一系的思路。禅宗的佛教中国化的思路,是实现最大程度的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它认为,传统的中国佛教,还体现着一些缺陷,比如:
1、和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还不够。
2、过于依赖经典,过于强调学理思辨。
3、修行方式的规范化或格式化,繁而非简。
4、或者有的宗派虽然有简易的修行形式(其实似简而非简),但强调他力成就。
禅宗的思路主要体现为:
1、在佛教哲学方面,突出心性化主题,从人性角度讨论佛性,向儒家的心性论接近,强调众生即佛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儒家知识分子的主体性精神。
2、在修行方式上体现出庄学化的特性,强调自然任运,反对模式化的修习,更具灵活性。提倡日常生活的宗教,禅是生活,平常心是道。
3、提出居土佛教的设想,在家即出家,以便从形式到内容都和传统的孝道相符合。
4、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模型,注重现世生活,即东方是西方净土。
5、解除对经典的崇拜。
6、制订丛林清规,强调物质生产劳动,以此作为修的重要形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经济依赖性,反映自力的特点,增强了生存能力。会昌法难后,更能看出禅宗和其他宗派的不同应变能力。
7、随着社会历史状史的变化,注重与各儒教、道教以及佛教内各宗派的更广泛的融合。
但禅宗实现中国化之后,对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发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比如:
1、取消外在的共同信仰对象的权威后,实际上会消解信仰的作用。
2、中国化了的禅宗更适合于民间化的宗教生活,而民间宗教给政教关系的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极度的自信,人的一切不是交给佛,而是交给自己,实际上也易使一般根器者发生思想?昆乱,导致狂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