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郭耀华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4

第二章第二节 四、总结讨论(1)

四、总结讨论

(一)虚空

1. 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1],修行虚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产生明光,菩提心犹如大虚空,一切灌顶、曼荼罗、手印、事业、果位等皆无有[2],大圆满法从虚空中修炼一切,眼注虚空[3],最终获得虚空自然智、内证智。

2. 甚至藏传佛教噶举派也以虚空辅助修行,见地一致。密勒日巴云:“究竟觉之智慧犹如无云晴空。”如是平等而住,为进而分别清浊,于无云晴空下,背对太阳而坐,眼注视虚空,识自清净而无分别。马尔巴云:“不住于方不住分,但视离戏之虚空。”密勒日巴云:“宽松坦然住自地,觉水自分清与浊。”冈波巴云:“对会看者而言,虚空极好看。”[4]此时身内外境无执,无任何攀缘,达无分别智、虚空究竟觉,这种眼注虚空无修大手印,也就是大圆满正行彻却与脱噶修炼。

3.在北传佛经中,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5]、《小品般若波罗蜜经》[6]、《大方广佛华严经》[7]、《大宝积经》等对虚空波罗蜜、虚空智都非常重视,特别《大宝积经》中还提到:“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8]这与大圆满法最终修炼成果没有差别。此外,文殊师利菩萨认为,诸佛、诸法、智慧、解脱如虚空[9],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认为,大乘与虚空同等[10],且《宝云经》还提到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11];《合部金光明经》提到第十法云地是:“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12]因此可以说,大乘佛法和宁玛派大圆满法都非常重视虚空观、虚空瑜伽修炼。

(二)无有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中,第一章专门讨论“无有”的概念,认为一切法无有自性[13],与大乘佛法旨意相合,具有空性如来藏的特色。此外,无有还有其它用意:无有法[14]、无有能取心、无有佛故佛名亦复无[15]、不勤放下聚合离散皆无有[16]、无有法中诸法尽包罗[17]等等,其中无有法表示法性虚空,空中包罗万物,因此诸法尽包罗,大圆满法正行彻却脱噶修行,以通达无有十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为大圆满真正见地。[18]无有一切,包容一切,无有显现大有,平等无分别,对修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境界无执、不住,直到穷尽法界本觉智光出现,即三身任运唯一自然智显现。此即轮涅不二如虚空的心境。

2. 在大乘经典中“无有”有种种涵义,与大圆满法概念相合。讨论如下:

(1)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19]、《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20]、《大般若波罗蜜经》[21]等经中提到,实无有法可得;《在大方广宝箧经》提到,实无有法名之为净[22];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23];《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提到,无有法生亦无法灭[24];《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提到,无有法在真如外可说[25];《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提到,无有法染[26];《月灯三昧经》提到,无有法可证[27];《入楞伽经》提到,无有法生无有法转,如幻梦中见诸色事[28];《大智度论》提到,佛无众生相,无有法相[2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無有為法亦無無為法,一切法皆無實事,皆以无性而为自性[30]。大乘经典对空性产生的无有执着,无所得,要修行实证,才能获得菩提解脱。

(2)大圆满法本净自然智思想,是一种如来藏自性清净达到无自性解脱的看法,与般若经空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无有自性,实无有法可得的法界思维,最后连法性也不立,与《大智度论》一致;彻却与脱噶修行时不立一切见修行果,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见解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致;且本超因果修行见地,与《大宝积经》中所提到的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致,无有是一重要修行证悟的概念。

(三)无修元成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第三章针对“元成”、“无修”做专门讨论[31],一切法之“界”或“根处”本自元成,觉性菩提心摩尼宝本自具备万德,所以“元成无修”是大圆满法非常重要的修行见地。大圆满法强调的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空明大本净中,本性五光元成[32],出现明空赤露心境,这时不以语言文字说明,自能产生觉性元成空而明的状态,而回归本性静虑的元成之中。普贤法界整体是不可得的,都是法性心不作意,本来清净之显现,是故轮回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轮回亦无可舍,涅槃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涅槃亦无可成。轮涅不二,本性犹如虚空,没有作意勤修行,因此自性、诸法都是平等[33],那么心就住于全无所作,此为一切的枢纽,觉性本体不受业报,超越善恶[34]。此外,脱噶看光、看虚空修炼,心境是有修而保持离相无修状态,是一种无相境界。虹化是一种自然成就。而且现见赤裸之实相,心无任何作意,本觉自然智无修坦然住,远离因缘三世平等,无修包括无有十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35]

2. 大乘佛法也非常重视无修的境界,笔者深入讨论如下。

在《入楞伽经》中提到,虚空之性,亦无修行诸功德[36];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提到,觉性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37],这跟大圆满法最终心境一致;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第一義中聖人真知,無覺無斷無證無修。[38]此外,又提到无修无非修,心不缘于一切境界,是为平等心[39];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不增不减修,如本性故,非有非无修,无自性故[40],这跟大圆满法十无自性修炼一致;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41],这跟大圆满法无修元成、无有、无住、平等的修炼一致。

 

--------------------------------------------------------------------------------

[1]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3] 同上,第111页.

[4] 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6]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7]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8]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9] 《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11] 《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12] 《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13] 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页~63页.

[14] 同上,第29页.

[15] 同上,第61~62页.

[16] 同上,第39页.

[17] 同上,第53页.

[18] 同上,第47页.

[1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20]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22]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23] 《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24] 《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7页.

[25]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

[26]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2页中.

[27] 《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28] 《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29] 《大智度论》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54页上.

[3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页.

[3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32] 同上,第86~87页.

[33] 同上,第59~60页.

[34] 同上,第37~38页.

[35] 同上,第47页.

[36] 《入楞伽经》卷七,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37]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38] 《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十三册. 第18页中.

[39]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8页中.

[4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4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返回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2)
下一篇: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1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一节 自然智慧
 第三章 第六节 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第七章 第四节 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九节、第十节
 附录一《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北传佛经与藏译佛经(不含密续)A..
 第六章 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
 第七章 第三节 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三节 本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参禅法要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与认识 一 参禅的目的[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喇嘛仁波切教言[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一封关于食素的回信[栏目:道坚法师]
 基本佛法 1 皈依三宝[栏目:基本佛法]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增上生与决定胜[栏目:妙境法师]
 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栏目:蔡礼旭老师]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六十一、咕噜毕夏拿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相应238经 像毒蛇那样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智者大师的般舟三昧思想(姚长寿)[栏目:净土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