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3-064今生与来世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7

今生与来世——一        海涛  辑


1.一切有情众生皆有自业,以业为其果报,以业为其生因,以业为其亲依,以业为其依怙。有情众生的贵贱是由自业来加以划分的。

2.因果规律解说了众生之间的差异。若有众生伤害生命,以打猎为生,双手沾满鲜血,从事杀伤之业,残害有情,当他再获人生时,因杀生之报,即受短命。

3.此世虽苦难,亦有乐可寻;虽存在实有,亦应觅非有;此世虽热恼,亦有清凉池;虽三界如火,亦有涅槃得;此世虽恶浊,亦有至善境;虽实有生者,亦有无生地。

4.所有众生皆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剥夺他人的生命。

5.若有众生远离杀戮,放下屠刀,慈悲一切众生,再获人生时,因戒杀之报,即得长寿。

6.若有众生惯以拳头、瓦块、棍棒、刀剑伤害他人,再获人生时,百病缠身,此乃损伤之报。

7.若有众生无害人之习,再获人生时,即得享受健康之乐,此乃无害之报。

8.若有众生暴躁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发雷霆,瞋恚怨恨,再获人生时,面目狰狞,此乃易怒之报。

9.若有众生不躁不怒,不为阵阵诋毁声恼怒,无恶意怨恨,再获人生时,相貌庄严,此乃慈爱之报。

10.若有众生嫉妒成性,看不惯他人的成功、荣誉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于心,再获人生时,身体虚弱,此乃嫉妒之报。

11.若有众生顽固不化,骄傲自大,不敬应敬之人,再获人生时,生于低贱之家,此乃其贡高我慢,无恭敬心之报。

12.若有众生心胸豁达,不嫉妒他人的获取,随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荣誉,无嫉妒之心,再获人生时,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此乃非嫉妒之报。

 

今生与来世——二        海涛  辑


1.若有众生不善行布施,再获人生时,穷困潦倒,此乃贪婪之报。

2.若有众生乐善布施,再获人生时,即得家富盈满,此乃好施之报。  

3.若有众生恒顺众生,谦虚待人,尊敬应敬之人,再获人生时,生于高贵之家,此乃谦虚恭敬之报。

4.若有众生不亲善知识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为善恶、对错、应修非修、应做非做,何为自利自毁之事,再获人生时,愚昧无知,此乃不善求好学之报。

5.若有众生亲近善知识和善德之人,善向他们探求,再获人生时,智慧圆满,此乃上求好学之报。

6.一个嫉妒成性、吝惜傲慢之人,他的身上带有不愿向他人布施、轻看小瞧他人的习性。因此,注定要转化为贫穷、堕落至困境的菌体,二者之间具有亲和性。

7.佛教以智慧和慈悲之光,照耀和温暖了整个世界,给在生死大海中挣扎的每一众生施予慈爱之热流。

8.佛教的慈爱对贫者或富者都有感召力,因为佛法教导信徒要提高低贱者、帮助穷困者、需求者和不幸者,照顾病者、安慰痛失亲人者、同情罪恶者、启迪无知者。

9.一个人应不被恶言恶语忧恼;如同微风不粘网孔,一个人应不被这个无常世界的虚妄快乐所迷惑。

10.慈爱包容了一切众生,悲悯包容了痛苦之人,随喜包容了富者,而平等包容了善和恶、爱和非爱、乐和非乐。

11.悲悯是一种甜蜜的美德。它使高尚者有慈爱之心,为他人的痛苦而颤抖,有限的同情不是真正的悲悯。

12.悲悯之人像花一样温柔,他无法忍受他人的痛苦。

13.愿每一个人对一切众生培养无碍慈念,如同母亲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自己的独生儿子。

14.菩萨的行为完全受悲悯一切众生之心的驱使,绝对的无私。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3-063《鬼问目连经》
下一篇:03-065打开心灵的宝盒
 03-072释放心灵的力量
 03-012《菩萨行法》取自《惟日杂难经》
 03-055《骂意经》法语辑要
 03-036心灵语录
 03-005生命的真义
 03-006菩提心要(喜乐泉源)
 03-073《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03-065打开心灵的宝盒
 03-084幸福的菩提
 03-061《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65 绘像普门品颂(印光法师)[栏目:05 感应录]
 回向给某人,是否就能得功德利益[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二)[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略论中国近代佛学之复兴[栏目:业露华]
 闻法体悟[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念佛人的交友观[栏目:净土宗文集]
 绕塔或拜塔观想,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跟我一起拜佛绕塔,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一样观想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12 心也需要休息[栏目:铃木俊隆]
 一个人临终时处于昏迷状态,应如何帮助他不堕入恶道呢?[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7 法界赞[栏目:谈锡永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