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说通卷七(刘道开)
 
{返回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1

楞严说通卷七

  巴县居士了庵刘道开纂述

  成都沙门离指方 示鉴定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六尘而但举其四。语之略也)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此结答问辞也。阿难。汝初问道场。便说云何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惟在耳根一门矣。然求菩提道者。又要先持此淫杀偷妄四种律仪。洁白无点。皎如冰霜。良以四为根本。余为枝叶。根本既绝。枝叶何由而生。而贪嗔痴之心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口四。生必无因矣。阿难。且如是四事。若持之念念不忘。纤毫不犯。则心尚不缘于六尘。又何有于一切魔事哉。盖尘依念住。念绝而尘何所依。魔托尘入。尘忘而魔何所托。是则戒根清净。而后现业可违。定慧可发矣。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云何当作何况)。

  此令持咒以销宿业也。夫现业易制。自行可违。宿习难除。必假神力。今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洁而偏染。隐然若有驱策而不能自已者。皆宿习所召也。宿习者。即过去惑业种子。修三昧者。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但一心诵我佛顶光明大白伞盖无上神咒。良以斯咒。乃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上发光。坐宝莲华所说之心咒也。全是真心体用。秘密章句。威力无量。能除宿昔惑业习种。今四重正属惑业。岂不能灭除耶。且汝宿世。与摩登伽。恩爱习气。非是一生一劫。其来远矣。宜乎卒难灭除也。然当我化佛宣扬。及敕文殊往护时。登伽爱心永脱。立地成阿罗汉。如涂毒鼓。触之即死。如阿陀药。服之即疗。何其速哉。夫彼尚淫女。无心修行者。但以咒力冥资。遂尔速证无学。何况汝等在会声闻。发无上心。求最上乘。而又能持咒。有不决定成佛者哉。言其成佛之易。譬如顺风扬尘。有何艰险。信乎咒力之大。而诵持不可或缓矣。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此启下道场之问而结上持戒诵咒二义也。夫持戒诵咒之后。道场当建矣。若有末世众生。欲坐道场者。先须持戒。而持戒又在择师。师者人之模[墓-旲+汜]也。模不模。[墓-旲+汜]不[墓-旲+汜]。而能有成者鲜矣。故真清净僧。不可不遇也。若戒成已后。便当着新净衣。然香闲居。内外一如。身心俱洁。诵此神咒一百八遍。对灭百八烦恼。戒咒具足。然后结界。而建立道场焉。道场既立。坐道场中。求于十方现住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不但放光灌顶而已。若是末世出家在家。或男或女。既灭贪淫而持戒。又于道场。发菩萨四种弘愿。出入澡浴。外洁其身。六时行道。内摄其心。如是反闻自性。入流亡所工夫。至于久定不寐。经三七日。则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以令其开悟焉。所谓啐啄同时。朗然大悟也。道场之益如此。

  ○问。阿难见相发心。世尊斥之为妄。何故行人必求如来灌顶耶。答。阿难目见如来。不肯进修。故令其反观。今行人既已反观。故欲亲求灌顶也。

  ○细玩此科。总为道场而发。殊无定慧意。似不必蛇足。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此请结坛轨度也。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四种清净明诲。心已开悟。自知由此进修。必证无学。而道无不成矣。自揣但习反闻。即不须道场可也。若末世修行。必要建立道场。不知云何结界乃合世尊清净轨则乎。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爵-(采-木)+(木*夕*木)]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此涂地法式也)方圆丈六。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此结坛及坛场器用仪式也)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麋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罏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此供养法式也)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大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设卢舍那。(寂场真主)释迦(娑婆真主)弥勒(当来真主)阿閦弥陀。(智悲真主)诸大变化观音形像。(上同下合真主)兼金刚藏(伏魔断障真主)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火头金刚)并蓝地迦(青面金刚)诸军茶利(金刚异号)与毗俱胝(三目持鬟髻)四天王等频那夜迦。(猪头象鼻二使者)张于门侧。左右安置。(此像设仪式也)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此总明坛场法式也。欲修净行。必择净侣。欲容净侣。必得净地。既有净地。必设坛场。欲设坛场。必有轨则。轨则既备。使人不严而栗。不肃而敬。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虽欲不齐敬。不可得也。故人王宫殿轨则。法四象五行。法王坛场轨则。法四智六度。各以其法法之而已。

  ○此中表法。理所不无。然亦圣心所知之境。本难尽测。实非修行正要。学者亦不必过泥。而反误耳门正修之旨也。旧说一一分表。兹无取焉。

  ○律禁乳酪。供佛表敬。自无伤耳。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心专念。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光交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此明坛中诵咒得益也。初七六时诵咒。犹未纯一也。二七专心发愿。亦未纯一也。三七一心持咒。则心心不离此坛。念念不离此咒。而持咒工夫纯一矣。至三七之第七日。如来一时出现。镜光交处。承佛摩顶。是水清月现。感应道交。即凡心而见佛心时也。即此道场。而修正定。专习反闻。能令行人得大开悟。身心明净。犹如琉璃。一切密圆净妙。悉现其中。故知显修得密持为助。而功德正等无异矣。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此结言道场贵净贵专也。阿难。若此结界比丘。本身受戒之师。及同会中诸比丘等。其中有一人身心不清净者。则道场功德。多不成就。如鼠粪一粒。坏却满锅羹也。师友之不可滥取也。如此。若从三七以去。端坐安居。经一百日。其有惑障俱薄。慧性明悟。而称利根者。当不起于座。而得须陀洹果。径入圆之初信。纵其极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信得本来是佛。更不向外驰求矣。汝问道场。我言坛法行相建立。如是而已。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旨。身意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此重请说咒也。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以来。恃佛爱弟。但求多闻。而未肯潜心以求证无为。忽遭彼邪术所禁。心虽明了。而力不自由。犹如魇人。手足宛然。但心触客邪。而不能动。赖遇文殊将咒往护。令我解脱。虽蒙神咒。然文殊但是密诵以解难。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一则现在会中诸修行辈。一则末世当来在轮回者。皆得承佛密音。消业离苦。而身解脱。破惑证真。而意解脱矣。阿难请已。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虔请。而伫闻秘密章句焉。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此欲说咒而先放光也。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表依理起智也。光中涌出千叶宝莲。表依智发行也。有化如来。坐宝莲中。表诸佛皆从智行流出也。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从佛顶中之佛顶。放宝光中之宝光。表斯咒尊中之尊。妙中之妙也。一一光中。皆现无数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于虚空。表无量秘密神用。降伏魔外。无恶不摧也。于是大众仰观。既畏其威。复爱其慈。以此二怀。承顺如来。求其哀祐。而一心听咒焉。然必假放光如来宣说者。表从毗卢法身主口中流出也。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一)萨怛他佛陀俱知瑟尼钐(二)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鞥-合+(白-日+田)]弊(三)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啰婆迦僧伽喃(五)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六)南无苏卢多波那喃(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八)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十)南无提婆离瑟赧(十一)南无[恙-王+土]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十二)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十三)南无跋啰诃摩泥(十四)南无因陀啰耶(十五)南无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啰耶(十七)乌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无婆伽婆帝(二十)那啰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诃三慕陀啰(二十二)南无[恙-王+土]羯唎多耶(二十三)南无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诃迦罗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啰(二十六)毗陀啰波拏迦啰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恙-王+土]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无[恙-王+土]羯唎多耶(三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他伽跢俱啰耶(三十三)南无般头摩俱啰耶(三十四)南无跋阇啰俱啰耶(三十五)南无摩尼俱啰耶(三十六)南无伽阇俱啰耶(三十七)南无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输啰西那(三十九)波啰诃啰拏啰阇耶(四十)跢他伽多耶(四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二)南无阿弥多婆耶(四十三)跢他伽多耶(四十四)阿啰诃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四十七)阿刍[鞥-合+(白-日+田)]耶(四十八)哆他伽多耶(四十九)阿啰诃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无婆伽婆帝(五十二)[鞥-合+(白-日+田)]沙阇耶俱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啰婆啰阇耶(五十四)跢他伽多耶(五十五)南无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补师毖多(五十七)萨怜捺啰剌阇耶(五十八)跢他伽多耶(五十九)阿啰诃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鸡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他伽多耶(六十四)阿啰诃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无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鸡都啰阇耶(六十八)跢他伽多耶(六十九)阿啰诃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无萨羯唎多(七十二)翳昙婆伽婆多(七十三)萨怛他伽都瑟尼钐(七十四)萨怛多般怛嚂(七十五)南无阿婆啰视耽(七十六)般啰帝杨岐啰(七十七)萨啰婆部多揭啰诃(七十八)尼羯啰诃揭迦啰诃尼(七十九)跋啰毖地耶叱陀你(八十)阿迦啰密唎柱(八十一)般唎怛啰耶儜揭唎(八十二)萨啰婆槃陀那目叉尼(八十三)萨啰婆突瑟叱(八十四)突[恙-王+土]乏般那你伐啰尼(八十五)赭都啰失帝南(八十六)羯啰诃婆诃萨啰若阇(八十七)毗多崩娑那羯唎(八十八)阿瑟叱冰舍帝南(八十九)那叉刹怛啰若阇(九十)波啰萨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叱南(九十二)摩诃揭啰诃若阇(九十三)毗多崩萨那羯唎(九十四)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九十五)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九十六)毖沙舍[恙-王+土]怛啰(九十七)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九十八)阿般啰视多具啰(九十九)摩诃般啰战持(一百)摩诃叠多(一百一)摩诃帝阇(一百二)摩诃税多阇婆啰(三)摩诃跋啰槃陀啰婆[恙-王+土]你(四)阿唎耶多啰(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阇耶(七)跋阇啰摩礼底(八)毗舍嚧多(九)勃腾罔迦(十)跋阇啰制喝那阿遮(一百十一)摩啰制婆般啰质多(十二)跋阇啰擅持(十三)毗舍啰遮(十四)扇多舍[鞥-合+(白-日+田)]提婆补视多(十五)苏摩嚧波(十六)摩诃税多(十七)阿唎耶多啰(十八)摩诃婆啰阿般啰(十九)跋阇啰商羯啰制婆(二十)跋阇啰俱摩唎(一百二十一)俱蓝陀唎(二十二)跋阇啰喝萨多遮(二十三)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啒苏母婆羯啰跢那(二十五)[鞥-合+(白-日+田)]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啰菟瑟尼钐(二十七)毗折嚂婆摩尼遮(二十八)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二十九)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三十)税多遮迦摩啰(三十一)刹奢尸波啰婆(三十二)翳帝夷帝(三十三)母陀啰羯拏(三十四)沙[鞥-合+(白-日+田)]啰忏(三十五)掘梵都(三十六)印兔那么么写(三十七诵者至此句称弟子某受持)乌[合*牛](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般剌舍[恙-王+土]多(四十)萨怛他伽都瑟尼钐(四十一)虎[合*牛](四十二)都嚧雍(四十三)瞻婆那(四十四)虎[合*牛](四十五)都嚧雍(四十六)[恙-王+土]耽婆那(四十七)虎[合*牛](四十八)都嚧雍(四十九)波啰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啰(五十)虎[合*牛](五十一)都嚧雍(五十二)萨婆药叉喝啰刹娑(五十三)揭啰诃若阇(五十四)毗腾崩萨那羯啰(五十五)虎[合*牛](五十六)都嚧雍(五十七)者都啰尸底南(五十八)揭啰诃娑诃萨啰南(五十九)毗腾崩萨那啰(六十)虎[合*牛](六十一)都嚧雍(六十二)啰叉(六十三)婆伽梵(六十四)萨怛他伽都瑟尼钐(六十五)波啰点阇吉唎(六十六)摩诃娑诃萨啰(六十七)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六十八)俱知娑诃萨泥帝[口*隸](六十九)阿弊提视婆唎多(七十)吒吒罂迦(七十一)摩诃跋阇嚧陀啰(七十二)帝唎菩婆那(七十三)曼茶啰(七十四)乌[合*牛](七十五)莎[恙-王+土]帝薄婆都(七十六)么么(七十七)印兔那么么写(七十八至此句准前称名若俗人称弟子某甲)啰阇婆夜(七十九)主啰跋夜(八十)阿祗尼婆夜(八十一)乌陀迦婆夜(八十二)毗沙婆夜(八十三)舍萨多啰婆夜(八十四)婆啰斫羯啰婆夜(八十五)突毖叉婆夜(八十六)阿舍你婆夜(八十七)阿迦啰密唎柱婆夜(八十八)陀啰尼部弥剑婆伽波陀婆夜(八十九)乌啰迦婆多婆夜(九十)剌阇坛茶婆夜(九十一)那伽婆夜(九十二)毗条怛婆夜(九十三)苏波啰拏婆夜(九十四)药叉揭啰诃(九十五)啰叉私揭啰诃(九十六)毕唎多揭啰诃(九十七)毗舍遮揭啰诃(九十八)部多揭啰诃(九十九)鸠槃茶揭啰诃(二百)补丹那揭啰诃(二百一)迦叱补丹那揭啰诃(二百二)[恙-王+土]干度揭啰诃(三)阿播[恙-王+土]摩啰揭啰诃(四)乌檀摩陀揭啰诃(五)车夜揭啰诃(六)醯唎婆帝揭啰诃(七)社多诃唎南(八)揭婆诃唎南(九)嚧地啰诃唎南(十)忙娑诃唎南(十一)谜陀诃唎南(十二)摩阇诃唎南(十三)阇多诃唎女(十四)视比多诃喇南(十五)毗多诃唎南(十六)婆多诃唎南(十七)阿输遮诃喇女(十八)质多诃喇女(十九)帝钐萨[鞥-合+(白-日+田)]钐(二十)萨婆揭啰诃南(二十一)毗陀耶阇嗔陀夜弥(二十二)鸡啰夜弥(二十三)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檐(二十四)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十五)鸡啰夜弥(二十六)茶演尼讫唎檐(二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二十八)鸡啰夜弥(二十九)摩诃般输般怛夜(三十)嚧陀啰讫唎檐(三十一)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二)鸡啰夜弥(三十三)那啰夜拏讫唎檐(三十四)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五)鸡啰夜弥(三十六)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檐(三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三十八)鸡啰夜弥(三十九)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檐(四十)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四十一)鸡啰夜弥(四十二)迦波唎迦讫唎檐(四十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四十四)鸡啰夜弥(四十五)阇耶羯啰摩度羯啰(四十六)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檐(四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四十八)鸡啰夜弥(四十九)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檐(五十)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五十一)鸡啰夜弥(五十二)毗唎羊讫唎知(五十三)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五十四)索醯夜讫唎檐(五十五)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五十六)鸡啰夜弥(五十七)那揭那舍啰婆拏讫唎檐(五十八)毗陀夜阇嗔陀夜弥(五十九)鸡啰夜弥(六十)阿罗汉讫唎檐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六十一)鸡啰夜弥(六十二)毗多啰伽讫唎檐(六十三)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六十四)鸡啰夜弥跋阇啰波你(六十五)具醯夜具醯夜(六十六)迦地般帝讫唎檐(六十七)毗陀夜阇嗔陀夜弥(六十八)鸡啰夜弥(六十九)啰叉罔(七十)婆伽梵(七十一)印兔那么么写(七十二至此依前称弟子名)婆伽梵(七十三)萨怛多般怛啰(七十四)南无粹都帝(七十五)阿[恙-王+土]多那啰剌迦(七十六)波啰婆[恙-王+土]普吒(七十七)毗迦萨怛多钵帝唎(七十八)什佛啰什佛啰(七十九)陀啰陀啰(八十)频陀啰频陀罗嗔陀嗔陀(八十一)虎[合*牛](八十二)虎[合*牛](八十三)泮吒(八十四)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八十五)娑诃(八十六)醯醯泮(八十七)阿牟迦耶泮(八十八)阿波啰提诃多泮(八十九)婆啰波啰陀泮(九十)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九十一)萨婆提[鞥-合+(白-日+田)]獘泮(九十二)萨婆那伽獘泮(九十三)萨婆药叉獘泮(九十四)萨婆乾闼婆獘泮(九十五)萨婆补丹那獘泮(九十六)迦吒补丹那獘泮(九十七)萨婆突狼枳帝獘泮(九十八)萨婆突涩比[口*((禾*ㄉ)/牛)]讫瑟帝獘泮(九十九)萨婆什婆[口*犁]獘泮(三百)萨婆阿播[恙-王+土]摩[口*((禾*ㄉ)/牛)]獘泮(三百一)萨婆舍啰婆拏獘泮(三百二)萨婆地帝鸡獘泮(三百三)萨婆怛摩陀继獘泮(四)萨婆毗陀耶啰誓遮[口*((禾*ㄉ)/牛)]獘泮(五)阇夜羯啰摩度羯啰(六)萨婆啰他娑陀鸡獘泮(七)毗地夜遮唎獘泮(八)者都啰缚耆你獘泮(九)跋阇啰俱摩唎(十)毗陀夜啰誓獘泮(十一)摩阿波啰丁羊义耆唎獘泮(十二)跋阇啰商羯啰夜(十三)波啰丈耆啰阇耶泮(十四)摩诃迦啰夜(十五)摩诃末怛唎迦拏(十六)南无婆羯唎多夜泮(十七)毖瑟拏婢曳泮(十八)勃啰诃牟尼曳泮(十九)阿耆尼曳泮(二十)摩诃羯唎曳泮(二十一)羯啰檀持曳泮(二十二)蔑怛唎曳泮(二十三)唠怛唎曳泮(二十四)遮文茶曳泮(二十五)羯逻啰怛唎曳泮(二十六)迦般唎曳泮(二十七)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二十八)婆私你曳泮(二十九)演吉质(三十)萨埵婆写(三十一)么么印兔那么么写(三十二至此依前称弟子名)突瑟吒质多(三十三)阿末怛唎质多(三十四)乌阇诃啰(三十五)伽婆诃啰(三十六)嚧地啰诃啰(三十七)婆娑诃啰(三十八)摩阇诃啰(三十九)阇多诃啰(四十)视毖多诃啰(四十一)跋略夜诃啰(四十二)乾陀诃啰(四十三)布瑟波诃啰(四十四)颇啰诃啰(四十五)婆写诃啰(四十六)般波质多(四十七)突瑟吒质多(四十八)唠陀啰质多(四十九)药叉揭啰诃(五十)啰刹娑揭啰诃(五十一)闭[口*(隸-木+上)]多揭啰诃(五十二)毗舍遮揭啰诃(五十三)部多揭啰诃(五十四)鸠槃茶揭啰诃(五十五)悉乾陀揭啰诃(五十六)乌怛摩陀揭啰诃(五十七)车夜揭啰诃(五十八)阿播萨摩啰揭啰诃(五十九)宅祛革茶耆尼揭啰诃(六十)唎佛帝揭啰诃(六十一)阇弥迦揭啰诃(六十二)舍俱尼揭啰诃(六十三)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六十四)阿蓝波揭啰诃(六十五)乾陀波尼揭啰诃(六十六)什伐啰堙迦醯迦(六十七)坠帝药迦(六十八)怛[口*(隸-木+士)]帝药迦(六十九)者突托迦(七十)昵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七十一)薄底迦(七十二)鼻底迦(七十三)室隶瑟密迦(七十四)娑你般帝迦(七十五)萨婆什伐啰(七十六)室嚧吉帝(七十七)末陀[鞥-合+(白-日+田)]达嚧制剑(七十八)阿绮嚧钳(七十九)目佉嚧钳(八十)羯唎突嚧钳(八十一)揭啰诃揭蓝(八十二)羯拏输蓝(八十三)惮多输蓝(八十四)迄唎夜输蓝(八十五)末么输蓝(八十六)跋唎室婆输蓝(八十七)毖栗瑟吒输蓝(八十八)邬陀啰输蓝(八十九)羯知输蓝(九十)跋悉帝输蓝(九十一)邬嚧输蓝(九十二)常迦输蓝(九十三)喝悉多输蓝(九十四)跋陀输蓝(九十五)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九十六)部多毖跢茶(九十七)茶耆你什婆啰(九十八)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九十九)萨般嚧呵凌伽(四百)输舍怛啰娑那羯啰(四百一)毗沙喻迦(二)阿耆尼乌陀迦(三)末啰[鞥-合+(白-日+田)]啰建跢啰(四)阿迦啰密唎咄怛敛部迦(五)地唎剌吒(六)毖唎瑟质迦(七)萨婆那俱啰(八)肆引伽獘揭啰唎药叉怛啰刍(九)末啰视吠帝钐娑[鞥-合+(白-日+田)]钐(十)悉怛多钵怛啰(十一)摩诃跋阇嚧瑟尼钐(十二)摩诃般赖丈耆蓝(十三)夜波突陀舍喻阇那(十四)辫怛隶拏(十五)毗陀耶槃昙迦嚧弥(十六)帝殊槃昙迦嚧弥(十七)般啰毗陀槃昙迦嚧弥(十八)跢侄他(十九)唵(二十)阿那隶(二十一)毗舍提(二十二)[鞥-合+(白-日+田)]啰跋阇啰陀唎(二十三)槃陀槃陀你(二十四)跋阇啰谤尼泮(二十五)虎[合*牛]都嚧瓮泮(二十六)娑婆诃(二十七)

  咒者。祝愿也。佛以此咒咒众生。使众生道成德备而不知。如蜾蠃之咒螟蛉。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若云义言。显说。则因言生解。密说。则忘言绝解。此二门虽不同。实相须而成也。

  ○秘咒非但只是梵语。乃是一切圣贤秘密之语。盖梵语此方不晓。而天竺所共解者也。至于秘密。非但天竺。常人不知。即下位圣贤。亦不达上位之咒。故曰密也。

  ○孤山曰。诸经神咒。例皆不翻。天台会之。不出四悉檀。悉。遍也。檀。施也。初世界悉檀。盖咒者。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随方异说。令生欢喜益。此世界义也。二为人悉檀。盖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不相应者。即执治之。此为人义也。三对治悉檀。盖咒者。密默遮恶。余无识者。如微贱人。奔逃异国。讹称王子。国以公主妻之。而多嗔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来。主往诉之。其人语曰。若当嗔时。应说云。无亲游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为食。何劳复作嗔。说是偈时。默然嗔歇。此对治义也。四第一义悉檀。盖咒者。诸佛密语。唯圣乃知。如王索先陀婆。一名而具四实。谓盐水器马。群下莫晓。唯智臣解之。咒亦如是。祗一法语。遍有诸力。病愈罪除。生善合道。即第一义也。

  ○憨山曰。昔居五台。见梵僧持此咒。声极猛厉。问之。曰。此鬼神王名也。今呼遣嘱护。必用威力。非柔宛所任耳。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钵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通指全咒。为咒心。即心咒之谓也。非指悉怛等六字为心。以彼但是咒名耳。又详跢侄他此云即说咒曰。则唵字以下方是正咒。不过八句三十四字。前皆三宝并诸外护威名及实语助咒之类。为不能全持者。可从唵字持之。亦如准提九圣字之类。是也)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消散。(八苦八难皆与常途别异。寻常以生老病死配冤憎等后四为八苦。今以三途及根缺配之为八。而又赘以大小诸横尽其余苦耳。八难亦与诸经不同。今以贼兵王狱风水火饥为八。饥渴即饥馑。又赘以贫穷亦尽其余难耳)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大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啰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此显咒功能也。阿难。是佛顶光聚化佛所说大白伞盖秘密伽陀隐微奥妙之章句。号为佛母真三昧。故能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诸佛。皆由此出皆由此生。其用顾可测哉。是以十方如来。若以此咒心为因。决定得成无上极果。是因果须咒矣。十方如来。若执此咒心。如金刚剑。如毗卢印。执之则权衡在手。杀活由己。群魔外道。悉属指挥。是降魔须咒矣。十方如来。若依之凭之。而乘此咒心。便能坐莲普应。现佛身而满国土。十方如来。若含此咒心。如玉蕴山辉。珠藏泽媚。内秘德本。外演显教。便于国土。转大*轮。是现身说法惟咒矣。十方如来。若持此咒心。其自果已成者。能于十方。为他人摩顶授记。令其成佛。若自果未成者。亦于十方蒙佛授记。自己成佛。良以佛佛授手。祖祖相传。唯此一物。更无他物故。是自他授记。皆恃此咒矣。十方如来。若依仗此咒心。如如意宝珠。无适不可。故能于十方。拔济群苦。自地狱。以至大小诸横。同时解脱。拔济群难。自贼难。以至饥渴贫穷。应念销散。是救苦救难。皆恃此咒矣。十方如来。若随顺此咒心。能令四事具足。及得他心。故能于十方。事善知识。而四威仪中。供养无不如意焉。又能开心。通达法要。故恒沙会中。皆推为大法王子。而事师嗣法之用。有能外此咒者乎。十方如来。若行此咒心。或施之于事物。或应之于日用。令人心悦诚服。故凡往劫与此咒有亲有因者。皆得摄而受之。若小根劣器。与此咒无缘。闻之而惊怖者。令之不生惊怖。而摄亲转小之用。有能外此咒者乎。且也。十方如来。从初成道。以至入涅槃。皆因诵此咒心也。十方如来。灭后付法。心心相印。灯灯相续。自正法以至末法。皆以传此咒心也。可不谓始终全用者哉。然则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啰咒者。实诸佛之要用。而要用元自无尽。虽一日之间。从旦至暮。音声不断。字句不叠。以至经恒沙劫。终不能尽。所谓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也。抑此咒者。即是经中所说之大佛顶耳。尊胜无上。可不至敬奉持与。况汝等有学三果以前。未出分段。未尽轮回。若发心至诚。欲取阿罗汉果。乃不持此咒。而空坐道场。必定招魔。往往发疯发颠。多见怖人媚人境界。若谓不持咒而身心自远魔事者。无有是处。汝修正定。欲坐道场。专持此咒可矣。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疊*毛]。昼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此开许不诵而书带也。阿难。若诸世界。随其国土所有众生。将本国所产。或桦皮。或贝叶。或纸素。或白氎。书写此咒于上。而贮于香囊之中。盖是人心昏不敏。未能诵忆。故但令书写。或带于身上。或书于宅中。当知是人。尽其有生之年。一切诸毒。皆不能害。以此咒心。如阿陀药。诸毒触之。无不销散也。书写佩带之益如此。

  ○白氎。纸类。天竺所产。有价值无量者。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此详申护生助道之神用也。以前劝持中。略说助道护生。故此详言之。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有二功能。一者。救护世间众生。得大无畏。即救世获安宁也。二者。成就众生出世间智。即出世获常住也。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持诵众生。火水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此释救护世间得大无畏也。何谓其能救护世间乎。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此咒。或教他人诵此咒者。当知如是持咒之人。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小毒皆不能害。是恶缘不能成害矣。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是恶生不能加害矣。即有强欲加毒者。无奈此人咒力持成三昧。而心得正受。举一切咒诅。厌蛊毒药。以至万物毒气。入此人口。不但不能伤。抑且化成甘露上味。所谓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是也。且不惟恶不得加。并起恶亦不可得。凡一切恶星鬼神。及碜毒之人。当此人前。恶自不起。所谓睹德容而意销。望慈风而心化是也。且不唯不能起恶。而恶变为恩。祸转为祥。自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以诵咒利彼。皆领其深恩。而常加守护焉。可见吉凶祸福。转移在己。而咒力之救护世间者。亦云至矣。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暗也)速。(催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自此以下至悟无生忍皆释成就众生出世间智也。何谓其能成就出世间乎。阿难。护世间灾。鬼神可以与力。助出世道。非深位菩萨不可。当知是咒。即是金刚宝觉。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常有无数金刚藏王菩萨。并其眷属。而昼夜随侍焉。设若众生。悠悠修行。其心散乱。未决定常住三摩地者。但心忆此咒。口持此咒。是金刚王。亦常随彼。以其非放逸秽恶之辈。亦咒心之所在故也。而况乎决定发菩提心者。而又持咒。其随侍当何如乎。且不特随侍而已。菩萨心精。与行人心精。元自通吻一体。况兼以咒力。吾知此金刚藏王。必以精心暗催行人。而发其神识。使是人应时心开。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之事。决洞三世。了知无疑。而宿命先通焉。若不先发通明。则隔阴多昏。岂能长劫脱恶生胜。以至证果乎。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此明不堕恶趣也。是人以咒力故。既得宿命通已。从第一劫初发菩提心时。乃至后身因满。降生成佛之日。中间修行。永无诸委曲相。生生不生药叉罗刹。以至有想无想如是恶处。以此咒心。是白净法。是最上善。故诸趣不能染也。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此明不生下贱也。是善男子。于此咒心。或对本而读。或背本而诵。或图印而若书若写。或密佩而若带若藏。以此诸色供养。则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以此咒心。是至尊至贵之法。如太子处胎。贵压群臣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薰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此明现获功德也。此诸持咒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如来功德。悉与此人。由此咒心。具足万行。一切如来密圆净妙。悉现其中也。由前佛锡功德。又感未来劫中常与诸佛同生一处。盖与诸佛气分交接。心精通吻。佛不离心。心不离佛也。既常随佛。凡佛功德。一一有分。行人之所修。即诸佛之所证。打成一片。如恶叉聚。亲炙薰染。长劫而不离也。不特此也。又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以咒心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未得戒者。令其得戒。咒心具戒根也。未精进者。令得精进。咒心具进根也。无智慧者。令得智慧。咒心具慧根也。不清净者。速得清净。咒心具净根也。乃至人有宿障。屡欲斋戒。不得成就。咒能成之。或业碍地碍。及无师无坛。不得斋戒。许但持咒。同于斋戒也。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受即持也未受即未持咒时也)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四弃即杀盗淫妄四根本重罪。犯此者。永弃佛法之外。梵语所谓波罗夷罪也。比丘尼复如四弃。谓触八覆随也)诵此咒已。如是重罪。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此明现灭罪业也。阿难。是善男子。但能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持之先者。既持之后。无论破戒轻重。一时销灭。但罪既销灭。不可更造矣。又未持之前。纵经饮酒啖辛。种种不净者。一持此咒。则诸佛菩萨等。亦不以为过。或真慈开许。不能具斋戒者。亦听持之。虽然。须是真能拳拳服膺。永无忘失。方说得酒肉不碍菩提路也。不特此也。设行人清贫不备。虽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人清净处所持功德。若富饶者。又不在此例矣。又前之坛法。极难全备。纵不作坛。不入道场行道。而一持此咒。即是常住大定。真寂灭场地。犹愈于徒有坛相而不具定心者。故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又在家人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出家比丘比丘尼。所犯四弃八弃。皆罪业之不可忏者。然诵此咒已。如是重业。如猛风吹沙。灭除殆尽。更无毫发少留。然未持以前所犯。可仗咒力灭除。非谓持咒无畏。可以肆犯此恶也。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消雪。

  此灭过去业也。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造一切轻重罪障。前世未及忏悔。若能或读或诵。或书写此咒。身上带持。或安置身所住处庄宅园馆之间。如是历生积业。如汤销雪。岂难灭耶。所谓千年暗室。一灯能破也。

  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此结前成就众生出世间智也。持咒之力。既能为人生善。又能对治破恶。故行人不久皆得悟无生忍。得此忍后。罪福皆空。圣凡情尽。可以魔佛一如。遍涉苦恶诸趣。而无碍无择。斯为助道之成功矣。

  ○详前发通。乃是定心成就所发。今悟无生。乃是慧心成就所发。应知后位深于前位也。若准圆教。初住便证此忍。若准别教。当在十地以上也。

  ○按六科。前四即为人生善悉檀也。第五。对治破恶悉檀也。今此科。第一义入理悉檀也。而前之救难。后之应求。乃世界欢喜悉檀也。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此应是福利果报也)身命色力。亦复如是。(此是长命中复兼总明不衰百体康健也)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此明所求如意也。复次阿难。(云云)何况杂形。夫海宝千般。先求如意。以此咒心。是如意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故生时随心自在。而命终时。亦得随愿往生也。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即招提此云何供养处)或脱阇(幢也)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置也)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此显国界安宁也阿难。若诸国土(云云)悉皆销灭。以此咒心。是镇国宝。非和氏之璧。照乘之珠。所能并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此显民和岁丰也。阿难(云云)安乐。以此咒心。是四时宗。万象主。故雨晹时若。如庄生所云其神凝。使民不疵疠而年谷熟也。然亦须举国敬信。方获灵通。譬持咒者。多久方灵。暂时岂能速效。若也咒虽遍有。而束之高阁。曾无敬礼。或更置于猥亵之地。尘秽不收。而责其无验者。亦惑之甚也。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即二十八宿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八星即五行及罗计孛也)作种种形。出现世间。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消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此显转凶为吉也。亦复能镇(云云)永不能入。以变怪灾障等。皆是同分妄业所感。咒力叶乎百顺。故恶变悉灭于天。灾祥不入其境也。此方世主。出一善言。而荧惑退舍。况无上佛顶咒心乎。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稳。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此结劝当持也。夫咒力之大如此。是故如来。宣示此咒。凡以于未来世。保护初学修行人如得护身之符。使之安安稳稳。入三摩地。而更无一切魔害鬼害。及冤业旧债之恼害焉。然则汝及众中有学。及末世行人。若依我坛场。不犯四过。一坛不差。二戒不缺。三师不秽。四无疑悔者。我知其现身即证。所谓不历僧祇获法身矣。若谓是善男子。如是修行。而于父母所生现在之身。不得明心见性。豁然心通者。则十方如来。便是说谎欺人。为大妄语矣。而如来岂有妄语者哉。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修菩提以持咒修耳根圆通为上。后仿此。此金刚乃现具执金刚身。不同后之菩萨也)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大天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此上两天统尊众也)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此上八部统尊众也)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云师雨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即四值功曹之类)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此上照临主宰众也)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以舜若多主空神也。其形如风)无色界天。(无业果色皆无形类也。仗佛威光暂现耳)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此上地祇天神众也)。

  此明外众护持也。以此咒是毗卢心印。故凡所有处。百灵守护。又如大将兵符。符到令行。自然遵守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证究竟坚固之理。故称金刚。秘迹护持。故称藏。慈威尊胜。折摄并行。故称王。菩萨是其常仪。降魔则现持杵忿怒之相也)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彼指诸小鬼神既能发心好禅。彼亦自护行人。故不驱除而许令亲近。此外则不许矣)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此明内圣护持也。首楞严王。亦名金刚三昧。故金刚藏王。常加冥护。故知末世修行。纵有金刚断惑之智。若无金刚藏王。冥加护助。亦不能成也。

  ○此中修行。有正有助。若利根人。即从耳根一门正修足矣。若根器稍劣。必须入坛持咒为助行。方得成就。故持戒道场持咒。皆为助行也。此一大科其于经题四实法中正属修证了义。说三摩提令依妙心一门深入已竟。

  初科中修道分竟。

  ○此下旧判为证道分乃答阿难妙禅那之请也。盖解行双行。须知位次。若不识知位次。恐行人虚拟圣阶。便同佛境。而不知有浅深次第。故前之耳根圆通。如得门而入。此如升堂入室。以尽其奥耳。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薰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地(此当直接至何渐次二句)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干慧信前一位也。信住行向及加行名四十四心也)至何渐次。得修行自。(渐次者即最初干慧之前三渐次也。此二句当在三摩地之下)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此请修证位次也。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愚则难明。钝则难断。况耽强记。好为多闻。而于微细烦恼。住地深惑。未求出离。蒙佛慈诲选根。及加行二门。正助分明。进修无惑。故得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三摩地者。其始也。用何渐次。发足修行。当涅槃尚遥。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诣何方所。名入十地之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穷极因位。望世尊一一为我言之。作是语已。五体投地(云云)瞻仰焉。阿难至此。虽已得知还家道路。从脚跟下起。然不知到家有几许程途。故问自始至终。几何阶级。此如远行人问途经也。若远行人不得途经。不知里数。则中途告倦。止息化城。认为宝所。故必得其途经。明其里数。则不滞中途。直造如来大涅槃矣。

  ○阿难但问修证地位。而下文如来先明觉性。次辨迷妄。后示渐次者。盖妙性圆明。本无修证。因有迷妄。而灭妄还真。始有修证地位耳。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此许说也。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哉善。善哉。汝等乃能普为现在大众。及未来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起于凡夫。终于涅槃。请我预先揭示正修行路。使之从始至终。直超宝所。更无委曲。此甚盛心也。汝今谛听。吾当为汝说矣。于是阿难大众。合掌虚心。默然受教焉。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此先标二种颠倒也。佛既许说。乃言。阿难。当知此妙真如性。统众德而大备之谓圆。烁群昏而独照之谓明。既圆且明。纯是无上知觉。名言未彰。义相未涉。故离诸名相。彼世界众生。不过名相中实法。妙性既离名绝相。故本来无有世界众生。由最初一念。不觉妄动。遂有生相无明。因生相而复起住异灭相。惟其有生有灭。所以称之为妄。若灭此生灭之妄。即名为真。此实果也。约名真二字。是称如来无上菩提。约灭妄二字是称大涅槃。菩提转烦恼而成。涅槃转生死而是。故曰二转依号。此果名也。若论真如妙性。不惟无世界众生。亦且无菩提涅槃。秪以此心不守自性。随迷悟之缘。成圣凡之事。如金随工匠。缘成时。转作指镮。指镮随炉火。缘坏时。即复为金。成坏展转。但是一金。更无差别。如来藏心。亦复如是。但随染缘时。迷作阿赖耶。随净缘时。悟成如来藏。展转唯是一心。毕竟无别。是故若识无始。即法性为无明。若知今日。即无明为法性。所以二种转依果。当在二种颠倒因中求也。阿难。汝今欲修耳门圆通。真三摩地。从果前诸位。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种颠倒之因。以此二种颠倒不生处。即是如来真三摩地。前云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正谓此也。故知凡圣二途。皆由生灭迷悟而立。真如门中。实无是事矣。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众生二字当是二种两字之讹)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此总标无明薰真如成其染用为二种颠倒因也。阿难。云何名为二种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本觉真体。不守自性。通真通妄。而性明圆故。由其不守自性。故因妄明而发妄性。即业识也。因妄性而生妄见。即见分也。于是从毕竟无相之真。成究竟有相之妄。即相分也。总缘本觉体上。一念妄动。而有无明。因无明而转成业识。因业识而有见分。因见分而有根身器界。所谓无同异中。炽然成异矣。然此三细。皆从无中突然而起。故此能有之无明。与彼所有之众生世界。本无有因。为彼所生之因。亦非有住。为彼所住之处。如空中华。如睡时梦。诘之无根。觅之无本。即本此无住之无明。遂尔建立世界众生。二种颠倒。故知众生世界。总由无明薰变而有。由无明与见思互起。故有众生颠倒。由无明与根尘交涉。故有世界颠倒耳。

  ○性明圆圆字。乃流动之意。即随缘也。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薰已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若依本文云何名为众生颠倒。由是故有众生颠倒。一呼一应。中间虽有建立世界句乃带说也)。

  此别明众生颠倒由见思而起也。夫约随缘。故谓之性明圆。约不变。故谓之本圆明。妄业不能亏。曰本圆。妄惑不能蔽。曰本明。众生所以称颠倒者。良以迷此本圆明体。一念妄动。遂转此圆明之体。而成虚妄。此虚妄性。元从最初生相无明生起。非实有体。亦非实有所依之处。可见真不变。而妄本空矣。妄既本空。则妄无可离。真既不变。则真无可复。今欲将此无明。复归元真。即此欲真一念。便属妄想。已非真真如性。以其于无可离者而欲强离。于无可复者而欲强复故也。且也。既知其非真如性矣。而尚求复不已。则是从迷积迷。何由得见本来面目。但见满目尘劳。宛成虚妄之非相耳。由是复起见思二惑。非生也。而非因计因。非住也。而非果计果。非心也。而堕于邪智。非法也。而落于邪境。邪因邪果。邪智邪境。互相引发。故展转发生。由此见思二惑。发生力胜。薰成业相。业同则聚。聚久不无顺逆二事。互相感动其心。如以顺事相感动者。则成恩爱不舍之业种。以逆事相感动者。则成冤恨不舍之业种。以冤恨聚者。则相灭。以恩爱聚者。则相生。由是二惑二业之故。则有业系苦相。迁流不住。轮转不息。而众生颠倒。所由来矣。

  ○洞山云。学得佛边佛。犹是错用心。此即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之意。

  ○迷本圆明四句。指凡夫颠倒也。将欲复真以下。指外道颠倒也。凡夫从非有成有。外道从非真复真。凡外不同。颠倒则一。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无明)所有。(众生)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界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此别释世界颠倒由根尘而起也。世界本来清净。何有颠倒。悉由众生颠倒。织妄相成。成十二类。故世界亦成颠倒耳。此则世界颠倒。基乎众生。故大经云。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此之谓也。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能有之无明。与所有之众生。因有分段根身。建立有情界限。此界之名。所由立也。本无有因。为彼所生之因。亦无有处。为彼所住之处。皆由念念迁流。遂成三世。此世之名。所由立也。世有三世。界有四方。以三涉四。以四涉三。和合相涉。宛转皆成十二。故变化众生。亦应其数。而成十二类焉。是故世界皆因众生一念妄动。而内根外尘。无前无后。一时具足。且以六尘言之。凡物一动必有声。有声处必有色。有色处必有气。有气处必可嗅而触。有触处便有其味。有味处即知其为何物。知即意根也。法即法尘也。尘既如此。根亦宜然。由此见闻觉知。六乱妄想。成造业之性故。于是眼取色。耳取声。鼻取香。舌取味。身取触。意取法。六根六尘。十二区分。相织而成轮转。故一根一尘。现造一业。而余根余尘。亦皆冥伏。所以举一根。而六根具在。举一尘。而六尘齐彰。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等尘。与眼耳鼻舌等根。穷十二变。而为一周旋往复。能造根尘。既具十二。故所造众生。乘此根尘旋复轮转颠倒之相。亦具十二类。而有世界焉。十二维何。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是已。胎卵二种。与有色。有想。非无色。非无想。迷见分居多而生者也。湿化二种。与无色。无想。非有色。非有想。迷相分居多而生者也。又众生颠倒。是众生之别业。见所独故。世界颠倒。是众生之共业。相所共故。若破我执。证人空。断分段生死。而证有余涅槃。则众生颠倒始息矣。若破法执。证法空。断变易生死。而证无余涅槃。则世界颠倒始空矣。故曰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也。

  ○此论世界颠倒。惟因此界立。因此世成。确指世界。其余直至卷末。虽多世界字眼。而十二类生。皆极论众生。不可混作世界。随文总会。不必强为分别也。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此云凝滑。即胎中第一位也)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此下别列类生而此明卵生因果也。阿难。何谓卵生。依壳而生曰卵。卵惟想生。虚妄即想也。由因世界。虚妄轮回。迷不动之真体。而忽然妄动。于是俯仰天地。忽上忽下。忽起忽灭。偾骄而不可制。非颠倒乎。本此动颠倒故。以气而交。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以应八万四千烦恼感变。此能造之因也。如是故有卵羯逻蓝位。生生死死。流转于国土之中。为鱼为鸟。为龟为蛇。其类充塞。此所造之果也。至若鱼化为鸟。蛇化为龟。忽然忘游泳之态。而得飞鸣之体。倏然忘屈曲之状。而得蹒跚之质。乃至鹤鹤相唳。[鳥*兒][鳥*兒]相视。其类不可胜穷。而孰非颠倒之所致哉。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此云疱。即胎中第二位也)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此明胎生因果也。何谓胎生。含藏而出曰胎。胎因情有。杂染即情也。由因世界。迷此性净明体。而忽堕情尘。浑浊真性。杂染轮回。情生于爱。名欲颠倒。胎以精交。名和合滋成。情有偏正。偏则横。正则竖。名八万四千横竖乱想。此能造之因也。如是故有胎遏蒲昙位。流转国土。为人。为畜。为龙。为仙。其类充塞。人仙。竖也。龙畜。横也。此所造之果也。总一颠倒而已。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此云软肉。湿生初相也。既不入胎。故无前二位矣)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此明湿生因果也。何谓湿生。假润而生曰湿。湿以合感。执著即合也。由因世界。不知无住真心。如摩尼珠。随色现色。本无定形。而逐境奔风。趋时附势。执著轮回。趣颠倒故。于是和合暖成。如人情尽向热闹处趋去。所趣无定。如翻手作云覆手作雨。名为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位。为含蠢。为蠕动。如醯鸡蠛[蠓-卄+((並-(前-刖))-一)]之类。其类充塞。唯其平生不配道义。事事皆馁。无丈夫气。故感此蠢然无知之报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羯南此云硬肉。以蜕即成体无软相也。自下皆称羯南者。盖第五钵罗奢佉。曰成形则各随相貌非通称也)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此明化生因果也。何谓化生。无而忽有。曰化。化以离应。变易即离也。由因世界。倏敬倏怠。忽喜忽怒。朝三暮四。变易轮回。不知真主人公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反面是背非。口憩心苦。假颠倒故。如此假人。触处变其所守。厌故喜新。好丹非素。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脱故趣新。为转蜕飞行。如雀化为蛤。转飞为沉。蜣螂化蝉。蚕化为蝶。转行为飞。不同形而相禅。其类充塞。唯其生平。毫无操守。触处生变。故感此果也。

  ○问。经云地狱及诸天。一一皆化生。此专指转蜕之类何也。答。化生染处。名和合触成。天染处。地狱闻腥。皆转托业化。非意生妙化。故可于转蜕飞行中摄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此明有色因果也。何谓有色。由因世界。不知自性具有大智慧光。周遍法界。本无留碍。而反事水火日月以求明。因明立所。遂成障碍。不得圆通。非颠倒乎。弃自己无尽之光明。而反认昭昭灵灵者。以为极则事。于是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籴乱想。所谓弄精魂者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在天为日月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以至一切精明神物。微及爝光蚌光。其类充塞。无非障颠倒所受之报而已。

  ○色界诸天。皆坐于此。以诸天皆有随身光明故。又涅槃经云。八十神。皆因留碍想元。成此精耀故虽至精至神。亦未离乎乘彼轮转。颠倒相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沉。其类充塞。

  此明无色因果也。何谓无色。由因世界。厌有著空。灭身归无。名销散轮回。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为惑颠倒。厌有归无。则依晦昧空。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所谓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为空虚散漫。即无色界天。为销磨沉没。即主空神。其类充塞。无非惑颠倒所受之果而已。

  ○问。有想无色。不成业体。凭何亦称羯南。答。虽无业体。不妨业系有生。故亦称羯南。取义而称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此明有想因果也。何谓有想。由因世界。邪慕灵通。逐影忆想。依稀似是。仿佛不真。名罔象轮回。执影而遗真。为影颠倒。旦夕撮心。悬在一处。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云道之为物。恍恍忽忽。皆见其影。而未真见本来面目。又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惟用之愈久。故愈结而不散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为鬼神精灵。无有实色。但有想相。皆因错乱修习。得其影而不得其真。故虽具五通。未得漏尽。其类充塞。无非影颠倒所受之果而已。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此明无想因果也。何谓无想。由因世界。不知自性本来圆活。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如日中宝石。色无定形。似水上葫芦。不可按捺。而勉强抑伏。如压石草。如夹冰鱼。谓之魂不散的死尸。岂非愚钝轮回。而成痴颠倒者乎。以此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所谓隳肢体。黜聪明。而成寒灰槁木。绝无暖气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由其不了谛理。固守愚痴。痴钝之极。其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如华表生精。黄头化石之类。其类充塞。无非痴颠倒所受之果而已。

  ○以上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皆是修行而不得其真者。故派成四类。

  ○莲师曰。枯槁则无想矣。又曰乱想者何也。盖枯槁如草乍枯。根本未绝。时至复生。故土木金石。以顽定力而成顽物。故遇缘触情生。依旧流转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鰕为目。其类充塞。

  此明非有色因果也。何谓非有色。由因世界。不知自性不与诸尘作对。万法为侣。卓然立于物先。而反恃他人。以为己力。待物成用。为相待轮回。迷失天真。绵著浮伪。为伪颠倒。沾染势力。资藉声名。为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狐假虎威。客行主令之类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所感之果。本非有色。而待物成色。以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如水母以水沫为体。以鰕为目。乃至一切依草附木诸鬼神等。以及身中八万四千户虫。其类充塞。而伪颠倒之趣苦矣。

  ○此下四生。妄之甚者。温陵所谓迷情愈妄。化理转乖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如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此明非无色因果也。何谓非无色。由因世界。不知自性具有恒沙称性功德。不能引之发生。反以邪语邪业。熏习引诱。而易其性。以是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若今之书符捻诀呼神召鬼之类是也。以如是之因。故所感之果。本非无色相。而又成无色羯南。以呼召则有。故非无色。不召则无。故无色。如是流轮国土。为咒诅厌生。若樟柳木人以咒力故。说吉报凶之类。其类充塞。此由因中呼召鬼神。故果上为人呼召也。而性颠性之趣苦矣。

  ○世间别有一种邪神邪鬼。听人驱役。若夫正神。非至诚至德。则不能感。岂妄人所能呼召哉。以上二种。皆合之变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易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此明非有想因果也。何谓非有想。由因世界。不知真君是最亲之物。而反背之。乃以非己亲。而强以为亲。非己子。而强以为子。非己物。而强以为物。实离而强合。谓之妄合轮回。二妄相合。性情罔昧。谓之罔颠倒。于是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谓回他人之所有。而互为己有也。以如是之因。故所感之果。非有想相。成想羯南。盖他人之物。本无心与我。故曰非有想。而我强而有之。乃成我想。故曰成想。如彼蒲卢。本为桑虫。非有蜂想。而卒成蜂想。异质相成。其类充塞。良以因中好为诬罔。取他物纳为己有。故果中亦被他物取为己有也。而罔颠倒之趣。不更苦乎。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此明非无想因果也。何谓非无想。由因世界。不知一切众生。同为一体。皆是先世父母亲戚眷属。由昏昧故。互相食啖。作诸怨对。谓之怨害轮回。冤杀相寻。为杀颠倒。于是和各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谓父母爱子。无所不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今反忘至恩至爱。而害之食之。此诚不忍愿闻。是天下极怪异事也。以如是之因。故所感之果非无想相。无想羯南。盖推论此生。原为怀冤图报而来。故曰非无想。而事出意想之外。故又曰无想。如是流转国土。如土枭附土块为儿。破镜以毒树果为子。其子长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良以因中蒙人至恩至爱。而反负恩仇害。故被冤对来酬。虽子而实冤也。而杀颠倒之趣。不更苦乎。

  ○按史记孝武本纪。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孟康云。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故百祀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人之误也。以上二种。是离之变也。

  ○钟云。怨害。非止寻常之怨也。盖施恩负恩。恨入骨髓。杀颠倒者。向来施恩因缘。至此全成杀机矣。怪。谓怪异之境。如毒树果之类也。冤恨既深。故触著怪境。托为生缘。遂起父母可食之想。而不觉身入块果中矣。本有食父母想。故曰非无想相。又托生在块果中。故曰无想。嗟乎。此何等事。而有是想。此何等想。而有八万四千之多。穷其起处。只是怨害为因而已。怨毒之于人。甚矣哉。吾辈慎勿令人怨。亦慎勿怨人也。


{返回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说通卷八(刘道开)
下一篇:楞严说通卷六(刘道开)
 楞严经述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陆西星)..
 准提净业卷之一(谢于教)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安士)
 西方合论卷之四(袁宏道)
 楞严说通卷四(刘道开)
 楞严说通卷八(刘道开)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三(李贽)
 楞严经说约 第三卷光字集(陆西星)
 楞严经贯摄序(刘道开)
 楞严经述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陆西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述修持上师瑜伽正行的要点[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四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