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相互依存性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18

相互依存性 
 

  正确地说,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但是,所谓的空性,并不是指现象完全不存在,也并非指一切事物都是空洞或虚无的。空性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的显现都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它们都互有关联。前面曾经讨论过,我们将“我”的观念广泛地投射到一切事物,这些事物实际上是由许多、许多事物合成的,并不是单一的。所以,当我们去寻找所谓的“我”时,便无法找到一个叫做“我”的单一事物。仔细地审察时,我们会发现“我”完全不存在,[我]事实上是空性的;然而在相对的层次上,我们将[我]的这个观念投射出去,便因而形成了“我”的相对存在。有时候,我们将自我的观念和我们的身体联想在一起;有时候则和意识连结一起;有时候甚至将“我”或“我的”观念和我们所居住的国家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的观念和某种事物有关,它以某种事物为基础,依存于诸如身体或国家的观念等事物上;然而,当我们去寻找它时,我们却找不到它。它是空性的。
  当我们研究空性时,我们审察事物是如何显现的,也就是一件事物的存在性如何取决于其他事物,或一切事物的显现是如何相互依存的——所有一切外在事物都互有关联,并系决于彼此。然而,当我们仔细地、严格地去寻找任何“事物”时,我们找到的是空性——它们并没有任何实质。
  例如,如果我们拿着一根两吋长及一根四吋长的香,四吋的那一根比较长,两吋的那一根则比较短。如果我们把这两根拿给一百个人看,并问他们:“哪一根香比较长?”他们全部都会说:“当然是四吋的那一根比较长。”接下来,我们再拿一根六吋长的香,并且把两吋的那一根放开,四吋的那根就变成比较短的。这时,如果我们询问一百个人的意见,他们全都会说:[六吋的那一根比较长,四吋的那一根比较短。]可见,若我们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不能真正说这是长的或这是短的。我们看到事物的相对定义,而这个相对定义取决于和这个事物有关的其他因素。事物依彼此而定,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而且这就是一切现象显现给我们看到的方式。它们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意义是因为和其他事物的关系而产生的。
  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性应运于一切事物,但是经由观察者心识的认知和标示分类而显得特别明显。如果我们将观察者心中长短、大小的观念去除,那么,事物本身就没有长短或大小。只有当观察者出现时,他的相对性观点决定了这是大的、这是小的、这是好的、这是坏的、这是美丽的、这是丑的……等等。若没有观察的心,这些特征都不会出现。所以,现象的愉悦或不愉悦取决于觉受者和它的关系。如果他执爱某件东西并想得到它,它就变成一件很好及令人欲求的东西;如果这是他不喜欢的东西,那么它就变成令人讨厌、应该丢弃的东西——这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者的心。相互依存性主要依心识对外显世界所下的定义而生。
  因此,事物的意义取决于做观察及下定义的人。例如,倘若两支老虎碰面了,而且都觉得对方很有魅力,双方心里都在想:“啊!真好!”然而,当一个人看到一支老虎时,他心里想的是:“啊,好可怕!”而不是:“啊,多么美丽!”反之,倘若他碰到另一个人,他们彼此心里都在想:[啊,真好!是我的朋友!]然而,当一支老虎看到一个人时,他不会想:“啊,真好!是一个人!”他会想:“啊,食物!”由这些不同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物体本身并不包函良好、美丽、食物或可怕等特质,这些特质是由和这个物体有关的人加以标示分类、定义及陈述而产生的。我们有标示分类及定义一切事物的倾向,而且,我们会把物体视为真实的。纵使我们的观念是基于一种相对、依属的过程。事物只是应合我们的显相,但是,我们却因而认为它们具有真实性。
  显然,事物的相对存在性取决于观察者的心。因此,佛陀给予空性和相互依存性同时存在的开示,并指出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相互依存或相对存在性(relative existence)及空性是同行并进的,两者同时发生且紧密结合,如同老虎和人所指出的:物体本身并没有绝对的特质永存其中,物体由于观察者而有相对的特质。由于相对世界的相互依存性,各种相对的特质因而显现出来。但是,当我们严密地加以审察时,物体并不含有任何具有绝对价值的特质。假若我们去寻找所谓美丽、可食性或香枝的长短等的绝对特质,我们将无法找到。
  在相对的世界中,事物不断地应合我们而显现,纵使它们的本质纯然是空性的。这表示,痛苦及一切事物发生于相对的层次。可是,当我们真正去搜寻时,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痛苦,我们只找得到痛苦的空性。所以,在我们的相对性生命中,我们所有的各种觉受、经验全部都是相互依存的。在这个迷惑的存在之中,我们制造了各种不同的烦恼和染污:有时候,我们贪执外物;有时候,我们对各种事物或他人产生嗔恶心;有时候,我们的嫉妒心或傲慢心变得很强烈。克服这些烦恼的方法,不在于改造外在的现象,而在于转变觉受外境的心。这就譬如我们有一位敌人,我们无法轻易地除去这个敌人。所以,摧毁外在的敌人并不是很实际的作法。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对把那个人当成敌人的“心”下功夫,我们就能够把敌对的关系改变为慈悲心及宽容,那么,拥有一位敌人的情形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你和“敌人”的相互依存性已经改变了。为了帮助我们的学习如何进行这一类的转化,佛陀教导我们空性及相互依存性是同时存在的。


 


{返回 创古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世俗谛及胜义谛
下一篇:三乘佛法心要·大乘·四无量心
 月灯·圆融之了解·第三十四章 安隐德
 三乘佛法心要·大乘·契入法道的三种方法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2
 中阴教法:破瓦法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 5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苦圣谛
 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功德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八种逆境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四加行
 转心四思惟·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珍贵人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外道大略之相[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两套袈裟[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人有二十难之十一 广学博究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粮食和蔬菜上长了虫,怎么处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药师佛心咒[栏目:新编佛教念诵集]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释德檍)[栏目:人间佛教]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前赞叹舍利弗之智。[栏目:界定法师]
 心清净,身就清净[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