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6

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吃饭能否成为修行,关键就在于对待饮食的心态。丛林的斋堂又名“五观堂”,也是要求僧众在受供时“食存五观”。五观的内容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着自己所吃的每一口饭,会有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我们不耕不织,却在此安然享用,由此生起感恩之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同时还要想想自己有什么资格和德行接受他人供养?如果德行未具而受供,是有损福报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惜福,更要培福。如果不慎将现有这点福报耗尽,修道障缘将会更多。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用餐时应该保持观照,不起贪嗔。这是饮食中常有的两种状态,合口味就拼命贪吃,不合口味就心生烦恼,这就被舌根所转了。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饮食不是为了长得好看,也不是为了贪著美味,而是为了治疗饥渴之病。戒律中,将饥渴等身体所需称为“故病”,即与生俱来的疾病,食物不过是疗病良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们吃饭,是为了修行、为了成就佛道、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如果有这样的发心,无论吃什么都消受得起。否则,在寺院享受十方僧物时,自己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以上五种观想都是帮助我们在吃饭时提起正念。当然,其中有一些是特别针对出家人而说。但核心有两点,一是远离贪著,二是端正发心,为利他而吃,这也是每个在家众应有的认知。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下一篇:看不见的菩萨
 真的信因果了吗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坐看云起
 向左转,向右转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如何依止善知识
 靠什么成为法器
 佛诞日的忆念
 菩提心与空性见(摘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二节 达摩、慧可、僧璨的真性与自..[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恒善念度难关[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胜鬘经 4 摄受正法章[栏目:胜鬘经·白话文]
 西藏行[栏目:蔡惠明居士]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8.死 品[栏目:第一卷]
 梦中梦因果问答 12 什么业力让我太太起初没有被我家人所接受,需要...[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脾气是障道的因缘[栏目:宣化上人]
 说吉话祥 十二 善顾妻儿子 Puttadārassa saṅgaho[栏目:说吉话祥]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平等的慈悲心是怎么修出来的?[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