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五集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0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  (第五集)  2001/6/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41-0005

  请掀开讲义第三面第七句看起。

  【十一、普入一切智智海故,发大智心。】

  这是菩提心十一句最后的一句。『一切智智』,用了两个智,是文字上的省略,它的意思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佛」这个字,意思就是含有三种智、三种觉。三种觉常说,大家都知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智比较少说。我们知道,「智」是体,「觉」是用,没有智,哪来的觉?三种觉当然就有三种智。

  什么叫做「一切智」?在佛经术语里面说,一切智是「知法总相」。什么叫「道种智」?道种智是「知法别相」。这都是佛学的术语,我们一定要加以解释,否则大家还是不好懂。所谓总相,就是同相,共同的,我们常说,常常听到佛家讲,「万法皆空」,空就是同相。换句话说,是从一切法本体上说的,体确实是空寂的,一切万法的体都是空寂的。现相,现相则有千差万别;体不可得。《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灭的,就是因缘所生法,都叫做有为法。一切动物有生老病死,换句话说,他有变化,他不是永恒不变的,刹那刹那都在变化,这一类的都叫做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我们讲地球、讲太阳系、讲银河系,科学家告诉我们,有成住坏空。太阳也有失去光辉的一天,宇宙也会有毁灭的一天,成住坏空,佛在三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所以一切法,体不可得。体有没有?体有,决定有;没有,怎么能现相?体是空寂的。说万法皆空,是从体上讲的。这一种智,叫做一切智。

  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道是道理,种是种种。也就是说,宇宙之间森罗万象,这种种现象是什么道理形成的,什么原因形成的,这个智慧是从现象上说的,现象非常复杂,知道这样的智慧就称为道种智。一切诸法,我们讲生灭的理论、生灭的现象、生灭的过程、生灭的因果,这都是属於道种智。

  第三种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的,我们称为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的特色,就是诸法的理体跟现象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说,一切智跟道种智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总把它分做两个,佛在经上常常随顺我们众生的知见,说总相、说别相,也把它分成两个来讲。但是如果总别是二,那就变成哲学上的问题,那就不是佛法。诸位总要记住,佛法是不二法,如果说总相跟别相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如何能够把总相跟别相融合成一不是二,这就是佛法,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正觉悟了。

  这三种智配在果位上,声闻证得一切智,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证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的总相,所以他们对於一切诸法不执著,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在《金刚经》里面讲就是无我相,四相里头无我相,这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你要问,宇宙人生种种现象,这是什么一回事,阿罗汉不知道,阿罗汉只知道万法皆空,不知道万法是怎么有的。菩萨智慧知道幻有,他也知道诸法体是空的,相是有的,但是空有还合不起来,没有法子融合成一,我们叫做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所讲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在这一个阶层上,这两面他都会讲,但是他合不起来。要到如来果地,这两个就合起来了,空跟有是一,《般若心经》上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现相,就是有;空就是本体。本体是空不是无,如果空解作无,那就错了。本体有,有为什么说他做空?因为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也嗅不到,甚至於你用心去想也想不到,六根都没有办法接触得到,所以说它为空,但是它确确实实有。因为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能变,一切诸法是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我们也叫做空性,或者称为性空,性空跟空性一个意思。佛才彻底明了,所以佛证得一切种智。这个地方「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这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一个名词跟诸位解释过了。

  下面我们再看『普入』,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眼就是「普」。「入」就是我们俗话讲证得了,或者我们今天所讲,他体会得到了。他体会得到,可能他体会是局部的,局限的。只有如来果地上才普,普到什么程度?从现相上来讲,一毛端,毛是我们汗毛,一毛端,毛的尖端;一微尘,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讲,菩萨的法眼才能看到微尘。微尘究竟有多大?实在说,佛经里面讲的微尘,大概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原子、电子、粒子。科学家说的名称跟佛家讲的名称不一样,但是是同样的东西。科学家用仪器观察到,佛不要用仪器,佛眼睛就看到,佛的眼睛比显微镜还高明。佛在经上用比喻跟我们说,说牛毛,牛毛很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尘,有一粒尘在牛毛的尖端上,它非常稳固,它不会掉下来,那叫「牛毛尘」。佛说把牛毛尘分成七分之一,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多了,羊毛的尖端上一粒尘土是牛毛尘的七分之一,这个分法。把羊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我们知道水密度已经很高,这一粒微尘,它在水里面可以自由活动不受障碍,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懂了,水分子的结构当中确实有空隙,这一个很小的物质就像原子、电子一样,它可以在里面活动没有障碍。水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那就叫「金尘」,金是金属,金属的密度比水大,但是还有空隙,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我们能看到,它就像铁丝网一样,确实它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金属里面活动没有障碍,铜墙铁壁它一样穿过去,它不受障碍。金尘还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才叫做「微尘」。我们要晓得,佛经上常常讲的微尘是这说法,不是我们看到空中漂浮的灰尘,漂浮的灰尘就太大了,我们普通肉眼都看得很清楚,所以一定要晓得佛讲的意思,这个一定现在高倍显微镜之下才发现。但是微尘还可以分,微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做「色聚之微」。它还能分,还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佛说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就变成空了。极微之微也叫做「邻虚尘」,跟虚空做邻居,它再一分就空了,就没有了。

  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今天科学所发现的极小的体积,是不是佛经上讲的微尘或者是极微之微,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来确定,但是科学家的发现跟佛所讲的非常接近。「普入」,在极微之微里面,佛也契入,小能够契入极微之微,大能契入虚空法界。无论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矿物也好,乃至於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现象,都包括在其中,佛有能力普入。

  「一切智智」在哪里?究竟圆满的智慧,无所不在。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没有边际,广没有边际,深也没有边际。这种智慧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我们一切众生人人具足。如果一切众生包括所有一切动物,可以说是各个具足,蚊虫也具足、蚂蚁也具足,蜎飞蠕动无不具足,饿鬼也具足,地狱也具足。可惜六道众生虽具足,它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迷了。我们常讲,迷失了自性、迷失了真心。我们真心本具的无量智慧就是这一句,「一切智智」。我们自性本具一切德能,德能就是前面所讲的「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了清净心。自性本具无边的相好、无量的相好,就是第九句,「见一切佛妙色身故」。所以,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相好都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

  於是我们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不学佛不行吗?世间有一等人,他说我在世间做个好人就行了,处事待人接物问心无愧就好,我要学佛干什么?这种人还是迷而不觉,在世间做个好人,不错,问心无愧,很难得!但是自性里面的无量智慧,想不想恢复?无尽的能力,想不想恢复?无量的相好,想不想恢复?无量相好,前面用个身,我昨天跟诸位说过,「一切佛妙色身」,妙色身不仅仅是身相妙。我们通常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实佛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叫劣应身,这哪里妙?真正妙色身,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才叫做妙色身。但是这个妙色身是有局限的,没有普。普是什么意思?样样都妙,我们的身妙,我们眼睛所见的一切色相妙,耳朵所听的一切音声妙,鼻所嗅的香,气味妙,舌尝的味妙,身的感触妙,没有一样不妙。原来虚空法界,佛家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样样皆妙,这是妙色身的圆满义,没有一样不妙。

  为什么它会这么妙?因为是唯心所现,真心所现的。能现的心妙,所现的相焉能不妙?这一切妙色就在我们自己眼前,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麻烦就是,虽在我们眼前我们见不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我们的生活环境,眼见色,耳闻声,身心所接触的都是秽浊不堪。为什么会变成这个现象?佛在经上讲,这个现象的变化谁在那里主导?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阿赖耶识,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末那识。我们凡夫不会用真心,我们用什么心过日子?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乃至於我们今天修学佛法,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所以怎么学都不开悟。八识五十一心所是迷,不是悟,迷不能帮助你开悟。怎样才能开悟?把迷放下、舍弃,自然就开悟。所以法相唯识宗的善知识,他教人修行,有一个口号,教人「转识成智」,怎么转法?要把识放弃,就转变成智慧。他所讲的,「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一切种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末那是执著,放下执著就平等,有执著怎么会有平等?「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妙观,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一切法的妙好庄严你真的见到了,你只要有分别,你见不到。所以你有分别心,你见不到妙色身,见不到妙色;你有执著,你就见不到平等;你有阿赖耶,「阿赖耶」叫含藏,集结种子。这话都很难懂,我们换句话讲,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会在心里头落印象,这大家比较容易懂一点,落印象就是阿赖耶,你的大圆镜智就没有了,统统被障碍住了。

  三种智慧本来具足,现在也没有失掉,麻烦就是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把它挡住、障碍住了。好像天空当中的太阳,光明普照,这几天香港阴雨,我们这几天都看不到太阳,浓云密布。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像这些浓云一样,把太阳遮住了,把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虽有,不起作用。所以法相宗的祖师教我们放下,放下八识五十一心所,你就明心见性,自性里头本具的功德统统现前,智慧也现前,能力也现前,相好也现前。你说修行,你有没有功夫,你功夫得不得力,从哪里看?就从这三方面看。你的智慧有没有增长?你的能力有没有增长?你的相好有没有增长?相好包括你的体质、你的面貌。这桩事情连算命看相的他都懂得,「相随心转」,这话有道理。我们心里欢喜,相就是欢喜相,心里要是有苦恼、有忧虑,相就很不好看,太明显了。真正学佛,相好看,为什么?常生欢喜心,他相貌会改变,体质会改变,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境随心转」;我们的相貌,我们的体质,跟我们心或者是识,相对来讲都是境。

  我们讲心,真心,我们讲识是妄心,不管是真心,不管是妄心,真心能现相,妄心能改变相状。所以修行修什么?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平等就是真善,不平等没有善,纵然说善,假善不是真善,真善决定是平等的。所以用浅显的话来说,我们只是修纯净纯善。做到纯净纯善,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就是诸佛如来。所以我把纯善说做平等,这意思很深,平等才真正是纯善,如来果地上做到了究竟圆满。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十法界,十法界显著的不相同,什么原因造的?《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因缘,这话说得对!无量因缘就很难讲,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缘最重要?佛给我们说出来了,作佛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平等心。

  佛是平等心,佛真正是止於至善。我们看彩画的佛像,都会在佛像头部画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常常看到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梵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写法不一样,读音一样,意思一样。这三个字念「唵、阿、吽」,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圆满了。「唵」是身善,我们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是口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善,不贪、不瞋、不痴。

  佛教人修行从十善业道开始,十善业道到圆满就成佛,彻始彻终。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菩萨,「菩萨有一法」,有一个法门、一个方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一切恶道是指三恶道、六道轮回,还可以包括十法界,因为十法界对一真法界来讲,一真法界是善道,十法界是恶道。能断一切恶道苦,这是什么方法?佛说:「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观察是行。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观察是行为善。从你存心起念到一切行为,你都不离十善业道,你就能离一切世间苦。后面佛还有一句重要的话交代:「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重要。我们今天修行,夹杂著不善太多了,所以我们的善法不能成就,我们考试永远不及格。为什么?夹杂不善太多。修到纯善纯净,那是法身菩萨,那不是普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讲修行,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虽多,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身、口、意」。身的行为是举动,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是是念头,如果这些行为错误不善,把不善的改正过来,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标准是佛在经上所说的「十善业道」,这是标准,最根本的标准。标准愈说愈详细,愈说愈广泛,愈说愈深妙,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到如来果地十善才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讲纯善纯净。『大智心』生起来了,这里面讲的十一种心全都生起来了,没有一法不圆满,没有一法不究竟。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所以才晓得,佛法不能不学。非常可惜,现在世间许许多多人把佛法看作宗教,国家办教育,把佛教教育踢在门外。真正解决人生、解决社会、解决世间一切苦难问题的大学问,他不要,这多可惜!说老实话,远远不如古时候的帝王,我们看到古代的帝王,他们是真有智慧,真有福报。在中国历史上,帝王把儒家的教育做为科举的教育,也就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标准,而把佛教教育看作是国民普遍的教育,比儒家的教育还要重要。儒家教育在从前,不想作官的人,他可以不接受。接受儒家教育目的何在?将来是考功名,考取功名之后,为国家服务。就像现在国家的公务人员,他作官去了,仕途中人,这就是我们现在讲从政的。若非从政,可以不必上学,你在社会上想学一样什么手艺、工艺,你找一个师父跟他学就行。你作木匠,找一个老木匠师父;你想学医,找一个老医生,找个好大夫,你跟他学;你想学经商,你找个老板,你跟他作学徒,不要去读儒家书,都能成就,有一技之长,你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

  但是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要学佛,所以佛教是什么?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社会教育,人人必修的。带头推动这教育的是什么人?帝王,帝王来领导。在从前把佛教教育看得这么重,超过儒家太多太多了。儒家的学校在古时候一个县只有一个县学,但是佛家的教学场所到处都是,连乡村里面都有,只要有佛的寺院庵堂,那就是佛的学校。所以佛教育用今天的话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古时候的帝王将相?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普及佛教的教育,就能得到社会安定,所以他们能够享国几百年,能够传多少代,原因就在此地,国家社会长治久安。

  今天社会为什么这样动乱?我们仔细观察,社会从上到下,无论是哪个行业,也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你去跟他们谈话,大家都感觉到没有安全感,人心惶惶,这种生活多痛苦!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失掉了,教育就是古圣先贤的教育,丧失掉了。不但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仔细去研究世界上各个宗教的典籍,我们一眼就看明白了,都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有个中心的教学,中心的宗旨是什么?爱。换句话说,爱的教育。佛家的中心教育是「慈悲」;天主教、基督教《圣经》,他们的教育中心宗旨,「神爱世人」;伊斯兰《古兰经》,每一段经文前面第一句,「阿拉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宗教教育是爱的教育。我们今天把宗教教育舍弃掉,社会上没有爱,苦难从这里产生的,我们应当要知道。


{返回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六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三)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七)第四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十)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二)第七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八)第二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九 酰摩迦学童所问[栏目:经集 五 彼岸道品]
 自由的迷思 一、自由的迷思[栏目:创巴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七二)[栏目:杂阿含经]
 禅坐于宁静中,就听到即使非常细微的声音都会感觉身心受到震动,为什么?[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器官捐赠与佛教的生命关怀[栏目:洪启嵩居士]
 真正的富有[栏目:布施]
 星云大师·微教言[栏目:星云法师]
 修行不要追求虚名[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0298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唐 实叉难陀)[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以佛法研究佛法 九、论真谛三藏所传的阿摩罗识[栏目:印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