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五集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0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五集)  2011/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四十八面倒数第五行,从第二句看起,倒数第五行。
  「如来万劫薰修,入佛知见,乃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以佛果觉,作我因心,不历三只,顿入佛智。」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一段话非常重要。现在社会普遍的缺乏是孝道,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师长,不知道恩德,所以当然他就不懂得什么叫报恩。这个几句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恩德,这个恩德有多大。世尊所说的话,我们要相信,句句话都是真实语,佛菩萨决定不会欺骗人。凡是欺骗人的人,他都有一个目的、有一个企图。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他对三千年的后人,我们问,他有什么目的、有什么企图?如果说没有目的、没有企图欺骗人,那就神经不正常,神经不正常的人能说出这么多经典吗?能说出这么多道理吗?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佛说的话句句是真实话。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确实是久远劫前积功累德,所以这里讲万劫薰修,那不是短时间修成的,我们说生生世世。中国古人所谓十世修行,积功累德十世,大概可以做到帝王。所以帝王的福报也不是偶然的,是他多生多世修行成就的,都是修善行。如果是积恶,修的是恶行,他就到地狱去了,三途去了。一定是善行,才能在世间享受大富大贵。
  佛是无量劫的修行,在十五劫之前,他在人间为大国王,别人送他一个美号,称赞他的,叫世饶王,世饶王是赞叹他,这个世间一切丰饶富足,可见得他福报大。在中国历代能称世饶王的,我想大概第一个人要算干隆,干隆真有福报,做六十年皇帝,还做了四年太上皇,确实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像这么好的一个皇帝,这么大的福报,那个时候世间自在王如来在世,遇到了,缘殊胜,听佛讲经说法,他觉悟了。觉悟怎么样?国王不做了,弃国捐王,他不要这个地位,也不要江山,出家修行。就在自在王佛面前出家了,佛给他一个法名叫法藏,就是法藏比丘,这是在十五劫之前。那我们要记住,他过去世曾经无量劫积功累德薰修,所以出家之后也是聪明高才,发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帮助苦难众生,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的,四十八愿度众生。愿发了要兑现,这个愿是真的;如果愿发了不能兑现,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要兑现得修行,用多少时间?用五劫的时间,就修四十八愿,让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这一圆满,是本愿的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自然形成的,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施工,自然成就的。
  这个道理能信吗?佛在经上有一句话,很多人疏忽了,说起来大家都熟悉,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有人相信吗?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想生的,他想什么?就是四十八愿,在极乐世界处处你看得到四十八愿成就了。这桩事情几千年来,佛虽然在经典上常说,真正能明白的人不多,但是大家都知道佛是好人,佛不妄语,佛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可是这个意思太深,真的不懂,不懂就有疑问,这肯定的。我们可以就近来比况,我们想想我们这个世界,经典上说得很多,一般宗教也说得很多,天堂、地狱。天堂从哪里来的?善念成就的。天堂也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去施工;地狱也不是人设计的,也不是哪个人造的,这个我们读得很多,是业力所感的。业力所感跟愿力成就不是一个意思吗?善业自然天堂就出现,恶业自然地狱就出现。那最近的,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人都会作梦,有的时候你梦到天堂,有的时候梦到地狱,好像是真的,你梦中的天堂谁造的?梦中的地狱也是谁造的?没人造,这不就是告诉你心想事成吗?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恶的念头多,恶的事情干得多,晚上作恶梦梦到地狱,所以那是恶念恶行变现的。善念善行就变现天堂,你到天上去了,看到天上许许多多乐事,全是心想的。
  心想事成,很难得被近代的科学家发现了,我们不能不赞叹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他是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一生研究量子力学,是个量子物理学家,他用了不少的时间去观察、去研究,物质到底是怎么回事情。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只有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造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讲宇宙之间森罗万象,就三样东西造成的,第一个是能量,第二个是信息,第三个是物质。他就追根究柢来追究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最后发现了,物质原来是意念变现出来的。这不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吗?一切法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从念头变出来的。这个发现很了不起,但是佛发现更早,佛在三千年前就发现,就知道了,佛讲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心是自性,是真心;这个物质会有这么多的变化,有春夏秋冬、有生住异灭,有这些变化,那是识,识就是分别执著,就是念头。他的研究报告里面说得很清楚,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的基础是意念,它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这个跟大乘相宗说的完全相同。
  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由於一念不觉。这个一念不觉不好懂,什么是一念?什么是不觉?我们在经典上读到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知道什么叫一念,一念跟我们的关系有多大。佛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是法相唯识宗第一代的祖师。佛问他,说「心有所念」,这是我们凡夫,我们心里都有一个念头,我们自己知道这个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这一个念头里头有多少个细念组成这一个念头?他说有几念、有几相、有几识?这些话我们问不出来,只有佛才问得出来。相,物质现象;识,精神现象,这一个念头里有精神现象、有物质现象,佛还问他有几多?弥勒菩萨回答的是一弹指,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一百个千,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我们起一个念头是多少细念,一念里头?在一弹指这么长的时间,有三百二十兆的细念。
  「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所以物质现象是从念头来的。「形皆有识」,每个物质现象里面都有精神现象,识是什么?受想行识,每一个念头里统统有。现代科学对时间计算是以秒为单位,我们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我能弹四次,我相信比我弹得快的有,身体比我好的,年轻人,就算弹五次,五乘三百二十,一千六百,单位是兆,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个细念。如果我们念头粗一点,一秒钟那个里头就有一千六百兆,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但是物质现象的生灭你要记住,它生灭的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里面它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实在在,所以这叫实相,就是真相。
  精神跟物质永远分不开,有精神就有物质,有物质就有精神。精神就是它有感受,物质有没有感受?有,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活的不是死的,任何物质现象它都有感受。最近这十几年,东京的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真的证明它会看、它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们用善念对它,在实验室里产生的结晶非常之美;用恶念对它,产生的画面非常难看,几十万次的实验一个差误都没有。最美的图案是什么?是爱、感恩,这两个意念图案最美。所以江本问我,他说爱跟感恩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告诉他,你说得没有错,宇宙的核心确实就是爱。佛教没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古圣先贤就知道,所以中国千万年来世世代代的教育就是以爱为核心。中国传统教育是爱的教育,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五伦里头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那种亲爱,那是天性,不是人教的。
  特别明显,我认为是小孩在三、四个月,三、四个月大的婴儿不会说话,你在旁边观察,父母爱他,他对父母那个表情,能体会得到。不会说话,他的动作、表情能看到。那叫什么?真情流露。在佛法里面讲,是自性的流露,一丝毫虚伪都没有。我们老祖宗明白,这个好。那要怎么办?这种亲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都不会变质?就想到这一点。那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所以中国的教育源起在此地、目的也在此地,最后圆满还在此地,必须要用教育做手段。所以中国教学目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保持这种亲爱永恒不变,第二个让这种亲爱发扬光大,知道爱你的祖父母、爱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亲属(就是家族),然后扩展到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族群、爱国家,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是这个教育!我们想我们的老祖宗给了我什么东西?就是这个,永恒的爱,永远不会变质的爱。后世子孙干什么样的坏事,老祖宗的爱始终不变,没有改变,你做坏事惩罚你,打你、骂你全是爱,没有怨恨。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精髓之所在,现在没人知道了。
  佛法的爱也是以我们传统文化为基础,他扩得更大,他不但爱人类,他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爱整个宇宙,没有一样不爱的,这是佛法,佛法可以把这个爱做到究竟圆满。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阿弥陀佛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恩德,特别是净宗。「以佛之知见开示我等,普令悟入」。佛知佛见,佛所知道的,佛所见到的,我们见不到,我们不知道,他把他所见到的、知道的详细讲解给我们听,启发我们,帮助我们也能够证入。方法用得更巧妙,「以佛果觉,作我因心」。这个果觉是什么?就是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佛的果觉。阿弥陀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可以翻译,它不翻译,这什么意思?叫尊重不翻,翻音不翻字,表示我们对它的尊敬。翻成中国字,「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悟、翻作智慧,所以它的意思是无量的觉悟、无量的智慧,是这个意思。究竟圆满的觉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以名号是自性的德号,是真心的德号,不是外头的。
  经典上讲、古来祖师大德常说,「自性弥陀」,我们都听得耳熟;「唯心净土」,唯心净土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从哪里来?心现的。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可以说全都已经转识成智,有能力转的自己转,没有能力转的阿弥陀佛帮助你转,因为你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他老人家加持给你,帮助你转。所以极乐世界没有识,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些,它只有现相,它不会变,不会改变,所以极乐世界一切万相它都是永恒的。我们这个世界不行,一切法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它都是刹那在变。为什么?它是一种波动的现象,刚才讲了,它的频率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就是它的振动一秒钟那么多,永远不停。所以我们的现相是一种相似相续相,极乐世界的现相不是相似相续相,它是永恒的,永远不改变的。为什么?它没有识,识才会变,已经转识成智,永恒不会变,寿命很长很长,人不会变老。而且相貌的庄严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观经》上说得详细,《观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相好,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种好里面都会放光,光中化佛,菩萨围绕,非常庄严。在四十八愿我们看到,阿弥陀佛的愿望是希望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人人平等,头一个相貌平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个个都是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阿弥陀佛无量寿,因为他没有变化,转识成智,所以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个个都是无量寿,这个事情决定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历史上修学这个法门,往生的瑞相记载得很多,我们在这一生学佛当中也亲眼见到过,也亲耳所闻,不是假的。这桩事情我们明了之后,一定要争取。
  净宗是大乘,我们明白了,要把这桩事情告诉别人,单单口说还是不行,口说没人相信,要自己做出来给人看,别人就相信了。有人问我们:什么是佛教?最简单的答覆,古人鸟窠禅师告诉白居易,白居易那个时候做杭州太守,就是现在的市长。鸟窠禅师也很有一点名气,称他作鸟窠,他是在树上做了个小窝,他就住在那个树上,像鸟一样,称他鸟窠禅师。白居易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法?他说了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头还有两句,鸟窠禅师只说这两句,后面是「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他就说两句。白居易听了哈哈大笑,这个三岁小孩都道得,鸟窠禅师接著一句:三岁小孩虽然道得,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听说,点头想了想,对!这是佛在经上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就十二个字,「是诸佛教」,那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就这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三藏经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律藏,戒律,「自净其意」是经藏跟论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讲这个东西,除这个之外他没讲。而这些东西确实就包罗万象,我们现在将它分为五大类,佛一生讲些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这五个科目都讲到究竟圆满。
  这是佛用果觉作我们因心,果觉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名号。我们今天只要念这句阿弥陀佛,口念不行,心里得有,有口无心不产生效果,古人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最重要的是心里真有,只要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就不可思议。如果再能把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都搞明白、搞清楚,那你就太殊胜了。怎样搞清楚?这部经就是讲南无阿弥陀佛,你把这部经真的理解,真懂得,透彻的明白了,这一句佛号的功德比什么都大,它能够帮助你在这一生去作佛去,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成就不会比他逊色。所以不需要长时间,「不历三只」,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这是讲时间,不需要。「顿入佛智」,顿是立刻,你就能证得佛智。「此正佛之深恩」,这说我们这才明了,阿弥陀佛、诸佛菩萨对我们有多大的恩德。知恩报恩,不知恩他就不会报恩,知道恩德这就晓得报恩。
  这个恩怎么报法?「我等遵依佛示,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入於实相,是名敬荷佛恩」,荷是承担领受的意思。我们就会遵照,真正会遵照佛的开示,从文字般若,经本是文字,而起观照。经典里面的道理明白了,经典里面的教诲记住了,能够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观照,也就是全用上了,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不是学了没用,管用,活学活用。入於实相,这个入是你证得,证得一切法的真实相,对於这些现象彻底搞清楚了。科学家今天发现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被他们发现了,还有一个自然现象究竟是什么,这个还没有搞清楚。物质可以说是透彻清楚了,精神只知道一半,精神现象从哪里来的,现在还是问题。科学家的报告说精神现象是无中生有。这个话我们听得懂,一般人听不懂,无怎么会生有?佛告诉我们,精神现象从哪里来的?从自性生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但是自性它本身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五根接触不到,眼耳鼻舌身都接触不到。它不是精神现象,所以你也想不到,第六意识对它不起作用。它不是自然现象,但是它能生自然现象,能生物质现象,能生精神现象,它能生,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因为它什么现象都不是,科学、哲学,哲学想不到它,科学发现不了它,所以说它是空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这个现象全是它变现的,连虚空都是它变现的,虚空不是真的。所以说无也说得相当好,但是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不能做空无讲,它有,它能生能现,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能变。此地祖师注解的意思,必须我们能证入实相,这才是真正报恩者;我们没有证得实相,不能说报佛恩。实相是什么?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了,觉悟了,我们就成佛了。入於实相就成佛,自己修行成佛才叫报佛恩,为什么?佛就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
  下面是念老的意思,「依此经中种种教诫,端正身心,止恶修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横生四土,圆登不退,才是真实敬佛也。」「敬於佛者」,这个敬字多难,磕头顶礼不算是敬,那是敬的外表,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真正往生,圆证不退,圆证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几句话由浅而深,循序渐进。首先是经中种种教诫,要读经,要求解,经里字字句句什么意思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就真干。真干首先端正身心,身要端,心要正。从最浅显的来说,端身要有礼貌,现在人礼没有了,身不端;心里面有妄念,心有妄念心就不正。我们老祖宗,决定不能够轻视祖宗,小看了祖宗,现在人这个毛病很普遍,认为老祖宗不如我们,老祖宗点油灯没有电灯,老祖宗出门牛车、马车,哪有汽车这么方便?认为老祖宗比我们差很远,错了,大错特错。老祖宗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智慧,为什么?老祖宗他们确实端正身心,止恶修善,我们做不到,我们身不端,心不正。
  标准在哪里?《四书》里「大学」一开头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要怎样正心?前面有三个条件,从哪里开始?从格物开始。物是什么?物是欲望,格是格斗,就是说你要跟你自己欲望去打一仗,要把欲望打败,你的物就格了。人要没有欲望,格物之后致知,你智慧就生起来。你有欲望,只有烦恼,哪有智慧?所以清净心生智慧,这格物致知。致知而后意诚,真诚心才露出来;真诚心起作用,正心。这不是佛说的,这我们老祖宗说的,说得很详细。只要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心就不正。心不正,身就不端,身学再多的规矩是假的,装模作样,不是从诚意里头流出来的,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装的,不是真的。这四个字端正身心,你才能止恶修善。不但恶的行为没有了,恶的念头没有了,你多自在、多快乐!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一片纯善。
  这个做人做到圆满,可以了,然后教你发菩提心,你就可以学佛了,前面都是讲的做人,人做好了,可以学佛,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经题上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我们在这个经上讲了五个,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正觉,这五个。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本体,都是从它流出来的。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对待自己;慈悲心是对待别人,对别人是大慈大悲,对自己要清净平等、要觉悟。实在说,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三慧,三学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三学也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佛法僧,自性里头的,不是外头的。
  你要把这个发出来,从这个基础上,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真实功德。我们今天也念佛,前面这个都没有,所以我们念佛的功夫很浅,不能感动佛。如果照前面的,统统都具足了,从端正身心,止恶修善,发菩提心,那你就像佛在经上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佛跟佛相应。跟佛相应就会把佛念来,佛在你面前现前。横生四土,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超越三界二十八层天,超越这叫横生,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圆登不退,这句话特别重要是个圆字。我们知道三种不退,位不退,须陀洹就证到,决定不退到三恶道。须陀洹没出六道轮回,他生活在人道跟天道,就是这两道轮转,没有三恶道,位不退。第二是行不退,菩萨决定不会退到小乘。第三是念不退,法身菩萨念念趣向无上菩提,他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一念,希望能够契入无上正等正觉。
  「故曰敬於佛者,是为大善。」这一句我们用了好几个小时来学习,这才算是个敬,我们讲敬,离这个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大善。「大者,即大方广之大,绝诸对待,强名为大」。「此云大善,谓无上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为什么?它能帮助你圆满成佛。「又《会疏》曰:三业敬奉,是为敬。」这是日本净宗祖师所说的,三业敬奉,下面有注解,「以己之身口意三业恭敬奉事於如来,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乃名敬佛也」,你看标准在此地,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这叫敬佛。「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礼拜为敬佛也」,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烧香礼拜是形式,大乘佛法对这个不重视,重在心。心地最低的标准是清净,你看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上中下三等,下品的是清净,中品的平等,上品的觉悟,开悟了。清净是阿罗汉,平等是菩萨,觉是佛。
  「密宗常云:清净三门信上师、以身口意供养上师,均是此义」,都是这个意思,都是这个道理。「如是敬佛,实为大善。又《会疏》云:佛如善见药,见闻悉得益,故为大善。」佛好像是比喻善见药,你见他,你听他开示,没有不得利益的。见他,被他的气分感染,也就是佛加持你,现代的话讲磁场,佛用磁场加持你,佛用氛围加持你,你入他这个氛围,你会感觉得心非常安稳、非常快乐,跟一般场合决定不一样。受到他,佛经的术语,他老人家的功德,修行功德所加持。所以见闻悉得益,故为大善。
  再看下面一段,『实当念佛,截断狐疑』,特别强调念佛,实实在在应当要念佛。念佛能够化解一切灾难,是真的,就是人不容易相信。灾难来了,为什么念佛能化解?这个道理很深,不是短时间能讲得清楚的,我们这部经已经讲了一千多个小时,这一千多个小时你要是统统听下来,我相信你对念佛功德就相信了,你知道这个不是假的,真有好处,真能解决问题。「以念佛方是敬荷佛恩」,这也是报恩的意思,为什么念佛?报佛恩。「盖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实为佛恩中最上之恩。」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名称是自性全体的德号,诚心诚意念这个名号,不是在自性里头得一分利益,是得圆满的利益,因为他是无量智慧、无量大觉,所以你得到是圆满的。你念这个佛号,你究竟能得多少利益?完全看你的存心,你的心要圆满,你得到是圆满的,就是心里面那个敬,诚敬。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你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各人得利益不一样,同样是一句佛号,这个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首先你得要认识,要认识净宗的一乘愿海,这是究竟圆满的大法,要认识它方法的巧妙,这么简单,就一句名号,一句名号跟一乘愿海相应,不是局部的相应,是圆满的相应。所以说是佛恩中最上佛恩,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
  「又以念佛方是三业敬奉」,通常在初学的人,心里有佛,心里想佛,是意业;口念佛,是口业;身礼佛,对佛表示恭敬,是身业,叫三业敬奉,三桩事情都是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身口意三,全入佛中」,这个佛就是阿弥陀佛,身口意统统都入在阿弥陀佛当中,「始是真实归敬」。我们讲皈依佛,实际上的皈依只是口头说说而已,没真皈依。真皈依,心里真有阿弥陀佛,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舍,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想。那我要问,如果有事情来了,我怎么办?你今天没入这个境界,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高明了,你是自性般若给你办事,那还能办错吗?我们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他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全入佛中,他没有杂念,有人有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释迦牟尼佛随口就给他解答,真的把他问题解决了。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想想,他这个问题我来想想怎么答覆?没有,自自然然就把它解决了。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碰到事情,佛没有了,去想这个事情怎么办、怎么处理,佛没有了,你得不到佛的加持,还是靠你那点小聪明、小智慧去办事,往往事情办错了,自己也不晓得。这是什么原因?你从来没有真的把佛放在心里。「我放在心里了」,一有事情,事情放在心里,佛就没有了,假的。所以想想是不是这样?是这样的,不能怪佛得怪自己,事情办好了,侥幸;事情没办好,应该的。「身口意三,全入佛中,始是真实归敬」,这是真的皈依,真的敬佛。
  「若欲真实念佛,首须截断狐疑」,这句话重要,告诉我们,我们怎样才能契入境界,所以一定先是断疑生信。「狐性多疑,故云狐疑」,讲到这个怀疑,都用狐狸做比喻,狐狸的性是多疑的。「行人不能绝疑,不敢勇猛直前,谓之狐疑」,这是许许多多念佛人、修行人不敢真干。譬如佛教你一切放下,就是不敢放下,可以放一点点,还得留一大半,不就是干这个事情吗?他不敢全放下。我全放下,明天我生活怎么办?马上就怀疑了,这佛的话不能听。你要去请教你的朋友,请教你的长辈,「可不要听佛的话,你上当吃亏,他不负责任」,都用这个话来告诉你,所以能不狐疑吗?实在讲,这个不是相信佛的话,是相信自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德能,佛跟一切众生的感应是这个东西。信佛就是信自己的性德,不要信自己的烦恼,我们起心动念、胡思乱想是烦恼,你相信烦恼不相信智慧,这就吃亏了。所以信佛是相信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是这么个道理。真实信佛,头一件事情就是把怀疑断掉,截断狐疑,因为疑不断,不敢依教奉行,总是有很多很多顾虑。
  「当知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我们忏悔,忏罪根,忏罪根就是断疑。用什么方法来断疑?你对事实真相了解不够透彻,疑就断不掉。於是我们就明白了,世尊为我们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为的什么?帮我们断疑,帮我们把这个罪根断掉。贪瞋痴慢疑五毒,毒害,这五样东西对我们自己身心来说是病苦、病痛,这是五毒带给我们的病,这是病毒,身心不健康。对我们居住的环境来讲,它带给我们灾难,这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贪心带来的水灾;瞋恚带来的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瞋恚;愚痴带来的风灾;傲慢带来的是地震,不平。怀疑最严重,怀疑带给自己自身的,就是免疫系统瓦解了,一切病菌很容易侵入;对外面环境,大地松了。本来大地坚固的,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坚牢地神,现在大地松了,你看好像无缘无故地塌下去了,地陷下去了;山,山崩掉,倒下来了。山崩地陷的原因就是疑,自信心没有了。我们现在去问问,有几个人有自信心,你能相信自己吗?不相信;你能相信别人吗?不相信。父母不相信,尊长不相信,兄弟姐妹也不相信,现在人真是不得了,可怜!祖宗不相信,古圣先贤不相信,所以这些经书都不相信,佛菩萨不相信,佛的经典也不相信,法律也不相信,对警察也不相信,没有相信的人了,这活在这个世间,他的心怎么会安定下来?他怎么会没有痛苦?太痛苦了。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讲这是罪根,疑根未断即是罪根。
  「倘时信时疑,半信半疑」,这种人绝大多数,学佛的人多,这样的人多,真正信的人太少了。或者是「勉强试念」,大众在一起念佛,有几个带头的,大家跟著一起念,所谓依众靠众,那都是时信时疑,半信半疑,勉强试念,「意实未安」,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不在焉,有口无心。「或口虽念佛,而心慕他宗,皆非真实念也。」这个地方讲的都是眼前事实真相,口里面跟大家念佛,心里面还想别的,这他宗是什么?譬如参禅、持戒、念咒,甚至於还讲气功,怎么样帮助身体强健,搞这个,想这些东西,心力分散,不能集中。而佛在大小乘经里都是教导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的心思太多,他不能集中,换句话说,他哪一桩事情都没做好。这是许许多多人讲到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找不出病根。殊不知病根,你看经上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下面说,「要之,疑情不断,正信难生。信愿有亏,资粮欠缺。」这就是他不能往生,说谁呢?说念佛的人,不是说别人。信净土的人,修净土的人,最后不能往生,原因就出在这里。换句话说,疑情不能不断,正念不能不生,我们断疑生信,发愿求生,这个条件就具足了。「故须截断狐疑」,截断狐疑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读经,读经读不下去,听讲,听明白了、听懂了,经就可以读得下去了。读经读不下去,还是信心不足,所以要听讲,听讲帮助你断疑生信。所以「老实念去,蓦直念去,拚命念去,直拚到死!花开见佛,悟无生忍。如是才是大善。」敬於佛者,是为大善。
  念老在下面这一段告诉我们,「上明断疑而念佛」,下面再跟我们说「念佛能断疑」。「《安乐集》云: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能除贪瞋痴。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这个话对我们现前的开示非常有效。我们今天遇到困难了,现在连科学家也不忌讳了,明年二0一二年快到了,大家都知道马雅灾难的预言,科学家都在讨论我们怎样应对。去年八月,有好几位科学家在澳洲雪梨开会,两天的会,他们邀请我,我没去,我派净宗学院八个同学去参加。会议完之后,他们写一份报告给我,写得很好。第一天的会议是报告科学最近的发现,他们的研究报告非常有价值,跟佛经上所说的愈来愈接近,肯定意念能够改变环境。今天外面这个物质环境的灾难,科学没有办法解释,意念能解决,回心转意。第二天专门讨论这个灾难问题,就是二0一二的问题。美国科学家布莱登,他提出来的是最为杰出,跟佛法讲的一样,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赶快觉悟,弃恶扬善,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
  端正心念最好的方法,就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端中之端,第一殊胜。这他没说到,他只说端正心念。端正心念,当然不能够有邪思,不能够有妄念。我们净宗佛、祖师教导我们,念佛的功德无比殊胜,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念念都回归阿弥陀佛,这个端正心念是第一端正,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而且会把地球带向更好的走向。这个报告有价值!二0一二愈来愈近了,外面的传言愈来愈多,不管人家怎么说法,最好是不要听,不受他干扰,这个重要。我们知道四面八方传来的信息很多,自己要有主宰,一句佛号念到底,平安无事。不要灾难还没有来,先被这些传言吓死了,那就真不值得,你本来不会死的,你被它吓死了,你说你冤不冤枉!我说的话不过分,真有人被它吓死。所以心里一定有主宰,端正心念,决定没有问题。相信我们善的意念愈来愈强,具有善意念的人愈来愈多,这个地方大灾难就化成小灾难,小灾难就没灾难,决定要有信心。
  《安乐集》这段话说得好,「若能常修念佛三昧」,老实念佛,「能除贪瞋痴」,一定要把贪瞋痴慢疑念掉。「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现在、过去、未来都不要去想它,只想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现在、过去、未来的灾难都没有了。「愚痴少智,心则狐疑。念佛除痴,疑情自断。莲池灵峰两大师均云:佛号投於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灵峰是蕅益大师,莲池是第八代的祖师,蕅益是第九代的祖师,是为念佛同学最敬仰、最佩服的两位大德,他们都说把佛号投於乱心,乱心是什么?妄念,妄念多不怕,念佛。妄念再多,不要去理会它,把我们全部的精神集中在佛号上,只想佛号,不想妄念,妄念自然就少了,自然就没有了,不要怕妄念。「我念佛妄念多了,不敢念了」,错了,愈是妄念多愈要去念。念了妄念还是很多,我曾经教同学,他们去做试验,效果还不错。我用什么方法?念佛机,念佛机你戴耳机,不要吵到别人。你把声音放大,唱出来满耳的声音全是阿弥陀佛,其他的妄念就不会进来。就是大声念,大声念怕吵到别人,戴耳机,用念佛机。这个大声就是震撼自己,把妄念把它吓走,这个方法有效果。这是祖师提供我们念佛的方法。「此乃实当念佛,截断狐疑之又一义」,又是一个意思,都讲得通。
  下面,『拔诸爱欲』,这是断烦恼。下面,「憬兴云:拔欲者,令离烦恼。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故劝拔除爱欲。」我们冷静去观察、去思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烦恼,这烦恼从哪来的?实在说,欲望太多。欲望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教人,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什么道理?小乘偏重在断欲。最重要的断见思烦恼,从见惑下手,见惑先从根本下手,根本是什么?根本是我。每个人什么都会忘掉,我不会忘掉。我是所有烦恼的根,要是无我了,烦恼自然就没有了,都是从这里起来的,所以叫先破我见。五种见惑,身见,先破身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方法呢?你看三十七道品里面从四念住下手,四念住是智慧、是看破。「观身不净」,这头一条,「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从这里下手。身不干净,身是严重的染污,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念头会改变。改变什么?借假修真,我要修真,这是个工具,我要利用这个工具修真的。
  假当然也不能够随便把它糟蹋,也要爱护它,但是你不要执著它就对了,你可以用它,不要去执著。这佛教导我们的,可以受用它,不可以贪恋它,不要因为这个身引发你贪瞋痴慢疑的五毒烦恼,我用它,决定不许可它引发这个烦恼习气。这是入道第一个关口。知道什么?身不是我,这个观念比什么都重要。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人家要,你看,马上就可以送人,所以你就会把生死看得很淡。学佛第一个承认人是永远不会死的,我永远不会死的,死的是什么?身体。就像衣服一样,我不会死,衣服要是脏了,换一件,坏了,换一件,身体坏了,再换一个,就这么简单,不要去老念著它,念著它就错了。什么是我?世间一般人认为灵魂是我,灵魂有没有?有,真有。我们每天要细心去观察,很清楚,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不是身体在作,身体不会作梦,是我们的精神在作梦,精神就是灵魂、就是灵性,它不会消灭的。人死还不就跟作梦一样,作梦没有醒过来,这个人叫死了,他没有回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相信轮回是真的,佛在经上讲得很多。
  轮回不是释迦牟尼佛先说出来的,而是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轮回这桩事情在印度是非常普遍,没有人不相信。印度宗教很多,印度研究哲学的这些学派很多,他们普遍信仰的都是修禅定。在禅定境界里面,时间、空间没有了,所以他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对於六道里面的状况是清清楚楚。这不是一个人,只要修四禅八定的人全知道,它是事实真相,它不是假的。知道六道就知道自己不死,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舍身受身,这个身舍掉,身死了,他又找个身体。找身体能不能自己做主?不能做主,谁做主?业力做主,就是你的念头,你善恶的念头,善恶的行为,这个东西做主。善的力量强,你就到三善道去受果报,你到人间来了,你生到天上去了,天有二十八层天,你到底生到哪一层,与你修学的功夫有关系。你造作的罪业,罪业去处的地方很多,虽然讲三途,三途很复杂。你说畜生多复杂,从龙象,这大的动物,到蜎飞蠕动,小蚂蚁,都是畜生,你受哪一种身?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寿命短的并不是真短,它死了又投胎,你说做蚂蚁,死了之后又投蚂蚁胎。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给我们讲了一桩事情,只园精舍,他看到一窝蚂蚁,就笑起来,这些弟子们问,佛陀为什么会笑?佛就指著蚂蚁看,七尊佛出世,它还做蚂蚁。不是蚂蚁寿命那么长,死了以后又是的,还在这一窝,为什么?它执著,它留恋,它舍不得离开,老是在这一窝,七尊佛过去之后,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说明畜生道的执著比人严重,所以它舍不得离开。这个事情很可怕。所以我们对身体不贪恋,我们知道我们要好好用它,绝不贪恋,贪恋惹麻烦。要认真念佛,念念想著佛,来生就到极乐世界去,去作佛去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是最高的指导原理。心里面想著佛,想著极乐世界,想著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所以「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六集
下一篇: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四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八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七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一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六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六日 祖师的权便[栏目:日慧法师]
 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栏目:王雷泉教授]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栏目:命运靠自己2·说好做好]
 人性可善可恶[栏目:太虚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八八、大慈正信会缘起[栏目:慈航法师]
 体解大道深入教育[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如是我观(一)[栏目:明真法师]
 善用其心、直了成佛[栏目:慧光法师]
 平时比如说做饭、吃饭、骑车、坐车,或者临睡觉前念佛号,这样会不会不恭敬?[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多花一点时间用于修法之上[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