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止观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44
念佛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
 
一切修行的法门,不离『止观』二字。因此透过止观的修持,便可产生定慧。念佛法门当然也不例外,念佛时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不可有别想,若有妄想,应立即回归佛号;果能无有别想,即是『止』定。
 
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
 
念佛时,当从心明明白白的生起,口里清清楚楚的念出,耳中字字句句的听入,一句都不含糊,了了分明;若能念到如此,即是『观』慧。
 
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
 
一念佛号已具足止观,非心外别有止观。『止』为因,定为果;『观』为因,慧为果。故《坛经》云:「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
 
《楞严经》言:「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止观已成,狂心即歇,妄念不生,菩提自现,了了分明,常寂自性,照见一切无碍,此为『不变随缘』;因如实照见一切,故能一念不生,即是照而常寂,此为『随缘不变』。实相之体,非寂非照,不落空有,即契入中道义也。
 
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
 
能如是信愿,持名念佛,净业必无不成。如此修行,且能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必往生上品。永明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说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行,皆能如是成就。
 
念佛者可不慎乎。
 
念佛者,要能深信因果,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且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并以至诚恭敬之心,来念每一句佛号,必能止观双运,定慧等持,而后将此功德回向极乐,定能上品上生。切不可只想藉弥陀愿力,而自不老实修行,此不可不慎!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决定成就
下一篇:一念十界
 清净的自性
 不求顺境
 决定成就
 大学之道
 孔子之道
 一念十界
 念佛至要
 念佛止观
 诸葛亮家书
 如何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把殊胜的清凉放大或延长[栏目:雪漠]
 心经讲记[栏目:圣一法师]
 名(nāma)[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正念的四个范畴[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认识无常[栏目:慧律法师]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一条「殷勤付嘱」之文[栏目:净宗法师]
 特别爱说闲话也是一种过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四一一 须尸摩王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荟供问答[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人死如灯灭,根本没有轮回。这样的说法对吗?[栏目:四龙吞珠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