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止观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0
念佛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念佛者可不慎乎。
----------------------------------------------------------------------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
 
一切修行的法门,不离『止观』二字。因此透过止观的修持,便可产生定慧。念佛法门当然也不例外,念佛时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不可有别想,若有妄想,应立即回归佛号;果能无有别想,即是『止』定。
 
当念佛时,须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是观。
 
念佛时,当从心明明白白的生起,口里清清楚楚的念出,耳中字字句句的听入,一句都不含糊,了了分明;若能念到如此,即是『观』慧。
 
一念中止观具足,非别有止观。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观即慧因,慧即观果。
 
一念佛号已具足止观,非心外别有止观。『止』为因,定为果;『观』为因,慧为果。故《坛经》云:「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即寂而照。了了分明,一念不生,即照而寂。
 
《楞严经》言:「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止观已成,狂心即歇,妄念不生,菩提自现,了了分明,常寂自性,照见一切无碍,此为『不变随缘』;因如实照见一切,故能一念不生,即是照而常寂,此为『随缘不变』。实相之体,非寂非照,不落空有,即契入中道义也。
 
能如是者,净业必无不成。如此成者,皆是上品。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皆如是成就。
 
能如是信愿,持名念佛,净业必无不成。如此修行,且能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必往生上品。永明禅师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而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说一人乃至百千万亿人,如是修行,皆能如是成就。
 
念佛者可不慎乎。
 
念佛者,要能深信因果,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且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并以至诚恭敬之心,来念每一句佛号,必能止观双运,定慧等持,而后将此功德回向极乐,定能上品上生。切不可只想藉弥陀愿力,而自不老实修行,此不可不慎!

{返回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决定成就
下一篇:一念十界
 不求顺境
 大学之道
 中庸之道
 念佛至要
 孔子之道
 决定成就
 念佛止观
 清净的自性
 孟子尽心
 四书心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和尚[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71 乌鸦歼仇[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一)[栏目:杂阿含经]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04.烦恼品[栏目:第一卷]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六)[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山中坐禅的忍辱仙人[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善恶行蕴净浊牵动[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历代大德往生兜率天的目的[栏目:弥勒菩萨专题·释义]
 此前我已在其他导师面前得到上师瑜伽的传承,念诵仪轨与此不同,请问我是否需要改成现在这个版本?[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四十二章经》达世如幻章撷要简解[栏目:妙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