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学 导言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1

中国佛学

作者:杨维中

导言

佛教发源于印度,但却在中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中国的佛教思想家不仅以自己的宗教修持,身体力行体证佛法,而且以其卓越的理论思辨为中国思想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不仅如此,佛教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影响并且传播到周边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实际上形成了以中国佛教为核心的东亚佛教文化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佛教思想家对于世界文化的特殊贡献。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思想,贡献于中国思想的还有理论思维的具体成果以及崭新的哲学方法。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至隋唐佛教宗派的出现,终于由外来文化转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东晋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分界。在此之前,由于异域文化固有的陌生感及其佛教特有的思辨性、抽象性,活跃于中土的佛教思想家基本上是西域、天竺的僧人。东晋时期,道安、庐山慧远的出现,特别是鸠摩罗什的高足僧肇、道生等人以其相当成熟的佛教思想,成为中土佛教思想本土化的杰出代表。更为重要的是,南北朝时期以研习某些经典为内容的佛教学派的出现,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以《大般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等为代表的如来藏系经典在中土的流行,更是预示了中国佛教所不同于印度佛教的发展路向。

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国佛教近千年发展逐渐累积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这一时期不断出现的佛教思想大师的杰出创造有很大的关系。三论宗的创立者吉藏,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法藏、守成者澄观,留学印度、归国后不懈地翻译、传播唯识学典籍的玄奘以及慈恩宗的实际创立者窥基,北宗禅的大师神秀及其南宗禅的大师慧能,净土宗大师昙鸾、善导,如此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佛教思想家的出色努力和不朽贡献,才使唐代的佛学占据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宋代以后,中国佛教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中国佛教越来越显现出受道家、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三教合一”的主张充斥了儒道佛三界的思想家的著述中,并且反映在民众的信仰行态之中。至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的思想占据中国佛教的主流。

本书将围绕佛教的中国化历程等方面展现中国佛学的大致轮廓以及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返回 中国佛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三)《成实论》与成实学派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九)密宗
 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五)大乘与小乘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
 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中国佛学 三、“格义佛教”(二)本无、心无、即色宗
 中国佛学 导言
 中国佛学 七、中国特色(一)儒学转向
 中国佛学 四、灵魂与佛性(一)法性说与神不灭论
 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一)佛教东渐的传说和史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The Proper Way To Pay Respect[栏目:S.N. Goenka]
 五百罗汉 201、波罗密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心经讲记[栏目:圣一法师]
 阿毗达摩 第二十五讲 二十五种美心所中的念、惭、愧、无贪、无嗔心所[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附录二 《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栏目:掌中解脱]
 我的学佛历程(释平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131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