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平时还是很容易生气...我应该怎么办?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28

  问:我现在对学习知识可以大概理解,可是不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平时还是很容易生气,总是生气,脱口而出后才知道自己这样不对,于是忏悔,可是第二次还是这样,对道友有时还会有些不满,我应该怎么办?

  生西法师答:其实这样也是很正常的,不单单是你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都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相续当中习气太深、太重了,而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只是了解、了知大概情况如何,而心了知的力量还很弱,所以我们虽然知道不应该做,但由于内心中习气太强的缘故,我们控制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的控制,尽量忏悔,并且发愿第二次不要这样。如果经常这样强烈的作意发愿就会好一点。还有要从根本上改变,要经常持续的闻思修,让佛法融入到我们相续当中,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烦恼的次数,减少生嗔心的次数,进而真正的改变。因为佛法就是改变我们心相续的,而方法就是不断地、持续地闻思修。我们常说转*轮,其实就是把佛菩萨相续中的智慧转到我们心相续当中。

  所以,首先就是要听闻,通过听闻的方式来了解,通过思维的方式生起定解,通过修行的方式和自己的心融为无二,这是修行的次第。这个问题不单单是对于提问的道友,我们每个初学的道友都应该持续的修学、持续的对佛法闻思修,这样才可以慢慢调服自相续。

  问:看到家乡经济不好,想尽一份力改善经济,但又担忧富裕之后吃饭等造业更重,这样就对他们利益不大,所以又不想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觉得人以后宣讲佛法利益他们就行了,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生西法师答:其实菩萨在利益众生的时候有四摄,第一为布施摄;第二为爱语摄;怎么理解呢?首先布施摄,菩萨想要好多人修学佛法的话,首先要让众生对这位菩萨产生一种亲近感,对佛法产生亲近感,那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产生亲近感呢?就是布施。把钱财、好处布施给他们,他们就会对布施者(这位菩萨)产生好感,之后就会集聚到菩萨的身边,这才是弘法利生的第一步。如果你想度化众生,但众生又离你很远的话,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菩萨的四摄法的第一个就是布施摄。有些地方讲:以布施摄受,即通过布施把众生招引到自己身边。然后是爱语,这个时候才是宣讲佛法的基础。如果他对你不生信心,很生疏就不愿意听你讲法。

  因此,首先以布施摄受,然后以爱语进行宣讲六度的修法,宣讲佛法,这个时候他们才会听你讲;然后第三个是利行摄;第四个是同事摄,即不单单让他们做,自己也在做。

  所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本身作为修学者,不论怎样,(比如布施钱,我们把钱给他,他去造业怎么办,其实这我们不用考虑)该做的就做,菩萨应该帮助众生暂时的离苦得乐,究竟成佛。所以暂时的离苦得乐我们也要做,对究竟的佛法利益也要做。

  刚刚提到的四摄当中第一个就是布施摄,必须要通过布施让众生对这个菩萨生起信心。为什么很多基督教的人会办很多慈善、医院、学校,其实也是这样一种方法。如果你给他布施很多好处,他就会产生亲近感,有了亲近感,你给他讲什么他都愿意听,所以菩萨以前都是这样做的。首先给这些人一些利益好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然后再给他们讲佛法,他们就愿意接受。当然副作用也会有,虽然可能造业更严重,但是从菩萨发心利他的角度讲,从究竟佛法利益的角度讲,利大于弊,是可以选择的。


{返回 生西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理解名言缘起与胜义缘起?
下一篇:今天有正常的共修,但是又有发心工作,请问如何处理比较合适?
 请问为什么我看过很多公案,感觉像是看神话故事?
 请问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出家或前往寂静地?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在家?
 初善、中善、末善分别代表何意?
 发愿念诵五十遍《金刚经》和五十遍《地藏经》...现在闻思修的任务很多,..
 我听人说天人最有福报,智慧一定超过其他道的众生,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请问显宗和密宗的八关斋戒分别需要注意什么?可以洗手吗?可以听佛教音乐吗..
 环境保护与护生放生的关系如何?
 有大德说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请问这与我们闻思相违吗?
 听人说,万法因缘生,婚外情本是一段前世未了缘,必须要了。请问对此该如何..
 弟子学习佛法后,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一直有去寺庙发心或者出家的想法,请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今天有多少烦恼转化掉,明天就享受多少快乐[栏目:万行法语]
 平凡出家路(道益)[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不用灌顶可以念咒吗?不用执着于盗不盗法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佛弟子可以经常去医院做关怀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如何对待修行中的感应[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二十六)[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二一 第二十佛 尸弃品[栏目:佛种姓经]
 九月即景[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禅非禅宗所独有的[栏目:演培法师]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