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集)呢?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61
  【第八○则】
  问: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集)呢?
  “此是苦圣谛……乃至此是道圣谛。”使知四圣谛之体性。此是苦谛之“此”字,谓情器世间;此是集谛之“此”,谓烦恼业力;此是灭谛之“此”,谓惑业及苦皆灭;此是道谛之“此”,谓趣此方便(为戒定慧三学)。四圣谛言苦圣谛者:谓凡俗有情见为安乐,然谛实、圣者所见苦之自性,真实是苦。凡俗为愚痴无明所覆,於苦自性颠倒境,反以为乐。故佛世尊先说苦谛,令生厌离,欲求解脱。若於世间未生厌离,则虽所学为出世法,或为闻思修,皆成集谛。集谛为流转轮迥之因,若如处牢狱,生起猛利求解脱之心,则任何所作,皆不为轮迥因所牵引。然若欲生厌离,则须思苦谛。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当如何明集谛?
下一篇: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
 应视师如佛,许多行者都知道,且口头上能道其理,然心中仍不能视为真佛之主..
 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应布施之十种对境?
 世俗谛之差别应如何了知?
 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云何若未得无我见,随如何修,或观察修,或专注修,终非修真实(胜观)?..
 可观上师即佛之理,应如何观法?
 施之差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探微 第十章 净土文化[栏目:弘学居士]
 福德日记1月3日─引领父母行善积福[栏目:福德日记]
 自觉手册 6-9 附录四[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现观总义讲记 第一课[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现代很多人得老人痴呆症及植物人,若临终时为他助念,能否往生?[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人生如画[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