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集)呢?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0
【第八○则】
问: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集)呢?
“此是苦圣谛……乃至此是道圣谛。”使知四圣谛之体性。此是苦谛之“此”字,谓情器世间;此是集谛之“此”,谓烦恼业力;此是灭谛之“此”,谓惑业及苦皆灭;此是道谛之“此”,谓趣此方便(为戒定慧三学)。四圣谛言苦圣谛者:谓凡俗有情见为安乐,然谛实、圣者所见苦之自性,真实是苦。凡俗为愚痴无明所覆,於苦自性颠倒境,反以为乐。故佛世尊先说苦谛,令生厌离,欲求解脱。若於世间未生厌离,则虽所学为出世法,或为闻思修,皆成集谛。集谛为流转轮迥之因,若如处牢狱,生起猛利求解脱之心,则任何所作,皆不为轮迥因所牵引。然若欲生厌离,则须思苦谛。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当如何明集谛?
下一篇:
对於下士共道及中士共道之加行与正行,应如何理解?
忏悔有多门,以何种为最圆满?
依四种扼要推思后,应如何修法?
明灯颂及自释(简称)有何特点?
修报恩时,亦曾想以离苦得乐报其恩,此与增上意乐,有何不同?
名言量与理智量不相违害,应如何正解?
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法,其概要为何?
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
试略言九住心相?
甘丹派大德说:“上者一渡非二涉,从初即可入大乘。”应如何理解此义?..
智慧之差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何苦要生气(阿莲)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