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
 
{返回 智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44

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

行者的心态

禅修时最重要的是行者的心态,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放松、平稳、宁静与舒畅。有四个重要原则:不期望,不评断,不比较,不抱怨。任何身心上的现象,不管是善的恶的,都不用大惊小怪,只要觉察就行了,如果不由自主的大惊小怪起来,也要去觉察自己大惊小怪的心念。千万不要刻意过度地努力,不要想去控制什么,也不要强迫或是约束;不要试着去创造什么,或是期待什么;不要回顾过去,也不要拒绝或否定已经发生的。想要创造什么境界是贪心,拒绝已经发生的是瞋心,不能觉知正在现起或者已经停止现起,这是愚痴,这些只会造成疲劳与散乱!禅修主是保持正知正念,不断地注意当下所生起的,培养对真实情况的觉照能力。因此无论出现了什么境界,境界现起或是停止,不要和自己的体验作对,一定要正知,只有当觉知心没有贪瞋痴时,正念才会生起。

行者必须时常检视禅修的态度,但不要评断,不论是好的或是坏的,都是禅修的经验,承认接纳它,观察它是无常无我的,然后就轻松的放下。如果一心只期待好的经验,而完全不能接受一点点不愉快的经验,这样正确吗?法是这样的吗?不要只是期待愉快的经验,也不要因不接受一点点不愉快而焦躁不安,否则很难进入禅修状况。

初学者不要急躁,不要对一再重复的觉照感到不耐,想要成就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须要时间,只有把握当下,只问耕耘,耐烦地多修多习多修习!不要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要和缓友善的接纳自己的现况(感受,体验),眼前一切都是因缘合和刚刚好的,只有努力的在因地栽培。接纳任何负面的境界及体验,这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要自责或追悔,但也不是漠视或逃避,只是觉照、接纳、放下、回到所缘。

如果心疲劳坐不住,多数是禅修的方法、心态出了问题。有时是心紧张无法禅修?还是因心疲劳而心神不足?这时候要检点我们禅修的方式及心态:有没有等待什么发生?希望什么?或希望什么不会发生?不应故意造成每个自己意愿所发生的,只要努力了知正在生起的而不增不减。

不想让妄想扰乱,并不是采取什么手段去防止妄想,而是练习在任何时候妄想的生起,能够觉知。时时关照心在做什么,当觉知任何非自己所缘的境界生起时,应立刻观察所它是无常无我的,然后再回到所缘;当昏沉时可以修观或修光明想;而当明静而住不昏不掉时,应维持舍心,莫因过份集中而紧张。

内观主要是培育心的觉察能力,禅坐时先以一呼一吸,息的变化为主,经行时注意身体的动作,慢慢扩大到感受的状态,心态的呈现与消失,如此包括了身心的所有变化。体会身心现象的和合体,是没有恒常性的,随着内外的因缘而运作,没有独立主宰性,是无常无我的,因此而去除执着,清净自在。


{返回 智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观禅修之修定资粮
下一篇: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3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三)
 止观禅修之九住心1
 止观禅修之九住心2
 止观禅修之反省自己
 止观禅修之三十七菩提分法3
 安心之道讲义
 止观禅修之经行
 止观禅修之劝请修学四念住
 略谈佛教生命观
 缘起的生命教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月溪法师高卧处碑文[栏目:月溪法师]
 相应2经 觉支经[栏目:相应部 54.入出息相应]
 觉者的生涯(贾雅瑟纳.嘉亚阔提亚著) 前言 目录 主要人物一览表[栏目:觉者的生涯]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六章 到达彼岸的无上咒 顿悟之九[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04-059慈悲的真义[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一花开五叶[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五百罗汉 405、拘那意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法空恩师讲《广论》34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安居第五十八日(诵戒日):大悲狮子吼[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栏目:世亲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